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玉婵 《中国高新区》2014,(12):112-117
正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为主题的2014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东莞市招才引智活动12月5日闭幕。回顾本届科技合作周,"智慧"和"智造"是最抢眼的两大关键词,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展区正是这些亮点内容的最好诠释。作为东莞创新驱动的集聚区、生力军和加速器,每年的科技合作周,松山湖高新区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今年也不例外。除了机器人企业抱团参展外,今年松山湖的6家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也集体亮相科技合作周,集中展示最前沿的科研技术。  相似文献   

2.
由科技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东莞市政府和广东省科技厅承办的2013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电子信息产品博览会将于11月12-15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合作周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突出成果展示、研讨交流、科技招商、技术合作等内容,着力打造专业化、国际性的科技合作盛会。以"高端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展销"为主题的东莞电子信息产品博览会将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13,(10):57-57
"全市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3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2%;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9199件和5568件,在广东省均排名第三……"近年来,东莞以组织国际科技合作周等活动为契机,把推进科技合作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平台建设,创新对接方式,  相似文献   

4.
11月12日至15日,由科技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东莞市政府和广东省科技厅承办的2013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电子信息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合作周暨电博会”)在广东东莞举行。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16日至4月3日,第12届"威尔士周"系列活动在重庆举办。2006年重庆与英国威尔士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在政府关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交流探索,合作日益密切。继2007年首届"威尔士周"在重庆成功举办,每年3月的"威尔士周"已经成为重庆市国际友好交流的年度活动和重要载体,成为中英地方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2014,(12):40-40
<正>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是东莞市与上海高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唯一工作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拨款资助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共同组建,由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承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是由政府搭台、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总部设在松山湖,上海的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相应的办事处。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的工作宗旨是:  相似文献   

7.
樊克勤  罗洁 《上海经济》2013,(12):54-55
<正>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是东莞市与上海高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唯一工作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拨款资助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共同组建,由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承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是由政府搭台、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总部设在松山湖,上海的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相应的办事处。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的工作宗旨是:根据东莞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总体整合上海高校教学、  相似文献   

8.
研究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的做法经验,主要包括采取“三方合作共建”的模式,依托各方的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国际合作,组建集中式技术服务中心等,从而为广东其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11,(2):71-71
自2006年颁布《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来,东莞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每年投入10亿元、连续五年投入50亿元用于发展科技事业。2007年东莞成为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市,作为东莞科技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学研合作逐步走上快车道,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为技术依托、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系统化运作机制,走具有东莞特色的自主创新及产学研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3,(9):35-35
<正>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是东莞市与上海高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唯一工作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拨款资助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共同组建,由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承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是由政府搭台、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21—25日,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南宁如期举办。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届博览会围绕"科技合作"主题,举办了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并围绕技术转移、金融、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线     
《中国高新区》2013,(9):12-12
烟台高新区举办海外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 8月22日,烟台高新区成功举办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28名来自美囝、英同、德国、加拿大、日本、葡萄牙等国家的华商博士各自携带高端科技项目参会交流推介,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博源科技、泰利集团等一批区内园区和企业,以及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据了解,会上初步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13.
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于5月20日-25日在北京举办。本届科博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与科技创新”,它是展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令人振奋的应用成果的一个窗口,是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前,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科技、经济交流合作盛会。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是社会创新的必由之路 200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腾笼换鸟",要求企业升级转型,并出台了"科技东莞十个亿"资助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系列政策. 上海是科技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上海有31所公办大学.其中10所"211"大学.5所"985"大学,上海的产业定位是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和航运业,高校对本地及江浙地区产业的能量辐射有大量冗余.在2008年4月,李力进先生调研了华中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东莞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并与陆发祥老师共同向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提交了《关于上海高校在东莞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分析报告》,得到了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协会领导带领上海交大、复旦、同济、海事和电力学院等一批高校的处长访问了东莞,由此,启动了上海高校和东莞的产学研合作历程.  相似文献   

15.
区域动态     
《首都经济》2014,(12):53-53
中美清洁技术对接会在朝阳举办 11月21日,由朝阳区商务委和中美商会主办的"2014中美清洁技术对接会"举办,洛杉矶市长率政府官员及美国企业代表参会,80余家中美清洁技术企业展开合作洽商。会上,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网、洛杉矶清洁技术孵化园以及安元易如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标志着国际服贸网正式加入美国全球创新网络(GIN),成为GIN的首家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地区高校院所的合作,推进两地产学研更紧密结合,5月15~19日,淄博高新区在北京举办淄博高新区“北京科技周”活动。  相似文献   

17.
1.北京大型科普博览。包括科技让国家更富强、科技让城市更美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国际科普产品体验等8个板块,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由组委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网络科技周。依托中国科普网,集成科技周的活动与科普资源,借助网络开展科普活动,具体包括科普产品展示、优秀科普作品网上评选、热点问题专家谈、科普影视展播、地方和行业科技周动态等板块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经济》2013,(7):53-53
<正>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是东莞市与上海高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唯一工作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拨款资助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共同组建,由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承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是由政府搭台、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政府特别重视鲁台交流与合作,在2004年举办第十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并取得圆满成功后,今年决定加大对鲁台科技及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鼓励与扶持。为此,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决定今年6月在济南联合主办首届鲁台科技交流合作周,并确定具体活动由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济南市有关部门承办。目前合作周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正>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科技部交流中心分别于5月19日和6月9日,在南京和杭州举办了"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讨会"。会议旨在了解我国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南南科技合作现状,总结经验教训,研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南南科技合作的模式、机制和方案建议。两次会议分别由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小水电中心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