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五华县新一村这一典型花岗岩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成因,论述了该村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与效益。指出我国亚热带花岗岩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注意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侵蚀山区是由于受到自然的风、雨等作用侵蚀导致的,在侵蚀山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常见且较为严重,治理难度比较大。当前,我国一直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是由于侵蚀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所以土地的退化分布范围比较广。水土流失给侵蚀山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芳 《中国农史》1998,17(2):50-61
清代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对南方山区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由是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砍伐林木垦荒和陡坡种植扩大耕地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手工业和采矿业的发展,以及大量樵采和军事行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不可忽视。文中还揭示了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总结了山区采取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提出要“以史为鉴”,山区开发应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属于丘陵漫岗地区,在急性降雨的侵蚀下,形成很多不同程度冲刷沟,造成耕地被切割、蚕食及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安全。冲刷沟大多采用谷坊治理、植物治理等方式进行。农垦九三管理局从2011年开始在下辖11个农场探索利用农作物秸秆对冲刷沟进行"治残、治缺、止损",形成了一套快速、高效、低成本、生态环保、保持期长的秸秆治理冲刷沟的新方法,为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为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区的山亭区,十年来立足山区资源优势,从小流域治理入手,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全区治理和改善水土流失面积400k...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所采取的以水冲沙的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反而造成了黄河河床上升、渤海水质连年恶化、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对策:源头地区以恢复生态面貌为主,中游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与污染防治并重,下游地区营造植被与疏浚措施相结合;在黄河流域内应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省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用养失调、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小区试验,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探讨研究了参地水土流失的特点、规律及其治理方法,结果表明:参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但只要采取积极、综合的治理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工程保障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安是著名的“中国山核桃之乡”,其山核桃产量和面积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成为昌化、昌北地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山区群众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经济增长,忽视水土保持工作,林地内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水土流失的加剧已成为全市山核桃产业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为有效治理山核桃林地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超量灌溉对农田耕作区水土肥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措施,已有相对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平原农田耕作区的水、土、肥的流失与治理,则少见有研究资料与科研成果发布。而平原农田耕作区在暴雨或高强度灌水情况下,极易造成土壤水、土、肥的流失。文章针对上述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沧州枣粮间作地中壤质土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与施肥量下,土壤经水流冲刷后,观察水、土、肥的流失规律。通过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对土壤中水、土、肥流失的影响,探索出平原农田耕作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保护地表免受雨滴打击、加大表层土壤贮水量等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邱晓敏 《农业经济》2012,(8):111-113
本文着眼于我国山区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资源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山区农村“四荒”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途径,以期通过对“四荒”资源的循环利用,切实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我国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增加山区农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世明 《水利经济》2010,28(1):19-23
综合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就和效益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就呈现3大特征:①治理面积递增,治理速度加快;②治理范围扩大;③治理成就存在区域差异:中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水土流失治理最快的是东部地区。治理效益方面,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t,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m3,增产粮食180亿kg。水土流失治理整体效益明显,但治理效益存在区域差异:南方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水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水总量的40.9%,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量大,占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总量的57.2%。水土流失治理的投资效益也存在区域差异:东北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效益比最高,依次为华北、西南、南方和西北地区。并由此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政府重视和善治,善治的方略应涵盖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晚期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遏止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中晚期,我国渭河至黄河下游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人们广泛开垦山地,种植玉米,许多地方出现了“遍山漫谷皆包谷”的景象。大面积的山地开垦和玉米种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不同地区,官方和民间对开山种玉米的利弊有不同认识。在四川、湖北、湖南等省,政府对开辟荒山种植玉米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但在浙江、皖南和陕南等地,政府和民间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遏止山地种植玉米引发的水土流失,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地处燕山山区的河北青龙县石板沟村,自1987年以来,按照“调查—区划规划—实施”的程序和模式,依托资源优势,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入手,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以分层次开发治理、专项开发治理、综合开发治理的做法,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型农业生态体系。一举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农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了山区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护并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结合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提出该省生态环境建设力争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本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控制水土流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系统;将全省划分为西部松嫩平原区、东部三江平原区、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南部长白山区和中部丘陵漫岗等5个生态类型区域,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发挥山区优势,加强山区综合治理 1983年建立了水土流失监测站、分别在耕地、荒山,炸蚕场的三种地类六个坡度上设置六个监测点。经四年的监测得到了六个点上的水土流失模数和迳流系数,为山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监测数据匡标,我县微度流失面积234万亩,轻度流失面积12万亩,中度流失面积40万亩,强度流失面积20万亩。平均每年全县流失泥沙量达170.3万吨。流失养份相当化肥量13.62吨,是全县每年施化肥量的1.8%。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减少、水旱灾害频发和社会贫困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原因,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紧对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唐山市市、县(区)两级于1985年 1990年先后编制完成了“燕山山区农业总体开发方案”和“碳酸盐岩类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治理规划”。据此,唐山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山区开发从增加林木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缓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及养分含量等几个方面明显的改善了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善与生态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综合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区是差别化进行土壤侵蚀防治与管理的基础,对控制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伊犁河谷的气象、NDVI、DEM、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其有机质等数据,利用水力侵蚀模型、风力侵蚀模型和冻融侵蚀分级方法评估其土壤侵蚀特征,并根据相似性、综合性、空间连续、主导因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等相关原则进行综合分区。[结果](1)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中,水力侵蚀面积占研究区的83.42%,水力侵蚀在各县(市)均有分布;冻融侵蚀面积比重为16.1%,集中分布于南部、中部和北部天山山区;风力侵蚀面积最小,集中分布在图开沙漠周围。(2)通过地貌类型、侵蚀类型及强度、主要侵蚀限制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方向等指标,将伊犁河谷划分为6个一级区和14个二级区。一级区包括北部天山山区、伊犁河丘陵区、伊犁河谷地、中部天山山区、昭苏—特克斯盆地和南部天山山区。[结论]针对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该文探讨了其土壤侵蚀治理方案,冻融侵蚀重点治理区以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为主,水力侵蚀重点治理区主要进行人工经济林与草地种植;土壤侵蚀预防保护区重点采取封育措施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期为伊犁水土保持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南京市积极开展丘陵山区生态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丘陵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山区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明显、经济效益较高、带动辐射作用强的主导产业,如经济林果类的冬桃、冬枣,名优茶叶,花卉苗木,生态观光,特色蔬菜等.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市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