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近代会计学界泰斗潘序伦先生思想体系中强调诚信思想,他将会计师职业道德归纳为公、信、廉、密、勤、敏六个字,其中信就是指要保持信誉,会计师之使命在于建立社会信用。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潘序伦利用会计师执业职能,积极支持近代上海及中国征信组织的发展,为近代征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潘序伦支持中国征信所发展的史实尚未引起重视,本文拟就潘序伦作为中国征信所注册成立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代理人,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之谜是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率先出现的疑问,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近代落伍的疑问。财政制度对产权的界定、保障、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解读李约瑟之谜的重要角度。本文  相似文献   

3.
1872年由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迄今已走过了140多年的历程,招商局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等等,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和其他许多近代经济领域,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的缩影”。实际上,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也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探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亚光 《中国金融家》2011,(11):152-154
近代中国国势日渐衰徽,西力东侵,长久以来的封闭格局被打破,封建专制对思想的统冶失控,社会开始走向无序,文化开始趋向多元。影响传统思维方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解构、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西学东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演进的基本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旧式金融结构的瓦解、传统金融思想的嬗变以及西方金融思想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已经产生了类似于银行的票号等金融机构,但票号之类的金融机构为什么没有完成向银行的转变,近代中国为何没能孕育银行,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吕琴 《金卡工程》2009,13(5):20-21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西方独特文化中的产物,它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则是东学西渐的结果。宪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即支持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结构。通过对西方和中国宪法的社会基础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阐明近代宪法为何最先产生于西方,探析近代宪法在中国产生的缘由,对准确把握宪法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翔翼  杨光明  孔东民 《金融研究》2015,424(10):163-180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近百年中国股市、居民消费、人均GDP、物价指数和利率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近代和现代中国的数据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研究发现:1888-1938年的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中国当代股市和1939-1947年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均大于一般合理的水平,即都存在“股权溢价之谜”,而且1939-1947年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要大大高于当代股市投资者。本文分析认为,以全国战争和恶性通货膨胀为主要表现的社会动荡加大了近代股票投资的“背景风险”,从而使得这一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和股权溢价都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常宝博士的学术专著《漂泊的精英——社会史视角下的清末民国内蒙古社会与蒙古族精英》于201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精品之作,也是一部由蒙古族青年学者完成的社会史著作。该书以清末民国时期内蒙古社会与蒙古族精英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史研究方法,对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和110位蒙古族社会精英人物的“社会流动”情况做了考察,并以当下盛行的民族——国家的程式理论尝试着解释近代中国民族关系、国家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洪老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电话采访.考察中国百年金融的历史,应该怎样科学划分各阶段? 洪葭管:研究中国百年金融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近代金融,一个是现代金融.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是个重大事件,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划分就是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向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民国时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近代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公债的大量发行,证券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证券交易市场突破松散的市场形式,步入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民国时期,中国近代证券市场走完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是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内容最丰富、变化最复杂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天津近代钱币是天津乃至整个旧中国金融业发展历史的丰富见证.本文运用了大量考证依据,概略地描述了天津的近代钱币演变、沿革的历程,折射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金融历史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公债经济学的界定,公债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举借的各项债务”。结合近代中国公债史的具体情况.本文所说的“公债”是指近代中国历屑中央政府(包括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和建设委员会等各部门)所举债的国内公债(简称内债),既包括公开发行的以公债票、国库券形式出现的债项,也包括以合同、契约等形式出现的各种债务。  相似文献   

13.
货币流通就像一条湍湍不息的大河,其货币之水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每一角落,汹涌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中国近代经历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近代货币变化和发展也顺应着这个历史,从鸦片战争之前的"银两"和"制钱",过渡到鸦片战争之后的大钱、铜元、银元、纸币,完成了旧式金属货币向新式信用货币的转变。特殊条件下的社会变迁和制度更迭造就了中国货币史上最具分歧、最复杂且最多变化的时代——中国近代货币时代,由此吸引了众多的货币学专家学者的徜徉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金融》2004,(4):54-57
中国没有出现银行之前.已有经营货币兑换和存放款业务的钱庄,票号等信用机构。鸦片战争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而中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没有银行。银行是随着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自办银行出现之前,已有自办银行的言论。早在1846年,  相似文献   

15.
杨晓丹 《金卡工程》2009,13(8):290-291
本文从区分民族、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概念入手,指出在中国面对民族危难时刻,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情境中相互融合的情形。近代中国的最高追求目标是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既是自由主义者,又是民族主义者的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的代表之一,所追求的是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具有民主政治内容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在中国民族面临危机与困难的时刻,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的出现,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欲救国图存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之后才出现的。因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同,企业集团的起源、表现形式、发展过程以及在经济中的作用也有所差异。基于深入分析与解决中国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企业集团的投资控制、财务控制与资金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化浪潮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就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变迁的全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美国是最大受益者,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本土金融体系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在与外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既展示了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和中国金融管理制度的成长史,也蕴含着丰富的金融经营智慧和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足资今人借鉴。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宗旨,本刊约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丹莉撰写“近代金融史札”系列文章,尝试为读者了解中国近代金融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9.
自近代以来.银行业始终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显著的地位.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并贯穿中国近代历史的始终。上海银行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缩影。上海在成长为海纳百川、闻名遐迩的繁华都会和金融中心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通过简要论述晚清与民初的经济制度和现象.来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状况的根本性影响比较明显,不过对经济思想是否有根本性的影响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