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因子分析显示,韩国游客到九华山旅游的动机有佛教朝拜、亲近自然、休息放松、文化体验以及便利与购物,和九华山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相对应,佛教朝拜和亲近自然是韩国游客来九华山的最主要动机。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了年龄和收入两方面之外,旅游动机在其他人口统计与旅行相关特征间均有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佛教朝拜动机的影响力最大,而休息放松动机对游客满意产生负向影响。旅游动机对旅游者的游后行为意向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佛教朝拜动机同时影响旅游者的重游和推荐意向,休息放松动机影响旅游者的重游意向,亲近自然动机影响旅游者的推荐意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对481名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在认知评价、交往意向性取向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在交往感受性取向、交往意向性取向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交往感受性上有差异。锻炼、睡眠、经济条件等因素也影响女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问卷调查法,以民办高校781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28.9%;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21.2%,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7.7%;一、三年级在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二、三年级在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和关系困扰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在人际交往困扰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是否有恋爱经历在异性交往困扰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尽管已有不少研究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或经验描述,但一直缺乏一份测量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有效工具。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自我实现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群众,但在盲从虚荣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群众,而在实用功利因子上的得分与群众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研究——以上海、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上海、南京两城市居民19种旅游动机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因子、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将中国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划分为“游览观光型”、“康体放松型”、“体验学习型”三大类。并通过比较这两个城市居民的动机均值差异,分析出中国城市居民乡村旅游主要动机和内在诱因。  相似文献   

6.
旅游市场开发在经济发达县域城市的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目前对该市场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以旅游动机为变量对以江阴市旅游市场进行了分类,发现江阴主要存在三类旅游者:考察学习型、游憩放松型和需求多样型,他们在人口统计特征、利益追求及旅游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发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动机不仅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旅游期望的形成,进而影响游客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导致不同的满意度。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青岛市休闲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了游客的旅游动机和不同类型游客的满意度及其差异。基于旅游动机的聚类分析,将青岛市休闲游客分为3种类型:观光主导型游客、度假主导型游客和综合型游客。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旅游地社区居民进行分层,分析了各个阶层对主客交往的态度,构建了旅游主客交往对社区居民影响的分析模型。通过对周庄的实证研究,认为交际屏障、刺激屏障在旅游主客交往中较易突破,但是交往很难突破文化屏障和融合屏障;主客交往更容易对当地居民经济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对价值观念、社会变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周庄的旅游主客关系整体上处在"融洽"阶段,但是主客关系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要求周庄旅游决策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主客关系的调控上。  相似文献   

9.
摄影艺术彰显了旅游中的文化基质,其技术的进步逐渐改变了人类的观看方式,而影像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游客旅游动机的变迁。用新迪尔凯姆主义分析了旅游动机的理论依据,从影像表现的角度对旅游动机变迁作一探讨,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像是旅游动机的表征,旅游动机又引导着影像主题的变迁,使游客达到“自我认同”与“自我叙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游客自述的旅游动机,并按旅游动机将小洲村乡村旅游市场分为"随便逛逛"、"休闲放松"、"文化/乡村体验"、"自然观光"和"陪同他人"5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应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游客的旅游动机、行为特点、人口统计特征以及满意感和行为意向,总结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以此为小洲村今后的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文章从跨文化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特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旅游消费行为比较、求异文化的旅游动机和跨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以及跨文化旅游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和融合的趋势等四方面对跨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连温泉游客的抽样调查,探讨温泉游客的决策行为、旅游体验与购后行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38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泉游客旅游决策最重视温泉的环境卫生、水质、水温、服务品质、价格等因素;温泉旅游体验可分为"放松愉悦"、"知觉保健"、"交流互动"、"静心思考"等4个层面,而洗浴次数在"放松愉悦"、"知觉保健"、"静心思考"3个层面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旅游体验与购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文章从跨文化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特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心理和旅游消费行为比较、求异文化的旅游动机和跨文化旅游中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以及跨文化旅游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和融合的趋势等四方面对跨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影视作品的热播给其拍摄地旅游带来的影响日益突出.从旅游需求看,影视作品刺激了需求的产生;从动机看,旅游者去影视作品拍摄地旅游主要出于"想入非非"和体验动机.影视作品给拍摄地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知名度和促进当地旅游的开发,当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旅游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旅游消费的时尚化,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不同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旅游偏好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旅游群体。本文以东北三省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现阶段东北三省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游需求和特点,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的观点,以促进旅游企业更好的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品牌个性维度引入旅游企业中,以旅行社及旅游网站品牌个性为研究对象,选取稻草人旅行社、携程旅行网以及春秋国旅三家旅游企业,就品牌个性与消费者重购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不同旅游企业品牌个性的评价差异主要受到“新乐”和“真诚”这两个维度的影响。旅游企业品牌个性与消费者重购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其中“新乐”对重购意愿的影响最大,“高雅”对重购意愿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提供参考。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沟通障碍、个性差异、不良生活习惯、不良行为方式这四个方面,家庭背景差异以及生源地文化习俗对寝室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沟通障碍、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方式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对个性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园林绿化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学生活的淬炼,毕业生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和人格个性等方面都有了积极显著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然而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初涉人世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从择业认知、就业心理两个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分析其成因,对改善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