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对入世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产品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做了系统回顾,同时采用RCA指数和TC指数分析了入世5年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变化,并通过恒定市场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入世前及入世后5年中出口规模增长的源泉。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处于竞争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深加工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显著高于鲜活原料型农产品。此外,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更加依赖于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增长,农产品竞争力的减弱对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也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日趋合理,开始对出口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钧 《价格月刊》2013,(2):46-48
入世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迅猛发展.通过对国际竞争力主要测量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化,分析入世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证明,中国纺织品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入世十年期间多次下跌.在探讨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是中国第五大茶叶出口根据地,但近年来,其茶叶出口优势有所下降,在国际市场上不敌其他同类产品。从云南省茶叶出口现状出发,阐述云茶近三年出口情况,继而分析云南省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从而优化云南茶叶的出口环境,推动云南茶叶出口。  相似文献   

4.
张婧 《价格月刊》2012,(5):80-82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茶叶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进而提出了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竞争力正在下降。分析其出口贸易的特点成为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的关键,本文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茶叶贸易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我国茶叶出口的经济计量模型,测算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茶叶出口的价格弹性,阐明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茶叶和饮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且竞争力较强,但由于受到茶业出口结构不均衡、贸易壁垒、茶叶加工成本加高、农药残留等问题,中国茶业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应加强政府引导和鼓励政策,调整出口结构创建国际品牌;加强企业安全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安全卫生体系,降低贸易壁垒强度;加大政府对茶叶出口支持力度,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中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确保中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茶叶的故乡,中国的茶叶是中国的文化代表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文化也随着科技信息的流通传遍了五湖四海,茶叶逐渐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据我国最新统计,全世界中有160个国家需要茶叶,而且他们基本喜欢喝茶。这就是为我们国家茶叶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国家拥有全世界23%的茶叶品种,我国茶叶总产量在全球25%。可见我们这方面的优势很大。但是这几年中国的茶叶出现了一些问题,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水平,是非常值得我们反省和研究的,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茶叶产业的特点及其现状,针对目前茶叶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改善我国茶叶出口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安徽省的传统优势农产品,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却阻碍了安徽茶叶的出口。本文从绿色壁垒对安徽茶叶出口的影响入手,分析安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出口的目标市场策略制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越来越严密的绿色贸易壁垒和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使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瓶颈,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国际茶叶市场现状的准确判断与趋势预期,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市场策略,有利于维护我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CEPII-BACI数据库多维度优势测算出口质量,据此构造出口来源地、出口目的地、区间变化三个视角下的出口质量阶梯,以全面揭示中国出口质量的空间分布与阶梯动态典型事实。研究结果表明: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的质量地位有所下降,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质量水平及其排名均在提升,出口技术结构的优化可以逐渐纠正整体出口质量的劣化;中国出口质量的产品异质性先减弱后增强,目的地异质性明显减弱,对美国的出口质量已领先亚洲新兴市场;结构分解结果表明持续贸易关系出口质量的降低和高质量贸易关系的退出是造成入世后中国整体出口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前者的改善和后者的进入更是金融危机前后和2012—2014年中国出口质量水平提升的关键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