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避税”问题的探讨广东省航务工程公司李东山为了加快改革开放,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稳定的商品经济新秩序,我们应该把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避税”问题提出来。因为“避税”作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大量兴起和迅猛发展,国际避税问题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所密切关注的焦点。我国外商避税问题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税收减少,另一方面又导致我国外汇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所以,国际避税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巍  黄莹 《税务研究》2012,(9):53-56
国际避税地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紧密。针对国际避税地经济模式的税收法制框架在我国已经初具模型。本文估测了国际避税地对中国FDI的影响规模,总结了针对国际避税地的中国税收立法情况,探讨了中国受控外国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以下简称CFC)法规在两大竞争性政策中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避税与反避税刍议云南民族学院干专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避税活动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而出现;政府有针对性的反避税活动也日益受到重视。怎样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经济现象,笔者拟就避税与反避税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避税是指纳税人...  相似文献   

6.
高文佳 《金卡工程》2010,14(6):175-176
避税与反避税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税收领域的一个国际性焦点问题。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避税问题,对各国税制造成了很大冲击。该文通过对避税的概念以及电子商务引发外资企业避税的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反避税应采取的有效法律对蓑。  相似文献   

7.
从税率平稳性角度看,避税活动是否会增加税率波动性进而给企业带来高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从动态视角研究发现,避税是一种策略性行为,低实际税率的企业相比高实际税率的企业,其税率在长时期内能够保持平稳。此外,避税活动并不一定会带来未来税率和股票收益的波动性。这说明公司通常采用持续、稳定的税收策略,不会带来公司风险的激增。进一步研究发现:节税率的波动性与公司未来股票收益波动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即当避税引起税率波动较大时,会带来公司股票收益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论涉外税收避税与反避税王陆进外商避税的主要手法就我国的税收实践来看,外商避税的手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错综复杂,是目前外商逃避我国税收的最主要手法。其实际情况一般包括:(1)控制企业购销权,高价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4-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避税行为与高管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企业所有制性质以及所在地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与法律环境的不同,检验了高管特征和企业避税的关系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研究发现:高管的年龄与企业避税程度负相关;高管的性别特征对于企业避税决策并无显著性影响;财务类专业高管与企业避税程度正相关;法律类专业高管与企业避税程度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特征与企业避税行为的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金融市场化程度高和法律环境好的地区更显著。本文的结论表明高管对于企业避税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中国应提高避税治理工作的效率和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并提高对企业的监管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研究避税与经营业绩的关系,并以通货膨胀预期为视角,研究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以及企业避税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进一步使经营业绩如何变化。采用1999-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激进避税使经营业绩显著下降,经营业绩因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而明显下滑,而且随着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激进避税使经营业绩下滑地更为严重,但后两结论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中。在控制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论进一步为避税的经济后果提供经验证据,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税务当局的税收监管等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将通货膨胀内置到计量模型中进行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商业战略会通过影响一个公司对风险的态度进而影响公司的避税行为,从上述理论出发,文章研究了商业战略和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与采用探索者战略的企业相比,采用防御者战略的企业避税行为更消极,也意味着防御者认为激进税收筹划带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超过了节税的收益。同时研究还发现,由于产权安排导致的避税激励差异,上述战略对于避税行为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蓉 《涉外税务》2006,(12):40-44
避税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涉及到税法实效、管理实务、与纳税人沟通等复杂事务。不同经济主体对避税的理解认识不同,甚至存在法律与管理上的冲突矛盾。鉴于避税行为本身的不确定性,不宜在立法层面上时避税作出规制。但是,立法部门与税务管理当局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避税行为,在法律、税务管理方面分别对待,对其予以规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经济实质法案的推行,能够有效减少跨国避税行为对各国税收的侵占,促进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但经济实质法案的推行也对税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相关企业经营风险与经营成本,企业应积极进行改革、完善企业信息、提高纳税遵从度。近年来,跨国企业往往在避税天堂开展一系列不具有真正经济实质的投资经营贸易活动,通过避税天堂转移大笔利润,侵蚀大量国家税收,导致各国出现高额税收流失。据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OECD)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近4%—10%的企业所得税收入额因跨境避税行为而流失,每年全球约有逾60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利润被投资者人为地转移到这些避税天堂,以进一步达到跨国避税的目的,避税所得金额约占所有跨国投资公司总利润额的40%。  相似文献   

14.
企业税务筹划偷税、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务筹划又称税收筹划、节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综合性等特征,从水平或深度上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税务筹划。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税务筹划的本质,有必要将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进行比较,区分与界定;偷税具有非法性和勘诈性,与税务筹划相比,二者区别显而易见,避税具有合法性,它是税务筹划的一个子集。  相似文献   

15.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税收专家小组对避税的解释为:避税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不明确的概念,很难用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措辞对它作出定义。一般地说,避税可以认为是纳税人采取利用某种法律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事务,以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避税与偷漏税不尽相同。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伪造、变造、隐瞒收入、擅自销毁账簿凭证,  相似文献   

16.
转让定价避税一般发生在跨国集团公司之间,由于跨国集团各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以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集团利益驱使,这种避税形式愈演愈烈,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严重障碍。其主要危害,一是有违市场原则,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亵渎公平税负,破坏有序经济;三是税收流失,权益失衡。正因如此,英国和加拿大在积极推进和参与世界贸易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际税收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转让定价税收管理,防范跨国投资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的行为,不断突出这项税收管理工作在本国税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主要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我国企业关联交易避税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发现关联交易避税的税制规划、关联交易转让定价避税及关联交易的税收筹划等问题是我国关联交易避税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关联交易避税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避税的监管、关联交易的审计及风险防范等问题可能会成为我国企业关联交易避税未来研究趋势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避税概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避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利益诱导和税法固有缺陷双重作用的结果.虽然避税与逃税在经济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但二者在法律意义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避税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差异或缺陷进行的减轻税负、少纳税款的实践活动.我们应当正视避税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并通过对避税问题的分析、研究加快税制建设与完善的进程.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避税必然会成为政府和税务机关面临挑战的重要方面,因而对避税现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避税之法理新探(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法律上,避税都是一个较为复杂、认识不一的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避税愈演愈烈,各国日益重视反避税的国内立法并加强相互之间的国际合作。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从法理上对避税进行深入探讨,澄清避税的概念及其法律性质,明确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立法评价的选择等问题,以便为我国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对避税进行适当的立法评价提供理论给养。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对1998—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这一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越多,企业避税越多。其影响机制在于转移支付弥补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缺口,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下降,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避税。转移支付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会少汇报0.15%的利润,即少缴纳0.15%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将转移支付细分为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结果表明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作用更大,而税收返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刺激程度不同,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