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证券市场上,控股股东籍由各种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十分严重。以格林柯尔系为例,控股股东曾采取多种手段侵害投资者利益,如关联交易、收取品牌使用费、签订虚假供货合同诈骗资金、拖欠收购资金、挪用上市公司财产、利用会计手段制造虚假业绩等等。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逐步得到改善,从制度层面上铲除了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制度基础,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控股股东在利益取向上趋于一致。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利益将与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紧密相连,因此规范、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2.
不当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形式不断翻新,操纵手段变化多样,目的在于操纵利润。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股票市场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我国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亟待规范。本文在对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及控股股东行为模式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4月以崔军为首的宝银系频频举牌新华百货以来,宝银系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物美控股之间围绕控制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持续的较量。本文分析了外部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原因以及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等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控股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相关监管措施的完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也称公众公司,其股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人数众多,股东持股数量不一,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往往是中小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诸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提供不及时、不准确等诸多问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是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本文基于现代企业契约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控股股东侵占资金的表现方式、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而言,股权高度分散并非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国家的公司不仅拥有控股股东,而且这些控股股东也都积极从事公司的治理。由于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控股股东可能寻机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致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博弈分析,将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而获取的租金作为内生变量5I入模型之中,构建具有概率约束条件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得到有效遏制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恶意侵害是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持续升温,但质押比例过高会引发资本市场爆仓风险,损害公司利益。本文以雪松发展为例,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及其影响。研究发现:雪松发展股权质押动机主要为融资需求、利益侵占和风险转移。为此,可以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与制衡,控制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同时由质权人加强对出质方的评估与监督,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也称公众公司,其股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人数众多。股东持股数量不一,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往往是中小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诸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提供不及时、不准确等诸多问题,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效率。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控股权和股东性质共同影响下的股权结构的有效性为研究重点,考察了控股股东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与会计透明度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利益侵占效应;在股权相对分散时,国有股东对会计透明度产生积极影响,表现为“帮助之手”;而对于国有且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提高会计透明度,控股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开始转向利益协同效应。同时还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放大了国有股权发挥的“帮助之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与现金持有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4年~2009年数据,从终极控制人角度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现金持有价值显著负相关.(2)与非国有相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更低,并且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现金持有价值的负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我们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骗局。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利润操纵的方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如果不加以严厉地打击和  相似文献   

12.
王博 《绿色财会》2007,(11):55-56
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我们目睹了太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骗局.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利润操纵的方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如果不加以严厉地打击和治理.我国的资本市场就难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融资决策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却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即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结果导致大量资金闲置的现象。本文对控股股东与非理性融资偏好的特征及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权质押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主流融资方式之一,因快速便捷、容易变现、不会影响控制权等优势为控股股东们所喜爱.但是,股权质押背后也存在巨大的隐患,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对控股股东及其上市公司造成恶劣影响.本文以拉夏贝尔为例,从多个维度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特征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因其操作流程简单、流动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2015年以来上市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控股股东来说具有一定风险.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企业风险承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提高上市...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2009年11月第二届中国会计与财务国际论坛就公司治理行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指出:在股权没有分置的情况下,大股东、控股股东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大股东为了取得利益,其唯一手段是掏空或占用,但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股票全流通后,大股东和制衡股东更多的是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刘峰等研究表明,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借助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是现代企业三大财务政策之一,它是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延续,也是筹资和投资的基础。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能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建立起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信心,从而为公司创造一个优良的融资环境,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由于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可能寻机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致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2003年-2006年为样本,分别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现金流权与企业融资成本负相关,两权分离度与企业融资成本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产品市场竞争这一外生变量和终极控股股东控制之间的作用对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品市场竞争与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在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上具有正面效应,而产品市场竞争与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在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上具有负面效应。这一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加快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是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监管部门与学术界所密切关注。从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管理层持股五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代理问题是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管理者(代理人)为股东(委托人)利益最大化服务。国外研究证明,股利政策能够从有效监督和风险调整角度不同程度地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我国在股改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成为非流通股股东掠夺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工具。股权分置改革的使命是把上市公司建成所有股东的利益共同体,使各类股东在制度层面上都处在平等的地位。股利政策的规范化成为顺利成章的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特殊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