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可持续发展论区域开发:以青海区域开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对青海省持续发展与区域开发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省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建设思路,即以重点地区的开发,带动青海整体实力的提高;开发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同时论述了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绸 《经济前沿》2006,(11):24-26
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使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农业对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的意义,探讨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经济时代的区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增长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区域开发中,开发的方式及主导产业是与经济增长的方式相联系的。农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增大,逐步超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日益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经济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资源配置从以有形资产为主逐渐转向以无形资产为主,区域开发突出了整合智力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彦彬 《时代经贸》2013,(22):88-88,90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河南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自身因素和环境的制约,河南村镇银行又面临许多劣势;河南村镇银行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根据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律,扬长避短,在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工业发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镭  姚建华 《经济地理》1995,15(3):66-72
青海东部河湟谷是青海省和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重点区域, 中国三大水能富集区之一。本文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区域特征以及工业现状和发展条件,指出了本区工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并提出了其工业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农业区域开发与生态经济关系杨改河,成升奎(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北京100101)农业区域开发作为发展我国农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已在我国各地逢勃兴起,且已显示出了巨大效益。然而有关农业区域开发的理论研究则显得十分...  相似文献   

7.
陈福义 《经济地理》1994,14(4):39-43
1 区域开发的基本要求和湖南区域开发点轴布局模式选择的基本依据1.1 区域开发的基本要求 区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多层次复合空间系统。区域开发必然要涉及到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持等问题,其目的在于促进区域持续发展。区域开发理论不仅在于区域经济因素多个方面的科学性与衔接,而且还在于其与区域自然因素、非经济因素各方面的协调一致。因此,区域开发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区域现状和周边环境,通过市场优势去要求商品优势、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与区域市场、产品、资源、优  相似文献   

8.
农业区域开放对开发区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利用,大规模地改变了生态环境要素现状、触发和暴露出潜在的生态问题。农业区域开发又以其丰富的开发内容和集中的开发投入为开发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在开发资源,打破开发区低层次生态平稀现状的生态经济平衡。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化。促进开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西部地区纷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特色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制约因素也逐步显现出来,成为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以酒泉市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探寻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机制□郭庆海农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作为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并非轻而易举,乃是一个重新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进程。因此,应从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all the talk about a prioris and metaphysics, Cardinal Joseph Ratzinger's criticism amounts to an attack on pluralism and the evolutionary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from a traditional Catholic perspective. The proposal by Andrew Hodge and Alan Duhs to entertain Ratzinger's criticism affords the opportunity to remind us of how John Dewey would respond from his secular,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to the issues under discussion. From Dewey's point of view, I discuss briefly issues about the nature and place of presuppositions, the nature of human potentiality, the place of faith, the way to view society and human character, the nature of human growth and freedom, teleolog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reason and intelligence, the failures of absolutism,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thod of intelligence and democratic habits against the methods and institutions of absolutism.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实体经济与各要素投入协同度进行系统测算,并对其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及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我国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度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要素协同度均值最高,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要素协同度均值次之,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度均值最低,且均表现为东部地区协同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②实体经济与各要素投入协同度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正成为新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③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要素协同发展的区域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度的区域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东-西部地区间差异均最大,其中超变密度差距是区域间差距的主要来源;④从全国层面看,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投入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高质量发展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各高校老校区夜间缺乏活力、夜景观地域性 不突出的当前,以校园意象为依托对校园夜景观进行“微更 新”,对于校园活力的激发、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以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为例,针对其夜景观缺失整体性、多样 性、地域性的现状问题,构建夜景环境的统筹、行为活动的介 入、意象元素的重塑3个层次的校园夜景观“微更新”设计框 架,通过光艺术装置、投影艺术等微介入的改造方式,实现激 活校园夜间活力、重塑夜间校园意象的目的,探索老校区改造 更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从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与深层的区划制度性的缺失这两个层面来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和冲击,说明区域的权力核心、权力结构等的存废(表现上即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区域特色的形成和维系、也即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而认为,行政区划及其形成的政区权力结构,除了具有政治性、经济性的作用而外,还有社会性、文化性的作用;故应尽量稳定,其调整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除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便利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地方文化特性维系和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且应以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救助处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直接影响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应急成效。然而,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一体化、多维度的运行系统,某一环节的缺失或效力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成效。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结合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实践,对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3个维度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模型,深度剖析我国应急物资管理在协同保障过程中各环节的价值作用。研究发现,外部要素主导指挥的决策驱动系统、辅助要素强力支撑的决策调控系统以及基本要素相互调适的决策核心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应急物资援助效力、完善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进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是与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为此本文结合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社会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协同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在厘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本质关系基础上,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提出实践路径。具体而言:应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效率,形成供给新动力;构筑合理的初次分配、公平的再分配,规范分配秩序;畅通供需匹配渠道,提升商业服务质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促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raws upon a survey of the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regions of Oxford, Central Scotland and South West England to examine the innovation and embeddedness traits of the regions. The insights into the compositional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of the regions suggest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UK's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The discussion moves forward debates on biotechnology, regional innov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by posing research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gap of knowledge of two under-researched regions, the need for a differentiated view of regions and a public policy approach tailored towards them, as well as the prospects of 'engineering' high-tech regions. Some of the highlighted policy challenges are common to the three regions, while others are region-specific and reflect the variations of regional make-up and stage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周俪  郑立文 《海洋经济》2020,10(1):28-36
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是福建当前的重要战略之一。在界定湾区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认定打造湾区经济的区域价值,以及梳理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福建发展湾区经济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湾区的开放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促进福建湾区经济发展的途径有:做好湾区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利用海陆资源;培育壮大高端产业,促进湾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湾区联动发展;补齐湾区基础设施短板;更加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着力提升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流的宜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识别物种多样性OUV表征指标,对于世界物种多样性类别自然遗产价值的认知、评估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内外物种多样性评价体系中具有普适性价值指标的初步筛选与分类的基础上,以206项自然遗产与35项混合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表征指标的频次、相关性、回归贡献值与多维聚类度,构建了以稀有性、多样性、代表性和重要性为主的四大类含13项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物种多样性OUV表征指标体系。其中,重点指标4项即濒危物种、物种丰富度、物种特有度和重要物种,一般指标7项即物种相对多度、物种密度、旗舰物种、地方性物种、珍稀物种、红色名录指数和标志物种,参考指标2项即古老孑遗物种和关键物种。该表征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自然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保护,特别是物种多样性类别遗产的研究、申报、规划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技术管理、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和生态系统为代表的研究视角,对平台本质的限制性理解直接导致学术界对平台到底是什么存在异议,将平台本质限制性理解为特定情境的平台功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突破现有研究视角局限,引入分工与协调视角,对平台本质特征进行阐释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方案。在梳理平台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平台是一个以共享界面和接口为黏合剂的互补性自治主体进行分工与协调的元组织。通过解决平台本质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与问题,揭示平台到底是什么,进而深化对平台的理解及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