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的一天,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杂志。她的封面是紫灰色的,中间印有三个分别写着“对外”、“经贸”、“财会”字样的黄色长条和一个写着“创刊号”字样的黄色三角形。虽然她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杂志,但却预示着一个生命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协会之窗     
《光彩》1996,(5)
协会之窗县委书记话《光彩》"从我第一次看《光彩》(杂志)后,我就叫县工商局给我订了一本。我很喜爱这本杂志,每期都叫我觉得她不仅文笔流畅,版面新颖,更重要的是她的内容,反映了个体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人和事,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写出了有的人是怎样经过曲折...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大学里的专业和营销没有任何联系,也从来没有选修过任何营销类的课程,不过我始终认为,营销这个概念是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后迟早都会遇到的。这不,尽管我现在的生活中并没有显示出营销知识的用武之地,但我用她却提前帮了别人的忙。我的书架上有一摞厚厚的《现代营销》杂志,在其他娱乐杂志中间,她说不上“漂亮”,朴实得很。虽然我的杂志一直是同学好友们借阅的热门选择,包括电影、音乐、  相似文献   

4.
信使     
《环球供应链》2005,(10):12-12
身处苏州这样一个工业化、信息化高度集中的城市,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媒体。我一直在关注怖球供应链》,不仅因为她精美的装帧,更为她所拥有的深度报道感到欣慰。每拿到一期《环球供应链》,我总会迫不及待地翻开“封面文章”这个栏目,从前几期关注明基的扩张、IBM的转型,到上期关于大众在华合资项目的报道,每一期的内容都会使我对这些焦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让我欣喜的是,《环球供应链》虽然是一本物流类的杂志,但是她的报道触角却广泛深八到社会所关注的其他领域中,比如财经、管理等,也正是这些领域的报道,让我感觉她更象一本高品住、综合型的期刊,应该感谢《环球供应链》,给我紧张的工作生活又增添了一份深八的思考,同时也希望《环球供应链》能一如既往的坚持高品位的风格,祝愿《环球供应链》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5.
《新商刊》2000,(3):56-57
每读杂志,总喜欢倒着读,从封底浏览到封面,因为大凡办得好的刊物,总是自始至终都有精彩的东西可读。我想如果后面的章依然精彩,这本杂志就不会很差。2000年第1期《安徽工商》我也是这么读下去的,没想到一本行业性的刊物能办得这样异彩纷呈、华屋藏金。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浙商》2006,(8):12-12
《浙商》杂志是一本分众性杂志,它不仅是一本财经类杂志,更重要的是一本以讲人物为主的财经杂志。更细分地去讲,它是一本分享浙江企业家的成功经验或精神的杂志。在研究企业家或商人的杂志中,《浙商》杂志无疑是成功的!我也注意到《浙商》杂志还搞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在努力宣传杂志本身,这个很不错!  相似文献   

7.
蓝色妖姬     
雨佳最后一次跟我联系,是因为我发短消息约她谈购房一事。她立刻打来电话,要我定时间地点。我很笨拙地敷衍了几句便挂了电话。我压根不会为她购房,只是想进一步弄清楚,雨佳与我之间所有的究竟是什么。她是一朵带毒的玫瑰,刺只可伤人,毒却能致命,雨佳常绞得我五脏六腑疼痛。一次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月,我所在单位的党支部一致通过,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十几年宿愿一朝得偿,我的兴奋和快乐难以言表。我生于60年代,在那黑白颠倒的十年,本是东江纵队老战士的父亲却屡遭批斗。但我上学的第一天,他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仍是“要听党的话,好好读书,将来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共产主义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一旦选择了她,绝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改变初衷的。在父亲言传身教下,他的信仰最终也成为我的追求。深圳特区初创时,我满怀一腔热血来到特区。当我发现我所供职的公司大肆偷漏税时,虽与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古典 《销售与管理》2010,(8):100-100
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相似文献   

10.
钱新林 《上海工商》2003,(12):11-11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办和主管的杂志有两本,一本是《上海工商》,面向全社会的外刊,一本是《上海工商行政管理》,面向系统干部的内刊。由于工作关系,我与这两本杂志都有着颇深的渊源,就前而言,我是  相似文献   

