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福权 WILTON BOEY,新加坡人。在1998年来到北京。在他的广告思想里,倾向于把事情做得与众不同。他常说:"如果不是在创新,怎可称为创意?思想要超越常规范围。"WILTON 在新加坡开始他的事业,从台湾到北京,现在执掌 BATEY 在上海的创意部。服务过很多客户,比如 Bristol Meyers、Abbott Lab、索尼、通用汽车、宝洁和可口可乐等,拿过很多国内、国际的广告奖。不过与他在一起聊天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事情,你感受不到任何总监的架子,非常有亲和力。但他对创意追求却很执著而且很大胆,甚至有时会有一点疯狂,但好创意不就是在颠覆与突破中诞生的吗?这点我坚信。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总是影响一辈子。如果幸运的话一入行碰对了师傅、选对了公司,那么广告就会像一席盛宴尾随着,即使吃上一辈子,也愈吃愈有味……幸运的是,在自己那个狂放热血的年代,历经一次又一次的面试,那些象征着权威的主考官就成了我年轻犀利的磨石刀。也多亏了前辈们的胸襟与风范。那一场又一场的面试,也练就了我的身手与胆识。说实在的,在那个刚出道的年代里我喜欢面试。场面愈大的我觉得愈具挑战性与成就感。那时候肤浅的结论是:优秀杰出的我,征服了这些广告大佬们。我享受着大佬们眼中的赞叹与欣赏。浑然不知的是:这些大佬们结结实实地给我上了广告的第一堂课。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08,(10):39-39
这是2000年香港商会就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中的一些问题,代表在中国内地所有4A公司向国家工商局广告司发出的一封信。我们看到,若干年前出现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妥善解决。而信中对广告代理费制和广告公司不正当竞争的担心在今天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4.
我与厦新     
如果问我:在我这么多年的广告生涯里,哪一个CASE带给自己的印象最为深刻,那答案只有一个——厦新,我对厦新手机投入的激情和它给自己带来的意义,是一份欣喜的成就和因缘! 2001年,刚在上海安家的我于11月份进入电通(上海)广告,承接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厦新经典手机A8的上市广告策划。在上海的第一次创意出击,压力与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想给大家说一些真的东西,一个是创业0到1,一个是我踩过的坑。我自己对事业的理解其实就是一句话:人死了,这个事儿还在。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不要在乎你的项目是不是互联网,我觉得这个没有意义。以前我也特别在乎我的事业一定是互联网的事业,是包水饺的、小龙虾就不干,觉得这个太low了。现在怎么样?哪怕你开一个餐厅,你能够借助今天的科技,利用互联网的一些技术、思维来做。如果你能把它做大,如果你死那一天,这个店还在,我觉得这个事就叫事业。一、创业0到1我们今天谈0到1其实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思维,一个是阶段。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的进步是二维的,分别叫平行进步和垂  相似文献   

6.
袁莹 《中国广告》2004,(2):34-35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初接蓝火总经理的时候,其实是第二次担当这个职位。那是1995年,阳春三月莺舞花开,大地一片盎然生机,在离开今日集团之后,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当时广告带给我的是创业的激情和奋斗的快乐,第一次做广告公司的总经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望,的确那个时候的我年少而无畏,特别是在公司启动初期的一帆风顺。当时我和我的公司一起创造了两项非常  相似文献   

7.
广告主:丹麦IT软件公司KMD广告公司:丹麦哥本哈根& Co.公司点评: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丹麦最大的IT软件公司KMD想到的是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这则广告以一流的消费者洞察和别具一格的创意执行,用诙谐的画面、为他人着想的口吻说,在孩子年少时多抽点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想必会激起许多求职者的心理共鸣。如果你需要一份既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又能享受闲暇乐趣,兼顾事业与生活的工作,KMD能做到。  相似文献   

8.
崔丹  方浩 《创业家》2010,(1):50-53
如果你只是个创业小公司,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在CCTV这样昂贵的广告平台上宣传自己,那么,现在是该换一种疯狂的广告思路的时候了曾经包装了背背佳、好记星等多个知名品牌的前橡果国际创始高管蒋宇飞,一年前创办了北京乐到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一直在为这家手机在线  相似文献   

9.
徐颐乐 《广告导报》2004,(3):101-102
进入这个行业是很偶然的。当时我大学刚毕业,就被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招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广告创意的工作。这家广告公司就是金鹃国际广告公司。我真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能在刚入行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好领导、进入一个好公司。其实,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建筑,与广告根本搭不上边,对什么是广告创意、营销策略也毫不了解。但凭着自己敢想敢做的性格和一股子钻研的热情和公司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关于洗脑广告的争论一直存在于部分4A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的争论里。4A广告公司认为广告要为品牌形象负责,本土广告公司认为有效就是硬道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种观点。笔者认为两个观点其实没有冲突,只不过都只局限于广告表现的表象,如果了解品牌的社交功能和阶段性任务,就能够理解双方的观点了。品牌的社交功能,就是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是要体现我的社会身份或审美趣味的,品牌是要拿来社交分享的。比如一款运动鞋,商务人士、创作者、时尚人士、街头运动爱好者、学生族等对品牌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除了鞋子的功能要求外,品牌的社交认同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杨正华 《广告大观》2014,(3):109-109
不知道广告为何变成这样一个产业,谁提起都没有精神。三十年前,我进入广告公司。当时也是误打误撞,连广告公司内部分为业务邮和创意部都一无所知。投了简历就参加了一连串的面试和考试,不能算是莫名其妙,但是今天的我还是不确定为何会顺利进入公司,而且还进入创意部。  相似文献   

