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95-2007年中国内地东、中、西部地区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协整和因果检验等方法,重新检验了入境旅游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各截面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都有正方向的作用。就整体效果而言,西部的弹性系数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三大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Granger原因,且具有强因果关系;就短期而言,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形成了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跨省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泰尔指数,分析了2000—2011年中国旅游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企业效率的省际差异明显,空间上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表现较为一致;三大地带间旅游企业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和西部的效率均值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旅游企业效率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从三大地带对差异的贡献率看,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最后,检验了中国旅游企业效率区域差异与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中国旅游企业效率区域差异的变动随着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服从"倒U型"曲线规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FDI在我国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这必然导致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出现差异。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FDI与产业结构的灰关联分析,发现FDI对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大,也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次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入境旅游是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之一,是旅游外汇的重要来源。本文概述了旅游流的研究状况,分析了河南省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河南入境旅游流在时间序列上年度变动幅度较大,并且呈现逐渐加大的趋势,而季节变化的幅度较小;在空间上,从入境旅游的三大组成部分来看,入境旅游流的集中程度较高,属于高度集中型;从外国游客的构成来看,其旅游流的集中性呈现下降趋势,旅游流来源越来越广泛,旅游市场变得更加稳定。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出入境口岸之一,许多境外游客选择从上海入境并将其作为中转地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入境游客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那么这种入境旅游流的东西递进空间转移是否存在一定规律,其转移人数又能否进行预测?其结果将对我国西部省区的旅游业宏观调控、旅游业接待、旅游市场营销、区域旅游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在1997--2005年国家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转移态指数对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未来2年上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典型(陕西、广西、云南、川渝)旅游区的扩散转移效量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东部地区进行对比分析,西部地区在对旅游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许多不足,无论是科技投资、文体卫生投资还是教育事业投资等,都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比,因而在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两方面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和统计学中的差距分析工具泰尔指数,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差异、位序变化及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研究发现:①西部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云南省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陕西省入境旅游优于国内旅游,四川省国内旅游优于入境旅游,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地位不相匹配,内蒙古自治区入境旅游发展相对较好,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大,贵州省的国内旅游发展突飞猛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内旅游发展则不容乐观;④入境与国内旅游收入地带内差异明显大于地带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入境旅游中西南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国内旅游2004年之前呈你追我赶之势,2004年之后西北成为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⑤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及政治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1999-2007年各省的旅游收入数据,在基尼系数因子分解的基础上,将入境收入因子和国内收入因子对区域旅游收入差异的贡献变化分解为结构性贡献和集中性贡献两种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旅游收入差距呈下降态势;(2)国内旅游对区域差距的贡献较入境旅游要大,前者呈上升态势,后者呈下降态势;(3)入境旅游收入因子贡献变化分解出的结构效应对缩小区域差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分解出的集中效应则起着拉大区域差距的作用,但由于结构效应所产生的缩小影响大于集中效应产生的扩大影响,因而入境旅游收入因子总体上使区域差距缩小;(4)国内旅游收入因子贡献变化分解出的结构效应拉大了区域旅游发展差距,而分解出的集中效应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表现得较为复杂,但由于其结构效应所产生的扩大影响居主导地位,因而国内旅游收入因子总体上拉大了区域差距。此外,采用泰尔指数和四分法对地区差异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地区内部差距贡献率所占比重较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间差距是区域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私家车拥有量最大和旅游消费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区域自驾车旅游发展已出现井喷效应。如何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加强长三角自驾游区域统筹,推动各地区深度交流与融合,发挥整体优势,已成为当前该区域自驾游发展的趋势。文章在探讨长三角区域自驾游联动发展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开创长三角区域自驾游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各旅游城市在开发旅游市场、吸引客源方面既相互协作,也相互竞争,稳定客源、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则成了各城市政府旅游工作的重点。文章以无锡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无锡开发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了无锡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地分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演变特征对于准确预测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合理确定规模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指数和Zip法则等理论和方法,对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规模发展地区差异明显。但从总体而言,随着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宁波、嘉兴、金华等)和次级旅游经济圈(浙中旅游经济圈、浙西南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和崛起,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规模结构逐渐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2.
移动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国民经济均具有重要影响。快递行业是伴随电子商务、网络购物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移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快递业的活动与发展。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移动智能化对快递行业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智能化对快递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对快递行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快递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对中部地区快递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快递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两个指标,运用均值比率和标准差对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现状及近十年来的差异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根据目前的差异性进行区域聚类分析。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区位条件等因素对中国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包括入境游客规模和外汇收入)的综合影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省际差异很大,集聚现象非常突出,7~8个发达省域的入境旅游发展总量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二,且都位于东部地区,但近十年来这种差异在趋于减小;知名度和区位距离对省域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显著,且影响方向相反,知名度呈现正向影响,区位距离起着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包容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进而促进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农村金融包容水平对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包容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且存在“东部较高、中部居中、西部较低”的区域差异;农村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并且农村金融包容水平越低的地区该效应越大(西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当农民受到健康冲击时,当地农村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缓冲其健康状况的恶化。应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包容发展,在提升农村金融包容整体水平的同时缩小区域差异;要通过金融创新使更多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健康保障,以金融包容发展抑制和消除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使得成渝地区呈现特有的发展历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探索新时代双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为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重要引领,以及助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当前,成渝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进行政策设计,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落实“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1~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苏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冲击对国内旅游业与入境旅游业影响整体表现为先正后负;国内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先负后正,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地域差异的存在而表现不同;入境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表现为正。在江苏省三大地区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这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整体上来说,国内旅游业发展、入境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需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椭圆城市群"的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发展条件和已有基础均较好的地区,应在国家层面关注和川渝合作中,共建成渝改革试验区的繁荣。应用“椭圆城市群”城乡统筹理论,对成渝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新的诠释后发现,对国家“十五”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地带”战略以及“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等要求在成渝地区的落实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和明晰。  相似文献   

19.
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数字金融能有效驱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上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传导机制促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不同区域数字金融作用于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异质性,其中对安徽省作用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20.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拥有发展入境旅游的良好条件,但目前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存在很多问题。选取1997-2008年武汉市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对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及消费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分级开发、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经贸联系的具体对策,以加快武汉入境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