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英杰 《经济纵横》2015,(2):110-114
目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我国农村仍存在很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且城镇失业人口及未就业毕业生逐年积累,并有扩大趋势。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使就业复苏进程遇阻。为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更好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就业扶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制度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多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发展应用技术教育,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与择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城镇就业之间存在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然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加快必然节约使用劳动力,显然与扩大城镇就业存在静态矛盾;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路径发展,这一过程也必然节约使用劳动力,显然与扩大城镇就业也存在着静态矛盾。  相似文献   

3.
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之中,“就业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现将理论界有关扩大就业的对策思路综述如下。思路一:明确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1.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应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就业自动增长,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确立扩大就业优先的目标,不仅保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更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促进就业。2.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政策时,应突出创造就业岗…  相似文献   

4.
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水平的需求主要应依赖市场而非政府。税费规模庞大的结果必然导致国家干预主义的泛滥和浪费的盛行,从而损害创业与就业。通过对中国当前的税费负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认为税收长期超经济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其危害是限制了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抑制了个人的成长,不利于就业,使民生恶化。从长期来看,比起扩大财政支出,而通过完善现行税制,降低经营者的税收负担,严格公正执法和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等改善民生状况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隐性收入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收入差距、税收流失甚至国家财政安全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DGE模型法,构建一个包含正规经济部门与隐性经济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隐性收入规模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1978~2015年,我国隐性收入规模从36.69%下降到13.25%,历年平均规模为21.71%,隐性收入总体规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其绝对规模仍然较大。资本冲击和税收政策冲击是影响隐性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资本存量扩大但未能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置时,将导致过剩的资本和劳动力向隐性经济部门流动,扩大隐性收入规模;税率越高,资本和劳动力从事隐性经济活动的动力就越强,隐性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为实现对隐性收入的有效治理,需要进一步促进正规经济的发展,降低失业水平;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水平,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收负担;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和居民的税收遵从意愿;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强化税务稽查力度,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效应"。  相似文献   

6.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就业的增加。同样就业的增加也会反过来拉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三产业增长率与其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即中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不断地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但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并不能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通过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城镇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城市因规模经济而集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集群也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伴随着第业集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转变,城镇集聚经济得以实现,城镇化进程就你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创造和维护公平发展的环境。政府的责任是:保证整个社会的公平,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发展的环境,保证迁徙、居住、就业、发展权利;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费用、负担,废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各种不合理税费;消除农民进城的种种限制,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的和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以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带动就业的增长;壮大农村地区接受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2.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放松行业管制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通过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顺利转换是提高就业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全样本回归所得结论是一致的;而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对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但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比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GDP的就业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对研究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与广泛应用、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等是我国当前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其解决对策主要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社会财富;发挥人口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社会分工;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改革教育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加,用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就业仍不充分。政府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2.
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加,用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就业仍不充分。政府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出口开放对中国沿海城市规模增长同时存在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利用长三角城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了出口开放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一方面,出口开放提高了工业集聚程度,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规模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结构却限制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对城市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提高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负相关,政府支出对城市规模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和绿化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市规模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它也是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供求矛盾逐级加大,沉重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瓶颈”。如何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经济命题。税收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劳动力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行业—教育水平”就业投入产出框架,综合考虑产业结构、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产业当前仍是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创造的主要贡献者,但与其他产业协同效应受到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在第二、三产业中,职业教育在多个行业的就业创造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低等教育水平到中等教育水平区段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推动和拉动就业的关键行业越多。因此,应根据产业结构动态变化进行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继续扩大试点推行12年制义务教育,健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等措施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1.引言经济产出量的增长取决于投人生产的要素增长量和要素利用率两个因素,由此把经济增长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粗放型经营是在生产资料技术水平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就业职工人数和生产资料数量来扩大经济产出规模的方式;集约型经营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利用效率来扩大经济产出规模的方式。按此原理,经济增长量的表达式为:式中,Y为经济增长量;P0、P1分别为基期和报告期的全要素(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总和)生产效率;T0、T1分别为基期和报告期的全要素总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外资并购视角研究外资所有权对劳动力就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并购对企业内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有限,对产业内的间接就业效应却非常显著。外资只有并购劳动力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产生直接的就业创造,但是外资并购会带来较大规模的产业内溢出,通过促进本土竞争企业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就业吸收能力。外资并购的间接就业效应与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大小正相关,并且会在短期内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02,(3)
有关专家日前指出 ,实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的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 ,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是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应选择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保持就业的同步增长。并要特别注意在结构调整中 ,切实提高经济规模的就业密度 ,使原有的和扩大的经济规模中的就业容量都有所提高。要保持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力的就业增量对于经济增长的负效应要小于其他类型企业的就业增量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2)FDI规模扩大对就业具有直接的创造效应,但对其他类型企业的就业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3)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与世界经济增长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FDI只有较弱的相关性;(4)FDI对于内资企业模仿和学习先进技术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的溢出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20.
在对山西与全国及部分地区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山西劳动就业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低、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偏差等问题。在新时期,山西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单一产业就业向三产并举就业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创优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促进工作的五个转变,推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