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生态农业旅游能值分析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农业旅游能值分析理论框架。对生态农业旅游能值进行了界定,论证了能值分析理论运用于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涉及的投入能值和产出能值。投入能值包括:(1)大自然投入能值;(2)生态农业相关投入能值;(3)旅游相关投入能值。主要产出能值有:(1)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农业相关养殖业产出能值;(2)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农业相关种植业产出能值;(3)旅游交通产出能值;(4)旅游住宿产出能值;(5)景区景点产出能值;(6)旅游餐饮产出能值;(7)旅游购物产出能值;(8)旅游娱乐产出能值。最后,通过系统能值分析得出一系列能值指标:(1)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GT I$指标;(2)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结构指标;(3)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功能指标;(4)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生态效率指标;(5)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总体评价指标。把系统的各种生态流(能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人口流或生物物种流等)在能值尺度上统一起来,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自然环境生产的价值及其与人类经济的关系,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十万大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十万大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十万大山系统能值产出效率低,运行状况不佳,但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为了促进十万大山旅游生态经济系统良好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应增大具有高能值的劳务投入,逐步增强能值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运用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分析评价了2005-2009年中国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发现虽然西南地区整体上尚有生态承载力盈余,不过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一直处于生态承载力超载状态,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西南各地应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环保理念等方面着手,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即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为此,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讲,计算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编制绿色GDP投入产出表有着重要意义。依据中国2007年绿色GDP投入产出表,进行绿色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SWOT方法,客观准确的分析了环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四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太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完善产品结构,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和人才培养等意见和建议,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当地旅游经营者制定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旅游系统生态能值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能值转化率较高,旅游经济处于财富正向流入状态;山东旅游整体环境负载率相对较低,处于较好水平;山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处于中间档次,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山东省区域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深度开发休闲旅游项目并实施精准营销。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多是以环保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静态的发展理论.通过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的提出,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3个组成部分,应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发展、资源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把"重视环境保护"的静态发展观转变到"重视发展、环境保护为基础、发展是主题"的动态可持续发展观.并借助于能值分析理论,尝试探讨中国矿产资源的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体系,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7年吉林省投入产出表》以及《2002年吉林省投入产出表》中的42部门流量表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同一产业在不同年份的地位变化,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最后对吉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对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核算的关系、绿色消费的界定和核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绿色消费的核算与分析,得出北京市绿色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扩大绿色消费还具有一定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工业化演变升级和制造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其他产业进行关联性分析,认为: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尤为显著,同时对其他支柱性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最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初探--以龙泉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郊龙泉驿为例,分析西部地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资源优势及观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旨在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型旅游可以降低生态成本、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构建循环经济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关注乡村旅游活动全过程的清洁化,降低了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强调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成因进而解决容量超载问题已经成为旅游管理和规划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山陵为例,针对中山陵现存的种种问题,通过对其旅游容量的分析,得出中山陵超载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中山陵旅游可持续发展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浙江长兴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长兴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应从突出乡村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性等几个方面来发展,以期对其他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市场调研方法,对湖北省温泉旅游者消费产品、出游方式、消费时间、消费价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初步分析了湖北省温泉旅游消费情况,最终提出了湖北省温泉旅游产品开发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6.
首先借用先前投资管理增加值的估算结果,在加总的投资管理增加值的基础上调整了支出法核算公式,提出了金融消费的概念,并估算了金融消费的总量。接着调整了金融业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核算,重点进行了金融业的结构分析(投入产出系数)。最后引入了宏观交易费用与产业满意度等概念,分析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与规划,同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金融业规划政策,批评了盲目发展金融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商务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及IPA理论,接着对上海徐家汇作为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了实证调研,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重要性-表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徐家汇作为商务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劣势,希望能对构建徐家汇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逐渐呈现散客化和休闲化,而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认可将是未来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以新疆为例,通过IPA分析的手段,从游客的角度对新疆旅游公共服务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期望和满意之间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将28个子服务项目定位于IPA的四个象限中,真实地反映出新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保持完善优势、重点改进不足、深度挖掘潜力和继续维持发展对策建议,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忠诚度,增加新疆旅游公共服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A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IPA分析法对太原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太原市在气候条件、独特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同时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在旅游服务水平、景区管理水平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重点改进。本文揭示出太原市在旅游景区建设和资源开发、旅游服务和管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因此保持优势,突出特色,着手解决揭示的三大问题是太原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商业化的旅游形式,消费性是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之一。依据消费者的文化动机和消费对象的文化内涵两个指标,文化旅游分为大众文化旅游和深度文化旅游两种类型。本文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旅游经营的分析框架,以武汉东湖为例探讨了旅游地经营文化旅游的思路:以大众文化旅游为方向,以文脉为经营基础,选择从微观到宏观的经营道路。同时,从完形心理学组织律中提炼出对此类旅游地经营文化旅游的策略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