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就业     
小志 《中国就业》2011,(4):14-15
理解"充分就业"的涵义,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对做好我国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充分就业概念的提出与递延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增长来增加就业岗位,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劳动者全部都就业,而是指在一定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此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会存在供求不匹配的摩擦性失业。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降至2—3%即为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宏观经济已经深深地陷在“无就业增长”的不良态势中。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06年前两个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连续超过10%,然而,如此惊人的经济高增长却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据统计,我国城镇每百人从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1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回答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柯菲德提出的有关中国就业情况的问题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所以,对中国政府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或压力还是要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就业。从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提出,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到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就业工作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4.
策划人语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区作为服务民生工作的一线阵地,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作用,让社区每一位居民充分就业便是其承载的一项重要使命。自2006年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以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22,(11):4-6
<正>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贝尔电话实验室主任凯利早在1950年说过:“从大约四五十年以前开始,我国在一个不断扩大着的机体的推动作用下,曾以一种不断加快的节拍从一个主要是农业的社会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科学和技术已经如此完全地掌握了我们社会的发展模式,以至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进步’时,他们通常是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凯利这里讲的技术主要是源于物理知识的电气、电子、电信及原子技术,和源于工程知识的制造技术。这类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和劳动两大转移,也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在他所说的“四五十年”中,欧洲大量高级科技人员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保障》2008,(12):26-26
江苏省连云港市通过夯实基础,规范化建设社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挖掘社区就业潜力,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在促进充分就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保障》2008,(6):27-28
近年来,南京市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区县、充分就业保障街道和社区活动,努力促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目前,已认定充分就业区6个,充分就业保障街道81个,充分就业保障社区805个,分别占总数的46%、70%和96%。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以推动社区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活动,让和谐之花在社区绽放,民生之本在社区扎根。一是强化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好创建工作。各县(市、区)、各街道、社区认真制定建立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的长效机制和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专职的劳动就业基层队伍。同时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整体上推动社区就业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社会和谐之基,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面对当前和今后我国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莱州市在加强平台建设,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市区1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努力建设充分就业社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健康发展。摸清底数建立七本台账今年以来,莱州市劳动保障部门协调市统计局把全市劳动力资源37项调查内  相似文献   

12.
毛新春 《价值工程》2010,29(6):91-91
在现实经济中,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将总需求(消费、投资以及货币因素)和总供给(生产结构和技术)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使会计学科更加适应科技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认真思考会计模式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青岛市北区坚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扩大就业的落脚点和着力点,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服务等措施,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都市工业园建设、高科技工业园建设、街道社区经济建设和就业服务环境建设,有效地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再就业安置率,促进了全区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充分就  相似文献   

16.
为使会计学科更加适应科技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认真思考会计模式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 知识产权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典型形式,是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机制。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保护力度等方面都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变革。一、知识产权是科技、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典型形式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法制弘扬,作为人类的共同追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科技、经济和法律这三者不仅在总体上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而且在一些具体领域也有机统一、相互结合,其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知识产权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形式。知识产权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是特定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城市是科技进步的良好园地,科技进步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依托。如果说在城市和科技问世的初期,它们这种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不怎么紧密的话,那么随着城市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关系就愈来愈密切了。特别是在城市已经成为科技的中心,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它们这种关系之密切就显得犹甚。因为,现代城市必须以高新科技去构筑,高新科技也只有在现代城市的构筑中去达到。欲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就应当充分发挥城市推动科技进步的园地作用。一、现代城市是科技的中心城市,这个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9.
杨雄  丁杰 《中国就业》2007,(4):53-54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从坚持把社区就业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平台建设,不断放宽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就业援助,2001年以来先后开展“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再就业样板社区”等创建活动。2005年起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补区”活动。近日,经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评估,该市已有99个礼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0.7%,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  相似文献   

20.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