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物权法》视野下的《土地管理法》修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物权法>施行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物权法>是以不动产(其中主要是土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其施行无疑会对同样以土地为调整对象的<土地管理法>造成重大影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应秉承公法与私法合一的理念,厘清法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公权主体和私权主体地位,分别修改和完善相关规则,全面贯彻<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小产权房治理与《土地管理法》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和小产权房的治理提出建议。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解决制度障碍,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房开发和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有条件对外流转,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小产权房。研究结论:正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不应禁止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应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对外流转。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迈进统一地权的历史门槛,以有限量供地决定中国城市高房价的时代正在出现革命性转变。农村建设用地改革将有转折性探索目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已正式列入十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目前确定的修法核心就是改革征地制度。这是该法自1986年6月25  相似文献   

4.
阎巍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1):25-30
研究目的:分析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对中国集体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影响,厘清相关案件的审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征地批准行为将随着公共利益的明确、征前程序的完善以及征地审批权限的下放逐渐具备可诉性;预征收公告行为不可诉,但是不公告行为如果对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则可诉;预征收过程中,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原则上应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但在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做法,对乡镇人民政府以相关单位进行授权和委托;预征收协议签订后,除补偿安置标准改变,一般不能因市场行情变化而申请变更协议内容;农民住宅的补偿应更多体现出财产属性。研究结论:此次修法使得集体土地征收从以行政权运作为主的模式演化为一种通过公共参与模式对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拓宽了公私权力(利)交汇的领域,为相关领域司法审查预设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建议根本改革征地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本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谨防建设用地的国有化趋势;制定"公共利益征地否定式目录",明确规定盈利性目的用地不得征用;限定政府储备土地为存量土地,严禁征用集体土地增加土地储备;预留发展用地,探索对农民实施财产补偿;强化土地收入管理,防范财政和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9年6月,国土资源部就已正式形成《土地管理法(修订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两年多以来,经过多方调研与论证,《送审稿》必然更加充实规范。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释明设立制度在促进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创设、集体土地规划管理权三者协同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土地管理法》增设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制度进行立法完善。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价值分析。研究结果:现行设立制度存在单一“经营性”窄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权谱系、从严用途管制模式下集体所有权对土地用途的自调节功能受限、设立行为实施主体和土地供应标准模糊、设立方式的制度供给粗疏等问题,需要完成从“资源保障”到“资产效益”的法律调控转型。研究结论:有必要确立收缩土地规划管理权和扩张集体财产权的理论方案,扩展设立类型以形成“经营性、公益性、居住性”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谱系,提升设立环节规划用途管理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容性,确立委托关系下的具体实施主体和净地供应的客体标准,增扩设立方式的制度供给以弥合现行出让规则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缩小征地范围改革的难点分析众所周知,"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权存在的前提,是其合法行使的唯一条件。因此,社会各界都认为界定"公共利益"内涵是缩小征地范围的首要条件。然而,现实中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且现在公共利益的范畴已经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既可以是直接公共需要,也可以是间接公共利益需要;有些国家或地区甚至已经将土地征收变成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公  相似文献   

9.
1998年8月29日,一个珍藏在笔者心中的特殊日子。就是在这个日子里,全面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时,以零票反对获得通过。13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对于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重要从健全执法体制、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制定<土地法>等多方面协调、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修订后的法律能否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又体现管理水平?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并寄予厚望。笔者认为,《土地管理法》修订在注重宏观调控的同时,更应从解决现有《土地管理法》执行中发现的问题等微观层面加以把握。从基层国土部门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管理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建立在改革的基础上去修改。这次修订《土地管理法》,一定要对现有法律进行很好的修改,如果大家都不满意还不如不修改,要修改就要有所突破。所谓突破,包括从根本上界定现有的土地基本制度。目前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对征地制度改革的认识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因出现纠纷与矛盾就片面地否定征地制度征地制度改革在理论和政策研究界已经探讨了多年。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终于对这个问题取得  相似文献   

14.
孙晶艳 《中国土地》2013,(10):18-19
我国现有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巨大,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普遍。以吉林市为例,截至2012年共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26万公顷,其中农民集体所有7.17万公顷,农民人均村庄及工矿集体建设用地达到325平方米。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和管理制度,是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加以规范和引导,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和高效利用,将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的资源支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土地征收制度的实关系重大,随着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渐显现,文章从比较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新<土地管理法>实以来新时期征地制度改革进行考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明晰新时期征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将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有力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强化规划控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一、我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意见》发布实施的背景、原则和主要内容出台背景。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从审查调整规划和用地标准、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制度模式 土地储备的公共管理目标主要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此确定制度模式的关键是:实现国有土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者间分离,明晰土地的产权,开辟多样化资金渠道,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市场价收购,选择储备土地的供应方式和合理价格、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并有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和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先占制度作为一种原始的财产取得方式,是动产所有权取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目前的法律对先占制度未作规定,但先占作为一种习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并伴随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来。先占制度的存在有利于实现物有所归,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和价值,因此我国《物权法》有必要将之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现行《土地管理法》回避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这一实质问题。但是,集体有土地所权具体是“什么所有权”?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那些“所有权者”说:“我们‘所有’的土地,我们就有权出租或批准他人用来搞非农建设”。虽经依法解释,他们仍不服气:“那我们哪有所有权?”对此,本人谈点个人的想法,供修改《土地管理法》和制定有关土地管理政策参考。现行《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土地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和全民所有两种。“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所有”,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就未明确规定由谁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