12.
王欣 《中国广告》2010,(3):27-28
在2009年,您有哪些收获,做成了哪些值得您记忆和书写的事情? 于威:2009年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公司10月正式由东派广告更名为电通东派广告。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公司名称的转变;而实际上,这代表着电通东派广告的企业定位与发展理念正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成功转型成为一家致力于成为全方位营销智囊的广告公司。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蜕变”。  相似文献   

13.
周捷 《中国广告》2002,(3):57-57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国际4A 公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争取本土客户时输给本土公司?为什么运作规范,占尽优势(除了价格)的国际4A公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丢失本土客户?为什么许多国际4A 公司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后口碑每况愈下,甚至被众多本土客户嗤之以鼻?为什么在服务本土客户的时候,"小米加步枪"的本土公司反倒比"武装到牙齿"的国际4A 公司更有优势?在广告圈一段时间后,你多少会有这样的疑问和感叹。但是,一旦你知道许多国际4A 公司服务本土客户的时候是怎么一回事的话,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企业界的朋友常常跟我感叹:为什么提案时那么优秀的国际4A 广告公司,真正到服务起来的时候却"货不对板"?提案时庞大的明星阵容,在签下合同以后就从此再也见不到了,一天到晚跟你打交道的全是些虾兵蟹将。除了收费是国际4A 水准之外,创意,策略……跟许多本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广告大观》2006,(9S):33-35
什么是广告代理制?一个广告公司不靠媒体不靠企业,就靠中介,这个是我们大家经常理解的一种广告代理制,这种定义,是一种非常抽象、静态的概念。广告代理制其实是一种博弈的过程,在广告公司、媒体和企业三个方面不断角逐、不断地斗争中出现的结构,在那种环境下广告发展了,所以如果从博弈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5.
《广告导报》2008,(3):16-29
如果你是一位广告新鲜人,本期专题能成为你的行动指南。 11位嘉宾来自11家不同的广告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代表了本土最优秀的创意力量。这里面或许就有你希望进入的公司,先摸清楚老板的脾胃吧,或许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坐在他们的面前。 如果你混迹广告江湖已有时日,本期专题是你的怀旧画册。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广告大观》2004,(9):134-134
自0去年起,由于《广告的衰落与公关的崛起》(中译本名为《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一书的介绍,公共关系突然成了热门话题。原来低调的公关公司一下子抖擞精神,跃跃欲试,通过各种方式希望尽快进入主流;而一些广告公司赶忙调整,号称自己进行重新的定位,把广告与公关整合起来,当然还有一些广告公司开始骂娘。企业其实原来一直在做着公关的许多事,但现在似乎公关意识更明确了。对此我还真有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03,(11):20-21
10年弹指一挥间。过去的瑞博广告到今天的中银利华集团如果还能说成功,10年后蓦然回首,我会平谈地说:“我们象所有年轻创业者一样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创意当年年轻人所有的好我们都有。但年轻人的躁动、不安、不稳等毛病我们也都有。”如果有人问那怎么会你成功了而许多同期的公司失败了我现在会平静地说.“得天之佑,我们长大了而别人却夭折了。”  相似文献   

18.
正当广告主开始阔步走在创意和技术的最前沿,代理公司在全新的营销环境中再不改变,最终只会沦为创意作品表现的执行工匠,而且这一天一定不远。三次造访三种领悟这是我第三次去戛纳,每次去的感受和角色完全不同,同时这三次也是见证中国创意传播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我是随中国广告代表团参观,当时是抱着一种谦卑学习的心态去的。难得一见的全世界优秀广告人聚集一堂,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戛纳创意节的魅力,深受震撼,感觉不可思议。因为戛纳仅依靠一个电影节与广告节,竟然将一个不大  相似文献   

19.
正记得是6年前,本刊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品牌营销的专辑,题目就叫"品牌,你到底要什么?"。在市场环境、传播环境与消费群都产生巨变的今天,品牌在营销传播上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对于广告服务有什么新的要求?本期专辑《品牌,你现在要什么?》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洞察品牌主在数字环境下真正的传播需求。这些需求的揭示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广告传播的新的市场规则。纵观不长的的中外广告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市场规则的变革都会导致一大批强势公司的衰落,同时,促使另一批公司崛起,成为新的强势公司。举例来说,传统的品牌内容集中于产品与营销,而广告公司更热衷于推荐有效的强  相似文献   

20.
每逢中国的广告公司之间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对鼻子;你说我造诣不够,我说你没有深度的时候;国内广告公司说国际公司不懂中国是务虚一族.自己才是民族广告的保护神的时候;心里感觉特别凄蒋,弄的广告圈一片内耗一地鸡毛:国外的广告公司都杀到家门口了,我们还在争吵,有本事把公司开到它们家门口,也为中国广告扬一下威风,那才叫英雄,张默闻这厮真希望这一天来的快速,来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