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理财     
银行:建行向淘宝卖家提供小额信贷;工行推出超短期理财产品;光大在ATM机上开通第三方存管服务;中信“打新”产品费率减半;民生推出主题基金组合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2.
张然  林燕 《财会月刊》2008,(6):97-97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银行推出的产品信息往往是不透明、不对称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的专业术语越来越多,对于含糊不清的语句,要向银行的专业人士咨询,对于投资者来说,防范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文字“陷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面向居民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或理财计划,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和银行签订理财合约,投入一定资金委托银行运作,银行集中理财资金投向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贷款、基金、股票、协议存款等金融工具,到期日投资者获得合同约定的收益。自从2004年9月光大银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面向人民币储户推出第一期“阳光理财B计划”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6年资本市场的火爆,“打新股”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07年在新股上市频繁的背景下,各家银行推出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不低于15%,“打新股”已经开始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受到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追捧。  相似文献   

5.
“本金安全;年收益率在3%左右,甚至更高”、“投资无风险、安全有保障”。这是近一年来日渐火爆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常用的广告语。相信许多老百姓都无法拒绝这样的投资回报。事实上,自从去年中国光大银行推出首支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涉足,人民币理财正成为最受老百姓青睐的投资方式之一;而前不久,四大国有银行分别证实已获准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面临新的变数,人民币理财市场在新的一年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试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昊 《企业导报》2011,(19):128
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各家银行纷纷积极推出了各种个人理财产品。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状入手,旨在提出创新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对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险出炉     
《中外企业文化》2010,(8):16-16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推出“荣享人生”养老年金保险。这一款顾问式高价值型寿险理财产品,希望通过量身定做的保险规划服务进一步挖掘银行渠道中高端客户市场。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挂钩型理财产品成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热点”。与此同时,对于挂钩型理财产品的非议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戏称“挂钩理财”是“挂钩陷阱”。挂钩型理财产品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08,(3):101-101
1月25日至2月2日,工行北京分行限量推出“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产品。据了解,这是一款真正实现实时交易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于每个工作日办理申购和赎回。投资者主动购买本产品,资金实时结转为理财产品份额,即享受收益;主动赎回本产品,资金瞬时到账,流动性高于目前市场中任何一种理财产品,能够帮助投资人进行有效的现金和投资管理,特别适合股市震荡加剧时为闲置资金寻求一个安全的港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06年允许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机构投资境外理财产品以来,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的QDII产品就层出不穷,自中国工商银行于2007年5月29日推出国内第一款QDII产品“东方之珠”第一期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QDII产品。这其中,由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系QDII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1.
王丽莎 《财会月刊》2013,(5):I0013-I0013
一般而言,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从管理权责上应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管理的产品,投资者接触最多的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另一类就是银行代销的产品,这类产品银行只是代为销售,产品的盈亏都由管理公司负责,即私募信托产品。那么,银行理财产品与私募信托产品有何区别呢?投资者应该怎样防范风险呢?  相似文献   

12.
理财     
《财会通讯》2008,(1):6-7
71.7%用户担心网银安全性;商业银行可代客投资英国股票市场;私人银行登陆大连;民生推出“B股挂钩”理财;中信推出国际业务品牌“全程通”。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快讯     
银行理财含糊不清针对理财的庞大市场需求,各家银行都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然而,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普遍存在产品设计复杂、信息披露不透彻、投资收益含糊不清的通病。业内人士提醒,银行理财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鉴别,切不可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14.
银行理财≠储蓄存款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保守(稳健),但本质上还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银行理财产品:稳定收益的中坚力量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比较稳定,是市民规避风险和战胜CPI的利器。“从这几年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还算一种比较稳妥的理财方式。它虽然不如国债稳定,但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比例极低,成为众多市民理财的首选。”建行青岛私人银行理财师郭琦说,客户主要选择的是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三个月以内的居多,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虽然收益率不算高,但能够跑赢存款对这部分客户来说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6.
新险出炉     
《中外企业文化》2007,(2):92-92
平安财险推出“夫妻房贷险”,渤海财产保险推出理财产品,生命人寿推出生命至鑫两全保险,太保启动“宠物犬主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理财的代表,“余额宝”横空出世。“余额宝”的出现,可谓对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造成了一定冲击。岁末年初,不少投资者将目光对准了余额宝和银行理财产品,但这二者究竟孰优孰劣,成了现阶段众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岳宗奇 《活力》2013,(2):72-72
年末,银行将面临的收益大考.拉开了各种产品冲刺大战.随之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较2012年前三季度高出很多,其特点是起存点低.有些理财5万即可,收益率高,多款理财预期收益超过了5%。随着各家银行各种名目的理财产品的推出,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是乱花迷人眼啊,  相似文献   

19.
黄译宣 《活力》2014,(10):76-76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财产品层次亟待提升。国外个人理财市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资产总额在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所谓“高资产净值”群体的高端私人银行服务,而另一类是面对资产总额在十万美元以上相对大众化的理财服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绝大多数定位于后一类,高端私人银行理财服务并未大规模涉足。对理财市场的认知不同,造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上推出的产品也截然不同。国外商业银行面向高端的私人银行理财服务产品涵盖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税收筹划以及遗产管理甚至医疗保障等众多领域,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提供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务。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多数将理财市场定位于服务大众客户,理财产品仍停留在简单的咨询和建议层次上,相应的理财产品方案也仅仅在现有存款、基金、保险等产品以及一些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基础上的简单组合。显然,高端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率要远高于大众理财业务。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和金融需求的提高,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必然大幅增长,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升理财业务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2011,(10):88-88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之初,在股票类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售上,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曾一度出现“分庭抗礼”的喜人景象。然而,金融危机的洗礼让“裸泳者”中资银行的真实状况大白于天下,零收益、负收益、展期和高额亏损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致使中资银行一度绝迹于股票结构类理财产品的发售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