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劳动立法与我国劳动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负责国际劳动立法的专门机构,它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制定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动立法的宗旨、内容、模式和方法等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在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劳工标准全面接轨的条件下,应以国际劳工标准为基准完善国内劳动立法.  相似文献   

2.
工伤预防是从根本上搞好工伤保险的"治本之策"。国际劳工组织(ILO)在1929年通过的《工伤事故预防建议书》中指出,事故预防与事先投资必须联系在一起。1964年ILO通过的《工伤事故津贴公约》(第121号公约)第26条规定“每一个成员国必须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预防条例”,要求实施工伤保险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与职业病。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12日,国际劳工组织在其日内瓦总部宣布当天为第一个世界反对童工劳动日。国际劳工组织此项举措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童工劳动,尤其是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运动,同时推动批准第182号“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和第138号“最低就业年龄公约”。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险研究》2004,(4):42-42
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于4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首次“中国就业论坛”,这是我国在劳动保障领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际合作活动,是我国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领域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此次论坛有300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国际劳工大会通过《关于国家社会保护底线的建议书》(第202号)。该建议书在社会保障的概念、形式、范围、对象、标准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是对国际社会保障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国际劳工组织希望指导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国家社会保护底线,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弱势群体纳入社会保障,早日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建议书产生的背景国际劳工组织自1944年通过《收入保障建议书》  相似文献   

6.
生育保险通常被界定为女性劳动者在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社会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早在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就制定有关生育保险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妇女产前产后就业公约》(第3号公约)。它是对人类种族繁衍的关怀和爱护,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6-1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COP10)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共有来自170个国家、290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5000余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保障》2012,(7):26-26
5月30日至6月14日,第101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举行,来自184个成员国的4000余名政府、劳动者和雇主代表将在大会上讨论青年就业、社会保护底线、劳动基本原则与权益等议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派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9.
5月30日至6月14日,第101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举行,来自184个成员国的4000余名政府、劳动者和雇主代表将在大会上讨论青年就业、社会保护底线、劳动基本原则与权益等议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派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10.
工会要闻     
一、10月16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召开,会议着重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体面劳动"这一重大课题。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国际劳工组织首次围绕和谐劳动关系的主题进行交流合作。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滨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二、10月15日至26日,全国工会经审专业人员培训班在青岛举办。10月23日,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世明就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工会工作和工会经审工作给第二批培训班学员作了辅导报告,并提出工作要求。此次  相似文献   

11.
体面劳动保障涉及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享有的与之相关的所有权益。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的形成是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博弈过程,需要考虑环境、认知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运行策略是约束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规范员工的行为,促使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行为的协调一致,实现员工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12.
马佳宁 《金卡工程》2009,13(11):114-114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三方机制,使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得以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缺陷,探讨其成因,并提出了在劳动仲裁中加强三方机制的建议,以完善三方机制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提高劳动仲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劳动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所谓劳动权,又称工作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支配自己劳动力,并要求国家或社会为其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保护的权利。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1997年我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公民劳动权是国际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劳动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  相似文献   

14.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要求我国重视船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船员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海事活动的风险性、生活条件的艰苦性以及船员劳动的涉外性。船员就业模式的发展变化、我国国内船员立法的完善以及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要求我国构建专门的船员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航运发达国家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船员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制度构建应当通过《海商法》第三章"船员"的修改实现。船员劳动制度的构建应以船员劳动合同为核心,船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则应以船员社会保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一、人口形势和科技革命对就业的影响劳动市场是构成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劳动领域经历着剧烈而迅速的变化。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劳动领域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迅速而深刻的变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的变化,技术革新迅猛发展,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复苏迟缓等。总的来说,如果与世界的统计相比较,独联体国家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表明,近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劳工保障水平低的问题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创始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劳工保障方面本应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直至1997年,中国只批准了20个国际劳工公约(包括承认旧中国政府批准的14个),仅占全部182个国际劳工公约的11%,不及各会员国平均批准数目的1/3.到2002年底也只批准23项国际劳工公约.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合作社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中国合作经济论坛2002暨工合国际发展规划会议,主要是解读和领会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一百周年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界定的声明>和国际劳工组织的<促进各国发展合作社的倡议书>(建议稿),国际劳工组织制定通过了这个文件,它敦促成员国将促进合作社发展列为国家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该文件对国际合作社运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劳动关系的从属性标志、法定代表人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制定法定代表人应当归属于用人单位而不归属于劳动者.因而,对于法定代表人薪酬争议,应当定性为委托经营关系中的经营薪酬债权争议,适用民商法处理.我国劳动立法应当对劳动关系、劳动者、用人单位、雇主代表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的雇主代表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归属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国际融资租赁公约》是在调和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立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国际统一化公约,对于规范国际融资租赁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公约中确定的融资租赁交易行为及其国际性标准、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等制度具有新特点,并正在对国际融资租赁实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超 《金卡工程》2009,13(10):133-134
在国际民用航空运输法律规范当中,关于航空器对地面第三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规范国际航空运输中航空器对地面第三方责任的国际国内立法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指出国际航空运输中航空器对地面第三方责任的国际国内立法的不完善之处和关于这个问题的国际立法的最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