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阐述资源观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其作为理论切入点,以产业链为框架,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从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阶段分析闽台农业互补型合作的积极影响与仍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整合产业链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战略,以期形成闽台农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闽台之间医学交流合作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海西"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形势下,闽台医学交流合作也不断推进,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妨碍了海西经济区对台交流优势的彰显。以推进闽台医学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解决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闽台两地有着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是一种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文化积淀,它对本地区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民间宗教与方法价值、生活价值和民族意识等方面,论述民间宗教文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所履行的整合功能,力图说明闽台民间宗教文化在海峡两岸文化发展过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内涵,是指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在现代生活中民间宗教依然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生活.本文主要探析现阶段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和影响,以期探索出民间宗教信仰与现代生活和谐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的功利性观点是学界不争的事实,但从方法论角度看它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迪尔凯姆力倡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从理论角度看,文化堕距理论可以对民间信仰的变迁给予合理解释。在两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正是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开始崭露头角的社会因素,如传统性与社区象征意义等,导致了民间信仰活动的功利性外衣被部分地替代了。  相似文献   

6.
在儒学"大传统"的影响渗透下,处于"小传统"的民间祖宗崇拜不再只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信仰,而且是蕴含着道德伦理特质的传统信仰形式。在祭祖礼仪、家谱族规等民间祖宗崇拜的载体中,包含着报本返始、尊祖敬宗;善事父母、和睦兄弟;伦常有序、敦宗睦族等儒家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根据闽台两地体育文化从异地间接的交流,到实现双向交流,再走向双向合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多样性,提出应建立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互惠双赢;挖掘闽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增强文化认同;整合闽台体育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漳州的三平祖师和泉州的清水祖师在福建、台湾影响广泛,同被称为"祖师公".祖师公信仰是闽南、台湾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台两地至今仍有众多的信仰者.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史料、碑文记载、民间传说和网上资料对祖师公信仰的起源、形成、发展、传台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是最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信仰,福建省的民间信仰又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活跃、最典型的地区,其植根于乡土社会中,深深地影响着乡土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于闽北乡镇青年农民创业的实例,探讨当地民间信仰作为青年农民创业重要社会资本的状况,以及在青年农民创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以河南商专为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各种机制,是提高其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必要环节。河南商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一个结合,两个平台,一个统一"的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闽台民间美术营造施作中的"对场作"是闽台区域间较为独特的一种营建方式。一般出现在具有公共性质的场所或商贾乡绅宅邸,以重金的激励方式促进匠师亮出技艺水准。良性竞争的"对场作"能促进画工、塑匠技艺的提高,为我们留下许多刻意求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古迹,而恶性竞争的"对场作"会导致建筑装饰极为不协调,失去统一性美感。  相似文献   

12.
在会计理论中,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文化的消极影响的研究却比较少。其实,一些消极的文化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较大程度影响会计的信息质量。团体导向文化和道德约束文化是最主要的、也是被首次提出的两个不利影响因素,"关系哲学"和"中庸思想"的消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对这些负面影响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失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秦关中是华夏祭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秦的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映”,使郊祀文化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秦人关中祭祀文化体系是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首先,“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畴用事上帝”,建立了“畴祭”文化体系;其次,保持关中“唯雍四畴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的民间信仰发源地地位;最后,建立了“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的全国祭祀文化核心地带。总之,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祭祀文化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精卫填海神话故事在民间传颂已久,本文着重从精卫神话的发源地、精卫神话的形成以及精卫神话与鸟图腾崇拜之间的联系三个方面对进行探讨,试图解释神话背后蕴涵的深层次内容。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来看,他开启了一条新的方向即文化和意识形态转向,我们从理论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可以看出其变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社会文化现象开始引起较多关注,明清晋蒙长城地带民间信仰具有非常独特之处,与这一带的长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位于黄河、长城交汇处的晋蒙交界的老牛湾,明代建有长城防御体系,其中的老牛湾堡与其中的《重修关圣庙碑记》内涵丰富,留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与明清长城地带的民间关帝信仰关系密切,同时碑文中也与清代康熙之女四公主的历史有关,同时还反映了当时长城沿线的商贸往来和社会生产,碑文及其所记录的长城区域社会的若干史实,是认识长城地带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地权分配的理论,在学术界约定俗成的出现了诸如"华北模式"、"关中模式"、"江南模式"等等一系列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符合近代河南地权分配的特征。近代河南,地权分配的动荡性与农家村落的多样性明显,不同于华北、江南、关中地区较强的内生源结构特征,河南地权分配的特点是:地权分配在民国时期较为分散;在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阶层构成上,中小地主和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民所占比重均较大;近代中原文化的保守迷信性,影响了农家村落的结构,也影响了近代河南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河南工商业不发达,地主进行土地积累的主要手段依靠高利贷;地权分配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外向型特征明显。近代河南在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方面,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影响到农村地权分配也有很强的区域特征,称之为"中原模式"。  相似文献   

18.
福建涉台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祖国大陆涉台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本文提出进一步发挥闽台"五缘"的比较优势,深入挖掘涉台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和历史文化内涵;实施"506"工程,探索构建涉台文化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动静结合的涉台文化旅游产品,研究制定《福建省涉台文化旅游景区评定》地方标准;做好市场宣传促销工作,加强闽台旅游业界交流合作,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涉台文化旅游发展的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多元化所引发的价值与信仰转变,使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热潮,"宗教热"和民间信仰的升温就是其中之一。莆田作为地处福建沿海的妈祖故里,民间的妈祖信仰氛围十分浓厚,信仰妈祖的莆田大学生人数也十分众多。本文试从现实调查的基础上,从三大方面揭示和分析莆田大学生妈祖信仰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针对福建自贸区的核心定位"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本文基于闽台金融合作的发展历史和现存障碍,分析了金融创新对两岸金融合作的推动作用,认为福建自贸区背景下应从金融业务、机构、市场、监管四个方面实施创新,以期推动闽台金融合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