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思价格理论看我国价格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容,是指导我国价格改革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全面掌握马克思价格理论的基本点,用来评价我国建国以来价格改革,妥善促使我国价格双轨制向单轨转制化,真做到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结合改革的实践,具体阐述了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五个特点:风险性、可控性、效应慢、震动较小,生产资料价格改革与生产资料市场生成的同步性。作者认为,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这些特点,只要注意做到恰当选择出台时机,加强改革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用好宏观调控手段,大力促进市场发育,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贷膨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商品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两方面都大体平衡,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进一步阐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新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至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根据我的理解,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也就是要使中国的经济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旧体制,转变为商品货币化的新体制;从采用行政化的指令性计划调节生产与流通,对社会资源实 相似文献
6.
张绪昌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4):22-25
“石家庄模式”对发展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启示是:依靠现政府的权威,通过行政手段,采取经济措施,以达到健全生产资料市场,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于明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4):31
以“同一销价,差价返还”为主要标志的石家庄经验,对深化物资价格体制改革。计划分配体制改革以及物资流通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它已在宏观经济领域引起强烈的振动,形成了一个多向的“反射冲击波”。 相似文献
8.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不具备自控启动的条件。这是因为:(1)长期以来的商品经济压抑性发展,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功能先天不足。具体表现在(a)企业长期扮演虚拟的利益主体,可能由于 相似文献
9.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自1985年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来,其发展异常迅猛,并呈现出向市场轨倾斜过快的趋势。 (一)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和比重逐年减少。1988年,国家统配物资已由1979年的256种减少到27种,由中央各部门作为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由316种减少为45种。重要生产资料统配比重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之间进行组合时所达到的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用等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用最少的资源业产出任何给定的产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一是计划型的,主要靠国家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和确定产业政策,通过计划指令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革物资分配制度,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已成为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热点”。当前,物资体制改革落后于整个流通体制改革,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落后于消费品市场,使仅有的商品市场发生了倾斜,从而制约着整个经济改革的进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标志不在于是否存在消费品市场,而关键是看其有没有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因此,中央建议在继续发展生活资料市场的同时,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作为“七五”期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规定了“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生产资料无论是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国家的计划管理,还是市场机制的发挥程度,发育都不够成熟,是一个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它的发育必须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须借助于生产资料管理体制的改革、价格体系的理顺、政府的有效扶持等条件,实现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专业市场向综合市场的过渡,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开放的、与国际市场相联系的生产资料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价格管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生产资料价格单轨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1983年国家允许石油产品计划外部分,按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1984年对三十七个统配煤矿实行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加价25——50%。1984年5月20日,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2%)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国家定价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相似文献
14.
<正>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有所有制范畴本身的内部结构,又有国民经济范围的所有制结构。本文拟就建国以来实践经验的探讨,对有关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范围所有制结构的若干问题提一些看法。一我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所有制结构转变成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市场价格传导关系的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价格传导关系受阻及其代表性解释始于2003年的这轮经济增长使价格传导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远远大于下游产品价格涨幅,上游产品涨价后不能及时向经济学家……下游传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能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这一现象引起了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七五”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七五”期问价格改革有三个重点: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房租及住房销售价格改革,劳务收费标准改革,其中又把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放在首位。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对于完善生产资料市场,搞活大、中型企业以及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七五”期间把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放在首位的必要性首先,这是由于生产资料在再生产中的经济用途和在价格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18.
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国粮食市场改革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农村改革实行20年来粮食市场的整合情况,并测量中国粮食市场改革的效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1988到1995年间每10天的省级大米价格,利用AugmentedDickey Fuler方法对粮食市场的共同整合程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市场整合程度自1988年以来不断提高,但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粮食大市场尚需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列宁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1卷83页)有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人们就必须相互交换自己的产品和劳动,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而这种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商品交换与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总体市场观念出发,就当前商品流通体制的不适应性及改革方向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金属材料股份总公司是国家二级企业。今年2月经江苏省体改委批准,在原无锡市金属材料公司基础上改制建成。公司主要经营金属材料、黑色、有色金属制品等。回顾原金属材料公司从1962年创建至今的30年间,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计划价格向市场调节过渡的过程。企业由小到大,越办越兴旺。当初,公司只有23名职工,年销售额不足509万元,到1992年,已有职工近500名,年售销额已超9亿元,名列江苏省同行榜首,在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