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只考虑总的变量,较少考虑过具体地区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出来,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有不少,而其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比东部地区差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将对我国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区域比较优势存在差异,导致外汇管理政策服务地方涉外经济发展的功能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较大差距。本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行差别化的外汇管理政策进行了探讨,并就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实行差别化外汇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立法部门利益倾向较重,立法权异化,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这反映我国的立法价值未得到有效的实现。为了完善我国的地方立法,我们须从立法价值上加以明确、协调,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益平衡的理论贯彻到地方立法中,加强立法程序的公开化、透明化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婚姻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婚姻法关于禁止结婚情形的规定,有的是出于伦理道德考虑,有的是出于遗传学考虑.对于纯粹出于遗传学考虑的法律禁止性规定,其真实立法目的是为了限制其生育权.而该禁止性规定本质上混淆了结婚自由权和生育权,构成对当事人结婚自由权的干涉,不合时宜,应当在我国未来婚姻立法中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我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制度背景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过程中赡养比和人均工资水平的不平衡以及这种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利益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两种不平衡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但均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政府之间权责关系的失衡或边界不清。针对我国各省份省级统筹模式的多样化形态,本文分别从近期和中长期提出了省级统筹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0-2004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资源不平衡、金融效率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是: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和金融效率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应当改变目前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统筹城乡金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企业理财的税制环境与其他省区的相比,不存在税制结构层面的差别,但是存在税制要素层面的差别,这种税制要素层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规定存在区域性差异。优化河南塔企业理财的税制环境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在统筹考虑我国国情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制体系;二是在保证全国税政统一和维护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前提下,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地方税收立法权限,使得河南省可以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构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9.
县域(含城市郊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而县域金融服务的弱化又与发展滞后的县域经济相互作用,使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立法经验及实施效果,我国应考虑从法制上来解决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树昊  张雪峰 《财政科学》2021,70(10):96-10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大,但是全国及各地区的财政投入产出效益表现差异较大,财政支出效率不高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对财政支出效率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在不同地区的差异,重点以北方、南方地区的差异为例,对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从政府资源配置有效性上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进行量化.同时本文提出了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我国大规模人口跨地区迁移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政策如何通过影响人口流动进而影响地区间不平衡.文章构建了两期异质性行为人世代交叠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不同的改革政策显现出不同的政策效果.如果中央政府不改变其调剂干预政策,仅通过地方政府改革本辖区所适用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或足额征缴率政策并不能有效改善地区不平衡的状况.只有当中央政府合理调整中央调剂金政策,推进全国统筹改革,同时各省级政府配合以相应的地方政策措施,逐步统一并适当降低缴费率,加大征缴力度,才有利于通过影响跨区域人口流动来缩小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差距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余缺的差距,从而改善地区间不平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财政运行过程视角,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分解为预算能力、执行能力和平衡能力,并构建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19年数据,在采取熵值法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最低,存在一定的“中等地区”现象;第二,收入分权和国地税合并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影响为正,而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影响为负;第三,东部地区财政治理能力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地区受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中部地区受收入分权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系统提出提升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军 《西南金融》2007,(7):18-19
是否应当通过发行地方公债来筹集地方财政资金,这是目前在我国政府融资活动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公债的经济效应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地方公债的发行、支出、偿还对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旨在为地方公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资金流动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具体描述了我国区际资金分布的不平衡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影响货币资金流动不平衡的主要成因是资金报酬率、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区货币化程度、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政策倾斜的地区差异五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丁浩  侯磊 《金卡工程》2010,14(9):188-188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金融中心建设遵循法治化道路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由之路。由于金融基本制度的事项应当由国家统一立法,因此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法制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地方金融立法权限和空间有多大以及如何协调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等实际问题。笔者运用立法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探讨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地方立法空间和国家层面立法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立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应当履行的一项重要义务。告知义务的主体、履行时间、履行方式和形式、内容、构成要件以及不实告知的法律后果等是告知义务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对此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和学说理论已经相对比较完善,我国保险法对此也有相应的规定,但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这次的保险法修订草案对相关规定已经做了一定修改,但仍不够完善,因此国外的学说和立法例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对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作用是显著的,当迁入地的财政支出增加时迁入人数也会增加,中部省份的财政支出对人口迁入的作用要大于东、西部地区;另外,相对于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票据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中处于徘徊状态,文章针对目前现状对制约票据业务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生态建设中,如果法治不完善,法律制度功能紊乱、低效率或不公平,金融生态中的一些特殊主体就会利用法律漏洞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立法滞后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立法滞后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和谐。一是征信立法缺失。我国征信立法严重滞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跨国并购活动在中国日益活跃,已成为我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目标有明显的区域选择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为集中,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而且,这一差异与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相对应,反过来,又加深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因此,认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区位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研究跨国并购对区域资本形成、制度变迁、外部环境及企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并购,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