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继军 《经济导刊》2008,(8):99-100
自2003年以来,我国房价一路上涨,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房价上涨更快.很多人认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没有充分体现房价上涨幅度,很多人提出将房价直接纳入CPI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SNA核算要求,居民购买住房不记作消费,但是房价与CPI并非毫无关联。住房价格上涨通过居住类权数和自有住房类价格指数的变化传导至CPI,并对其它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目前官方统计没有考虑房价的这种传导效应,致使CPI严重失实。经测算,CPI的低估数值接近1个百分点,低估幅度超过1倍。  相似文献   

3.
CPI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豫 《时代经贸》2008,6(5):4-5
我国CPI指数自2007年3月突破3%国际警戒线后,一路持续走高,7月更是突破5%大关.CPI指数的高启引发了国内对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普遍讨论和担心.CPI作为一个衡量消费者物价水平的统计指数,有很多因素影响并决定着其涨幅,它本身在核算上也存在着诸如八大类权重不合理,房价未计算在内等问题.本文将就CPI的编制目的、核算现状极其变动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作出阐述,并结合CPI核算上存在的漏洞和指标设计不合理之处给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物价运行环境的悄然变化,本文以货币数量论和结构性通胀理论为基础,使用1978-2011年的数据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PI上涨的货币现象显著,人均产出水平与货币供给水平提高的综合作用抑制了CPI的较快上涨;与加快的工业化进程驱动对CPI上涨不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却对降低CPI有着积极意义;粮食价格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助推了CPI爬升.为此,应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保障农业生产,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与此同时,应不断提升货币流通速度,降低CPI上涨的货币压力,并及时调整CPI权重,提升CPI指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年多来,我国住房价格上涨速度大大超过了GDP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这一场房价与收入的较量中,先入者暗自庆幸,犹豫者捶胸顿足,后来者望洋兴叹。于是,对房价为什么不计入CPI的质疑开始出现,一些经济学者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相似文献   

6.
潘家芹 《经济师》2007,(3):53-54
我国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一直高位运行,根据理论逻辑,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最后会拉动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然而PPI始终没有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出现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现象,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CPI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文章试图从我国目前CPI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角度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曹秀华 《经济导刊》2007,(11):90-91
高房价问题早已成为国人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抑制房价继续上涨,200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调控政策.但调控政策实施后,房价仍持上涨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房价飞速上扬.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2月和3月上涨5.9%,至6月攀升到7.1%.一些地区的房价涨幅已到了令消费者难以承受的临界点.种种迹象表明,商品房上涨在短时期内仍难抑制.如果从消费文化心理的角度探讨,住房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价.长远地看,加强节约型住房消费文化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抑制房价,从而实现房价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8.
2010年CPI同比上涨3.3%,食品类的粮食、蔬果价格以及居住价格较快上涨是拉动CPI上行的主要动力.2011年,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猪肉价格先涨后稳、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犹存、输入型通胀风险增加等因素将使CPI上涨压力明显加大,预计CPI涨幅将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约为4.1%左右.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定物价为优先目标,进一步细化通胀预期管理措施,着力健全保障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调控监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我国CPI指数连创新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市场供求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了CPI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引导和规范需求,同时扩大供给两方面来控制CPI的上涨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7-2011年的月度数据,以GDP、CPI、房价、股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内生变量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CPI、利率有着极大的冲击,且股价、房价与利率、股价、房价与CPI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资本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显著,同时资产价格与CPI之间的稳定关系说明资产价格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将资产价格作为重要的内生变量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1.
回首2011年的行情,黄金璀璨依旧,从年初至今金价已上涨约15%,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去年底买人实物金,那么到目前为止,你的收益率将远远跑赢CPI,是同期银行存款收益的4倍.但11月份以来金价出现的短期回调让投资者对2012年的金价走势产生了忧虑,很多人对2012年黄金是否还会延续辉煌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12.
禹静 《时代经贸》2008,6(7):7-8
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引起媒体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很多人将原因归为政府的土地出让的招牌挂制度,土地贵则房价贵的理论非常流行,但是房地产业内人士对此却并不完全赞同,本文从房价构成的理论出发,结合国外学者研究结论,分析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致力于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房价上涨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二是该影响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和全国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相匹配的数据表明,房价上涨的“需求效应”和“抵押担保效应”压过“挤出效应”,使得制造业企业就业增加,表明房价上涨并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的幕后推手.同时,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在区域、时间、行业等方面存在广泛差异.进一步地,通过考察房价上涨对不同融资约束类型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房价上涨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需求效应”而非“抵押担保效应”实现.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从劳动力就业的视角深化关于房价上涨如何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认识,对我国房价调控及促进就业相关政策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发改委以及统计局2010年6月份公布的房价数据,2010年5月份我国大中型城市的房屋成交价格同比上涨,尽管房屋成交价格的同比最幅仍然较大,但是房屋成交价格的环比上涨较小,涨幅比2010年4月缩小,房价涨幅回落的趋势十分明显.虽然房价涨幅回落,但是房价依旧上涨,并且在高位运行.房价高的现实并没有改观.2010年4月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房产新政,该新政的宗旨就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就目前的房价数据来看,房地产调控有了一些成效.尽管如此,房价仍旧处于高位运行,房价的基本情况并没有改观.近日,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没有再继续出台相关政策.笔者对于国家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所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政策只是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治标并未治本.因此,笔者首先分析政策的局限性,其次提出对于遏制房价、完善房地产业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价的上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各种相关数据都显示,中国的房价是成上涨趋势的。虽然中间也出现过很多反复与曲折,但是房价的整体上涨是一种常态。那么,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在七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中期的房价都是较为平稳,在世纪之末开始有上涨的苗头,而后在近十年来愈演愈烈。房价的上涨只是一个现象,究其原因,我们还要分析,在这一现象背后,是什么推动了房价以及是哪些因素导致房价的居高不下。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原因中,抛开表象,我们主要分析那些最主要以及能够对房价起到重要推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肉禽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是CPI上行的主要拉动力,居住价格居高不下对CPI上涨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CPI上涨压力依然较大,预计CPI涨幅将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约为5.0%~5.4%。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采取有效措施综合疏解物价上涨压力,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7.
此次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最有新意之处也就是在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价格理解上.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的数据来看,GDP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上半年CPI同比增长为3.2%,但6月份的上涨为4.4%;二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为28.5%,房价上涨也达到历年最快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CPI的节节攀升,以及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宽裕的流动性,我国经济的通胀压力骤然增大。同时受北非中东局势紧张影响,国际油价呈快速上涨之势,国际油价继2008年10月之后首次再冲三位数大关,创下2008年8月以来收盘新高,给缓慢复苏的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开始CPI消费指数出现上升趋势,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对CPI八大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CPI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CPI同比增长7.1%,2月CPI更是高达8.7%.严峻的通胀压力助推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造成不小的生存压力.如何有效化解通货膨胀,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对于倡导民生政治的新一届政府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