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创造力研究的深入,团体创造力已成为创造力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创造力的定义、个体创造力影响因素和个体创造力转化为团体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主要是:(1)基于内隐协调的多层次的创造力研究,(2)细化对于创造力研究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测量、设计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组织创造力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员工创造力是组织创造性和组织创新的基础,明晰创造力的研究模型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因素奠定基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模型有进化模型、创造力组成理论模型和创造力交互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个体创造力的定义、个体创造力的成分理论,分析了创造力的激励因素及创造力与创新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创造力的工作环境,指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有效的激发员工动机,营造创新性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4.
《商》2015,(30)
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力的表现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员工创造力的定义及其测量,其次介绍了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人格特质、团队领导,最后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个体创造力的定义、个体创造力的成分理论,分析了创造力的激励因素及创造力与创新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创造力的工作环境,指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有效的激发员工动机,营造创新性组织氛围。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员工创造力的重要前因,而已有文献结论存在不一致,且未深入地探讨影响员工情绪的组织情境因素。文章依据情感事件理论,分析和检验了领导成员交换、积极/消极情感与创造力的关系,以及组织创造力支持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442对主管〖CD*2〗下属配对样本,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创造力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创造力支持感正向调节积极情感与创造力的关系,而对消极情感与创造力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最后,高的组织创造力支持感还调节积极/消极情感在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创造力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娜仁  刘洪 《财经论丛》2018,(2):86-94
领地行为在组织内广泛存在,个体标记和防卫自己的领地,这种划定与保卫所属区域或者显示所属关系的行为是否会抑制员工创造力的发挥?本文通过构建领地行为、 创造力以及集体主义的理论模型,收集员工层面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领地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以及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领地行为没有抑制创造力,而是起到促进作用,即身份导向标记与创造力显著正相关;反应性防卫与创造力显著正相关;相比较而言,集体主义倾向高的个体,反应性防卫行为对创造力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
《商》2015,(10)
21世纪以来,创造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主旋律,目前国内外对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比较多,但是还没有专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造力的需求情况,以及培养创造力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研究,提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创造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产品开发团队普遍存在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因此提升新产品开发团队创造力就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从新产品开发团队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分析影响新产品开发团队创造力的因素,提出提升新产品开发团队创造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在个体内层次从需求视角探讨每日职场排斥通过每日创造力过程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每日创造力的动态作用机制,在个体间层次从资源视角探讨绩效证明目标取向在每日职场排斥与每日创造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日记调研法获得112名员工连续10个工作日的1120个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每日职场排斥对每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每日创造力过程投入在该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绩效证明目标取向负向调节每日职场排斥对每日创造力过程投入的负效应,同时负向调节每日创造力过程投入在每日职场排斥与每日创造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9)
创造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大主题,创造力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对有关儿童创造力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阐述,提出了将毛笔书画的自由创作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相结合;以儿童的书画为依托,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书画的传承,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正在从纯理论研究向实践过度,并从实践中不断丰富已有的理论和创造新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精神性的觉醒和焕发往往带来创造力的迸发,但其动力机制尚待探索。整合变革应对理论、精神性理论和创造力理论提出包含中国传统精神性的多层面变革应对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组织内创造力的多层面精神性动力机制。具体包括四个子研究:一是探讨员工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二是探讨团队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三是探讨组织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四是探讨组织内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的纵向传导机制,即企业创始人精神型领导的垂滴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组织内创造力激发的多层面精神性源泉及其动力机理,拓宽了组织内创造力多层面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为基于精神性激活组织内创造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财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合理处理团队内的冲突与矛盾,提高公司团队的创造力,是保证财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财险公司群体冲突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群体冲突对团队创造力产生的不同影响,结合财险公司团队创造力现状,阐述了企业通过加强群体冲突的管理,以期使财险公司的团队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而高校教学团队创造力是从事教学改革活动的源动力,是高校教学团队的生存之本。深入研究高校教学团队的创造力,应该从教学团队的内涵、人员与组织结构特征、团队创造力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科学界定高校科学团队创造力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教学团队创造力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教学团队创造力的评价等问题,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如何提升价值创造力可以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智力资本作为关键的战略资源,对于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创造力至关重要。文章通过介绍智力资本与价值创造力的概念和构成,来分析智力资本对价值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记忆抑制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记忆抑制对于创造力的影响也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这篇文章探讨了记忆抑制的研究进展、记忆与创造力的关系、衡量记忆抑制程度的标准,并讨论了记忆抑制对创造力的影响。记忆抑制为创造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积极赋能、激活个体的组织情境下,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有待明确.突破被动适应视角局限,本文基于创造力领导理论与个体成长整合模型,对上级发展性反馈、工作旺盛感、同事间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384位企业全职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工作旺盛感与员工创造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事间隐性知识共享对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工作旺盛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工作旺盛感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在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共享与上级发展性反馈的互补性调节作用会通过工作旺盛感进一步影响员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王中华 《现代商业》2012,(30):194-197
在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创新对组织而言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有些组织,创新已变得不可或缺。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此话道出了创新对于微软的重要性,而企业创新最需要的就是拥有创造力的员工。本文通过构建感知的组织支持与创造力模型,对寻求反馈行为在组织支持与创造力之间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寻求反馈行为在组织支持与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证明了寻求反馈行为对员工个体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寻求反馈行为促进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珉曳 《消费导刊》2009,(16):182-182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国内比较严重的问题,具有创造力才具有竞争力。我国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从多角度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培育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过去已有研究指出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但较少发现有关研究针对创造失败情景下的创造力研究。文章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切入点,引入失败学习行为、人—工作匹配和自我决定感三个变量,构建一个三阶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失败学习行为对创造力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基于302套上下级配对样本,文章发现:失败学习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的创造力;人—工作匹配正向调节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人—工作匹配对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调节关系受到自我决定感的正向再调节。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