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义的诉讼承继分为两类,一则当事人死亡、法人终止引起的一般承继,二则诉讼进行中争议民事权利义务转移所致之特定承继。诉讼承继人承当诉讼后,将承继原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状态。承继人之程序保障,应尤为关注其程序参与的权利,完善申请承担诉讼的程序;明确承继人享有完全当事人权利,有权在一定限度内变更诉讼请求;拓宽其程序救济的途径,完善包括复议、上诉、再审等在内的、诉中与终局相结合的多元程序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法院滥用自由裁量权,忽视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和权利,造成司法不公和腐败;另一方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规避诉讼义务,影响司法公正.针对上述弊端,本文建议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并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这对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规制当事人的诉因选择权并不等于剥夺当事人的诉因选择权,仅是进行合理规制,达到诉讼权利均衡和司法效率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诉讼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运转不甚畅顺的原因,主要是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权保障不够完善,当事人与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之间对回避信息的占有极不对称,当事人几乎无从得知审判人员应否回避的信息,更谈不上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有必要参照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在诉讼程序中建立审判人员信息披露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进行平衡,已经是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赋予其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充分赋予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和意见陈述权,建立完备的国家援助及国家补偿制度,从而恢复因犯罪而遭受破坏的法秩序,缓和社会的报应情感,促进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邓英 《大众商务》2010,(2):235-235
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这一权利赋予了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了人民法院各尽其职,及时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但就目前来看,法律对这一权利的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适用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讲述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制度更加严谨,对提高执行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但对当事人不服执行异议裁定时的救济程序规定的较为含糊,对非善意当事人恶意诉讼造成执行拖延亦缺乏制约和惩戒机制,容易造成实际操作时的误解和被非善意当事人利用。应寻求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均衡,构建不服执行异议裁定的救济制度,以体现公正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审判模式的改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易萍刑事诉讼的目的,是通过诉讼活动,查明案件事实真象,准确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安定,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审判...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任何公民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当之无愧也应当享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为了鼓励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并且防止公民滥用诉权,我们可以采取诉讼费用制度公平分担诉讼费用,仿效前置审查起诉模式防止滥用诉权和诉后追究责任制度制裁滥用诉讼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委托作品的权利归属与权利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若当事人未约定委托作品作权的归属,作权依法归受托人享有,委托人则依订立合同的特定目的而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若当事人未约定作品的具体使用方式。在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就有可能产生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应依公平原则解决,既要保护受托人的作权,又要肯定委托人有权依订立合同的目的使用作品,这意味着受托人的作权和委托人使用作品的权利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邓英 《大众商务》2010,(4):235-235
管辖权异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这一权利赋予了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了人民法院各尽其职,及时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但就目前来看,法律对这一权利的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适用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讲述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正式实施,其中对公司决议撤销之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赋予股东提起公司决议瑕疵撤销之诉的权利。但由于立法上相对简单和粗糙,使司法实践出现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况。笔者尝试从实务的角度分析并比较域外相关国家的相关规定,认为要通过缩小司法主动介入的渠道来限制权利的滥用,并提出完善主体资格规定,区分行使期间,细化裁量驳回和诉讼担保制度四条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解决权力的滥用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权力模式、权利模式、制度模式以及混合模式。以法律制度、权利、权力三者相结合制约和监督权力是一个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事人主义具有程序主体性、自律性特征和保障程序参加者的诉讼权利的价值取向 ,与意思自治的自由、平等、权利本位的价值蕴涵相融通。程序参加者的意思自治是当事人主义的重要支撑。以主张、质疑、举证为核心的平等对话机制有助于实现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会见权是律师在侦查阶段的重要诉讼权利,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律师的会见权,但司法实践中在会见批准、时间、次数等多方面存在限制,有必要对现有会见权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一些诉讼权利却被限制或剥夺,例如在抗诉请求权中,刑诉法将行使抗诉请求权的主体范围限定在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将被害人的近亲属排除在外,这显然不利于保障被害人特别是已死亡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因此,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立法,平等保护被害人权利,让被害人拥有相对完整的诉权和充分的救济渠道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恶意诉讼是指合同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诉讼主张缺乏事实或法律根据,但为了达到谋求不法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之非法目的,借用了国家正当的诉讼机制,而滥用诉权提起的一种诉讼侵权行为。恶意诉讼不仅侵害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浪费诉讼资源,而且严重打乱了诉讼秩序,破坏社会和谐。我国应当加强对合同当事人诚实信用思想的宣传;应立法明确规定对恶意诉讼当事人的惩罚措施,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应当提高法官业务素质,严格审查起诉,排除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18.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司法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诚实信用原则就具体的规则而言,应细化禁止诉讼上的权利滥用、禁反言和权利失效三个方面;同时在裁判的具体适用上,特别是防止法官在要件事实上和法律适用实施突袭上,应明确法官与当事人共同从法律与事实两方面对事实关系与法律关系进行释明。  相似文献   

19.
金融消费者的征信权利保护是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延续,是在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授权使用后,为保护信息不被滥用而设置的权利.金融消费者的征信权利包括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使用权、投诉权和诉讼权.解决金融领域内存在的各种信息侵权问题,关键在于完善金融消费者的各项征信权利.  相似文献   

20.
权利滥用与垄断都是违背权利设立目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专利权人可能滥用专利权,而只有形成市场支配地位的主体,其滥用专利权行为才有可能形成垄断。虽然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将专利权滥用划归到了反垄断法规制范围,但事实上可以选择的对专利权滥用进行规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运用私法的专利法和作为公法的垄断法。专利权人行使权利超过私法容忍的限度,危害了反垄断法所保护的正常的竞争秩序时,就适用反垄断法;反之,则应适用以专利法为主的私法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