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发展农村小城镇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历史角度阐述了中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以及城市化滞后的问题,论证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发展小城镇是加快中国城市化、缓解城市短缺的一个战略问题,同时对积极稳步加快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发展动因 ,提出了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原则及目标构想 ,建议确立“小城镇带动战略” ,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最后 ,从行政区划、土地流转、融资渠道等角度 ,为我国小城镇的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建议以深化改革来推动小城镇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大力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文章以福建省合法市的小城镇建设实践为例,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欠发达地区发展建设小城镇的模式以及欠发达地区发展建设小城镇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提升小城镇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对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加以探讨。作者动用经济增长极核理论证明了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农村工业化是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政策是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发展行为主体呈多元化的观点。同时总结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四层次模式,并认为区域竞争力理论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作为城乡之间的联系纽带,一方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火车头”,另一方面又是中心城市向农村辐射的“二传手”,是大农村与大城市市场衔接的“中转站”。重庆市小城镇建设需要多管齐下,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带有阶段性的经济问题。文章探讨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对策思路。这对于构建我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互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减少和避免出现误区,推动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实现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农村改革呼唤着加快小城镇建设 改革开放21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新特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正在产生着一批各具特色、星罗棋布、在沟通城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扩大内需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城镇的恢复,建设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1984费孝通阐发“小城镇 大问题”重要观点,对小城镇作了定性分析和分类,起了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积极作用,在当前对于克服小城镇建设同向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城市化的阶段。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这一时期建设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1.增强规划意识,讲求规划质量,科学勾画小城镇发展框架。2.加快改革,排除人口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3.以土地为支点,限制增量,盘活存量,实现小城镇有序建设。4.树立“经营”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盘活小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恢复、建设与发展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 1984年费孝通阐发“小城镇 大问题”重要观点 ,对小城镇作了定性分析和分类 ,起了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当前对于克服小城镇建设同构化偏向仍有指导意义。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2 0年来 ,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对我国过剩经济的出现 ,扩大内需应主要鼓励农民消费和民间投资 ,发展小城镇成为最佳选择 ,对于推进中国经济市场化和持续增长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建设小城镇要努力寻找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尤其是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农村生产提供投入和消费要素的农工业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金融、保险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的非农业化,提高农民收入,为改造传统农业打下基础。甘肃建设小城镇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梯度转移战略、特色产业兴镇战略、“点一轴”式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大开发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成本,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引农入镇,以商活镇,科学规划发展西部小城镇,既能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又能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使西部农村大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大开发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成本,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引农入镇,以商活镇,科学规划发展西部小城镇,既能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又有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使西部农村大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推进城市化、建设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从统一认识、产业支撑、户籍改革、转变理念等各方面、多层次入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切实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分析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系入手,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进而提出通过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对策,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和优化劳动力进镇就业与创业的软硬环境: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打破和消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政策障碍;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培育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6.
制度设计影响着经济绩效的发挥。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影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其中,体制约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我国西部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其体制改革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扩权强镇”和“强镇扩权”改革,西部农村小城镇的体制改革还相对缓慢和滞后,突出表现在财政、行政、规划、土地流转和投融资等方面。为此,我们一方面应该研究和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在小城镇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同时,要结合西部地区小城镇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中国农民身份的转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小城镇应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适当降低设市标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非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及各种社会服务的中心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载体,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高效新农业、培育现代新农民、促进人口城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粱和纽带,又是城市人口的发源地、设立城市的后备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小城镇,对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