11.
袁鸿 《华商》2014,(20):32-33
义工这些年:走得红毯,擦得地板 在很多人眼里,汤唯是女神。但从2001年认识直到今天,她在我眼里一直是那个素颜的义工女同学。现在她还是会随便穿件衣服、坐着公交车就来我的工作室喝茶;对我这儿卫生看不过去了,她也会主动帮忙打扫;如果是一群朋友聚餐,吃完饭擦桌子洗碗的就是她。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大经贸》2007,(11):5-5
我喜欢的一本杂志读书,是我的一种爱好,也是我的一种习惯。三年来,泡一杯热茶,细细地品味着每一期的《大经贸》杂志,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大经贸》,为什么会对她如此情有独钟?我一时语塞,只因心有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为什么喜欢?只因《大经贸》20多年如一日,在时尚、休闲、娱乐杂志大行其道、泛滥市场之时,依然没有脱离涉外经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朋友,她周围的人都给孩子喝洋奶粉,她却坚持给她的孩子喝国产的伊利。质检总局的名单公布后,我朋友很伤心,因为她周围的人说她不在意孩子的健康,坚持得可笑。"伊利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4.
《商业文化》2007,(11):6-6
一直关注着你们的杂志.每期都看。比较喜欢“非常商人”、“买卖经”和“商业生活”栏目。其中《杜源,就是一个演员》,《减肥品的市场江湖》和《荒诞中放大的真实》等文章让我感觉很有味道。你们杂志是一本很有品位、贴近现实生活的好杂志.适合中高端的白领读者.网站也办得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昕楠 《华商》2014,(8):72-73
好可惜,每个人笔下的妈妈都只做过两件事。 一是下雨天来学校给我送伞。伞向我这边斜过来,我在她撑起的一方晴空里安然,她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二是深夜我发高烧,她背起我就往医院跑,前前后后忙了一整夜,眼睛布满血丝。  相似文献   

16.
我楼下一个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他的秘诀就是以租代售。他的出租计划是:租客每30天交30元钱(一天1元),每次(不限于每天,一天可多次)借杂志一本,看后再换,不设期限。另交20元押金,退租时退款。这些杂志本来销量就低,而且多是代销,所以,他出租杂志对销售影响不大,而且大多数可以退还给杂志社,即使已经被租借过。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以她美丽的表情,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可谓:莫道故园春来晚,东风绽放第一枝。我记得,《读者》原主编胡亚权说过一句话:“办杂志是一种冒险行为。”那么,一本杂志的改版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8.
我与半月刊结缘已整整15个年头了。1987年9月,我毕业后被组织上分配到辉县市工商局办公室工作,从此,局里每年的半月刊征订工作就成了我工作中的一部分,时间长了,也因她而发了不少难以忘怀的小故事。补档那是我进工商局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一天,老档案员孙玉珍同志在整理半月刊的存档时,发现少了当年的21、22、23期三本杂志。当时她只是随便说了一声,但向来就认真的我记在了心里,把这件事当成我工作中的差错。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编辑部写了一封真切诚恳的信。信是发出去了。但我的心里没了底:编辑部的同志…  相似文献   

19.
一、青花瓷阁的女主人 她刚上过香,不是给神,是给她的小阁室。烟轻如空气,看不见香烟缭绕,却薰得满室清香。 我环顾小阁室,满目玲珑的货架上,多半是青花瓷器。小阁室无以形容的静雅,加上她熏香的香气,恬淡得让人如入仙阁。 “原来在家里玩儿,玩腻了,想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卖了!”她旋指着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想象中。经纪人的活动场所应该与今天消费时代的时尚相关──比如酒吧。 但我却与燕子约在了星巴克,在咖啡淡淡的苦涩和音乐淡淡的忧伤中听她欢偷地谈着自己的经纪人生涯。后来她说她不喜欢酒吧,因为那里总是充斥着失意和欲望,都是于青春不利的东西……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燕子的往事纯洁得一塌糊涂:19岁时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毕业,之后便与家人一道去了国外。 1997年,回国之后一直教钢琴,直到 1998年的一天无意地踏进了经纪人这一行。她说这纯属巧合。 最初是孙悦撺掇着她做自己的经纪人.燕子从“一点不懂”慢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