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社区参与旅游产业的能力与社区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对鹤庆新华村的调查研究,运用“社会资本”理论.讨论分析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的乡村旅游社区在社会资本方面具有的特点,以及社会资本与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区旅游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应该是乡村社区旅游开发初级阶段的主导模式,随着旅游业态的成熟发展,“农户+农户”模式将成为主导模式。进而可知;适宜的社区旅游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也为社区旅游的开发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充分整合乡村旅游各方资源,有效兼顾了乡村旅游开发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化提供了借鉴。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认识;二是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三是保证社区居民的参与权利和福利增长;四是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民有效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研究课题。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就福建省惠安县大、小岞民俗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了案例地的社区参与现状、参与特征,总结出基于政府、旅游投资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四大利益相关者群体社区参与路径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参与各方自觉自愿地参与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参与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湘西州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社区居民参与问题已成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湘西州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和谐旅游社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甘肃省青城古镇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业多持支持态度,参与热情高。通过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社会参与等形式充分挖掘青城镇社区社会资本,使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是青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权力从农村社区的不断收缩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治理呈现结构多元化和主体精英化趋势。充分发挥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其治理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乡村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笔者将从“国家——精英——村民”的视角,通过阐述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如何更好地发展农家乐,进一步把农家乐做大做强,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以及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在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改变了农家乐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网络营销逐渐成为现代农家乐旅游重要的营销的方式。本文以农家乐的网络营销为研究对象,对现有农家乐网络营销模式及现状作出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使农家乐网络营销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村“留守”等社会问题严重。以湖北英山桃花冲景区内部农家乐为例,围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等方法分析依托该景区的农家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从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景区定位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文化挖掘方面探讨大别山区景区依托型乡村在发旅游过程中保持原真性的问题,以期对大别山区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赞同也坚持产权是论证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必要性的一个富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视觉,为进一步提高产权理论对社区参与必要性的阐释力,引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认为民族村寨中民族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内在化于居民"活化"载体上,植根于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中,其产权天然属于当地居民个人,是典型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正日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文章在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仙居农家乐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研究了来仙居农家乐游客行为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行业管理、产品开发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探索提出了仙居农家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协调社区内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角度,以浙、皖、苏三地的3个典型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系统调研和SPSS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旅游发展中既得利益分配的状况,乡村社区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四大文明建设,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市的格局之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成为平衡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要保障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与互动,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与重要作用,以寻求协调、高效、共赢的合作共推模式,即: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市场拉动和协会监管。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选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对其他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选择目标、原则和对策研究,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动态变化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总体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地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制度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从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家庭旅馆之间所异同,农家乐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利益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特点化、收益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和建设生态化将是未来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农家乐”游客作为一个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有其共性和地域特性两个层面。从旅游业的角度,以贵州板桥乡村旅游为例,对“农家乐”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出贵州“农家乐”应改进营销模式,将乡村旅游与其它类型旅游绑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自驾车旅游的宣传、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旅游消费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及其需求内涵的多样化,各利益主体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利益和权力的争夺形成了典型的"公地悲剧"。通过借用公地悲剧理论及其治理方式,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公地悲剧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区参与"的治理模式,以实现"公地悲剧"治理的目的,从而提升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项新生的基层民主政治和乡村治理形式,长期处在政府任务的"紧约束"状态下运行,出现"行政化"倾向。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释放了村民自治的生长空间,为其向"自治性"的本我回归提供了可能。能否把握机遇,促成转变,是决定当前和今后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性步骤。  相似文献   

20.
阳朔遇龙河旅游景区凭借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政府政策扶持,发展了一种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乡村旅游模式。文章通过梳理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相关文献,并进行实地调查,概括出遇龙河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四个不同时期,分别是少量个体参与期、多元参与期、大规模无序参与期和统一有序参与期;总结每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归纳得出遇龙河景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政府+公司+农户",并对该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赋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