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度发展的阶段,城市数量已经由1949年的136个,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接近40%的水平。2004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国际经验反复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相似文献   

2.
面向"三农"--我国城镇发展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65%(农村人口为62.35%),基本上达到了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8%)。城市发展的趋势一是城市结构和规模逐步向大中城市发展;二是向以经济为纽带的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1)。预计到2002年底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000美元。专家指出,从800美元到4000美元,人们的生活都将处在小康阶段(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均GDP的增长,基本上是由于城市非公有经济的增长,并没有给农村带来相应的发展。据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赵京兴研究员估计,1980年中国大陆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为0.3左右, …  相似文献   

3.
武靖 《大众商务》2010,(12):293-293
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农民市民化不仅指农民在居住空间上的变化,而且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与之对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文章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对在实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农民市民化不仅指农民在居住空间上的变化,而且是社会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与之对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文章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和对在实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论证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的特点出发,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集中型城市化阶段,尚未达到离心分散化时期,大城市的发展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边界模糊的征地制度、不合理的土地增值分配以及膨胀极化的土地财政,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权益,让城市化沦为空间的大跃进。现有的土地制度无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和市民化福利,没有让他们分享到城市化红利。改变这一状况,需要重新界定征地标准,缩减征地范围,先保障后征地,优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遏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冲动。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与通常意义上所认识到的二者之间关系不同的特征。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说明我国城市化的质量不高。从短期来看,在修正机制作用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速度在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上上下浮动,这是与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6%都来自城市(1)。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难以应对的严峻挑战。城市管理与城市政府管理在中国,对城市管…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关于城市化的三个问题。(1)从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国际比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水平,提出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的判断。作者认为,我国不存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2)提出从人口密度、城市密度、城乡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观察城市化现象从而得出东西部城市化存在较大差异的见解。认为,从效率更高并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要求出发,西部城市化宜采取大城市与城市圈结合的战略。(3)中国的城市化也要走一条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进入近代以来,城市化的历史步伐,更成为了各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象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了45.68%。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时,是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