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比分析了村民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以及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结果表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高于村民的评价,村民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期待高于村委会自身的职责描述。对村委会的监督、培训与扶持有助于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过半"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关键程序,但随着村民流动日益加剧,它越来越难以实现。选举保有村社共同体并强化其治理的功能也日益丧失。本文论述了选举与村社共同体的关系、村民流动对村社共同体性质的影响以及选举的双重功能,提出村委会选举具有共同体优先旨向,并据此提出了走出"双过半"困局的村委会选举制度设计方向:将两个过半的分母统一设定为登记选民全体;因村而异设定参加投票人数标准和当选所需赞成票数标准,参加投票选民数量应尽量接近选民全体而非仅仅过半,赞成票数则不一定要超过选民全体的一半;同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标准因村而宜。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使村委会选举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持协同,共同推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村民自治整体水平不高、整体绩效欠佳,村民自治组织作为村民自治运作和实现的主要"组织平台",由于受到"过度行政化"、"两委"关系摩擦、财务困难、管理幅度过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在承担村级治理之责时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对村民自治的应然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4.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前后对户内委托制度正当性的争议,表明实现村民选举权利无法作为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根本目标。本文由此质疑村委会选举制度所内涵的"选举权利中心论",重新理解村委会选举制度的诞生及法制化进程,将保持村庄共同体、改善村庄治理恢复为该制度的根本目标。选举权利中心既不可信,也不足取,村委会选举制度对选举权利的执念应予去除,村庄治理本位自当确立。本文的主旨在于,将治理逻辑重新置于理解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咸阳市底张镇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先进乡镇"。经济建设能迅速发展,辖区内能安定团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我们重视抓了村级班子。我们抓村级班子建设的做法是:一、加强民主建设,依法选举村委会。以前我镇村委会班子产生是由村党支部提名,镇党委考察任命的。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1991公布以后,我们依据其第七条:"村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方式的主流是村民自治,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在新时代乡村治理过程中,村级自治出现村民参与度不高、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与引导,因此出现了乡村治理行政化的现象,即国家权力到达乡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新时代、新思想、新问题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合作共治为基本理念,以满足村民需求为导向,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健全法律和道德约束,探索乡村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的最佳契合点,寻找实现乡村振兴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城乡分割发展格局,使农村基层治理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土壤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村级治理本体出发,立足变化的视角,以资源管理和利用为切入点,以成都市村级治理机制演变为案例,剖析村级治理机制的形成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研究村级治理的环境和目标,分析新的城乡形态中,在资源掌控主体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村级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提出治理机制完善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杰  李斌 《农村经济》2023,(1):85-94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全面推行,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直接体现,能够有效克服村级组织权威分散化问题及由此造成的村域治理限度。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特定人事安排,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促进了村级组织权威的重塑,并在其组织耦合中实现权力结构一体化运作,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同时,借由制度效能在村域治理中的延展,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亦可强化对村域公共事务的有机整合,促成以党为中心的村域整合治理,并在接受实践成效之检验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将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制度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乡村善治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村民委员会选择性治理行为,是指村委会对那些于自身有利的事就去管、去做,而对那些不利或者费力不讨好的事就尽量不管、不做的现象。选择性治理直接导致了村级集体土地违法建设行为高发,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甚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亟待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激励约束机制,解决选择性治理问题。选择性治理土地问题的表现村民委员会越位集体土地经营管理。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依法具有本村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但有  相似文献   

10.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三方行为主体;全体村民、村委会、生产企业,三者在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实质上形式了委托、代理加采购的委托代理关系.若要防止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就必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构建激励和监控相结合的机制,促使村委会致力于村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相似文献   

11.
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行村委会直选以来,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民主政治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一政治转型过程中,村一级原有的权力平衡也被打破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村委会直选以前,村级组织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经济组织“三驾马车一条缰”,也即基本上是三位一体。因此,直选前的村级矛盾主要表现为村级“三位一体”的组织与村民之间的矛盾。村委会直选以后,一些地方的矛盾开始转化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且矛盾的焦点则是村级“两委”争夺村集体经济的控制权。要解决这一新的矛盾,必须考虑到以下基本原…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制度。依据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场域的村庄状况的不同,这一制度安排的实践后果会有不同。本文试图依据村集体掌握经济资源的多少,将作为强制实施的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后果的民主化村级治理,区分为动员型村级治理和分配型村级治理。这两种村级治理类型由于村集体经济资源多少的不同,而在具体表现中具有相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建立了以“村民议事会”为核心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本文认为,必须正视村级治理机制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构建长效机制、扩大民主参与等措施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城市和农村得到协同治理以避免两极分化,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的支撑,以应对当前乡村治理处于探索阶段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进而将村民自治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当中,保障农民权益在新型城镇化中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5.
国家通过党的领导、行政命令和指挥,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来控制和支配村委会,村委会本质上是国家在农村基层的代理人。投票选举可视为国家挑选和控制农村基层代理人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由于可以将乡村社区信任网络纳入国家行政控制体系、部分实现对村干部问责、减少基层干部之间专用性投资和裙带关系,因而能显著降低国家治理乡村的成本。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效果目前因村级集体经济和上级政府对农村专项资金的控制而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将村集体产权落实到个人,在乡镇一级成立村民议事会等改革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我是村民直接选举出来的村委会主任,但却不能行使自己的职权。""难道打着改革的旗号,就可以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吗?"有职无权的唐矛波,何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17.
《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对村规民约有直接的授权,村规民约长期以来是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村民的利益诉求不断扩大,法治观念发生了转变,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和司法适用性受到了挑战,为此,应进一步明确村规民约的法律地位和功能,丰富村规民约的内容,进而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自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的有关地方立法中规定,乡镇党委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应当根据考察和民意测验的情况,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建议的意见,并且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向村民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说明。在实际操作上,乡镇党委以直接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建议人选名单的形式影响村委会选举。通过地方立法赋予乡镇党委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建议权,这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一个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保证在村级选举中党组织建议权的行使同村民民主选举权利的协调一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政经分离"改革提出背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1月2日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5大领域。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种社区制度,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村民可通过村委会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设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工作核心."村支两委"是两个性质、功能及权力来源均不相同的农村组织,共存于一个社区,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而通过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村民代表会议在村庄治理中的权威地位,是解决"两委矛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