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村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表明环境条件变化对新制度安排的强烈需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农户自发形成的土地分散流转,亦不能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分割的现实问题。而依托村集体进行的土地集中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将逐渐转向以集中流转为主。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农业基本经营单位,"农户优势"和"农户局限"的交互作用是理解我国农业经营制度进一步变革的基本线索。农业规模经营带有十分鲜明的国情元素,决定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是农户本位、土地集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者分别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起点变量、基础变量和能动变量。  相似文献   

3.
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农地已不能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和农地经营模式。在已观察到的农村实践中,农地规模经营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出路,故国家希望通过明确土地权利来促进土地流转,最终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而现实中,农民最关心的是农地耕作是否方便、收入是否提高,反而对农地确权的关注度不高;土地流转实际情况也不如预期,一些案例中,土地确权后甚至增加了农民生产的不便,反而不利于农地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比较4种主要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后发现,与其他3种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相比,农地集体规模经营模式不需明确土地权利,从而避免明确土地权利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与土地整治相互促进,改善耕作条件。建议在农地规模经营方式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集体规模经营方式,以稳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尹承国  朱佐运 《当代财经》1991,(7):35-36,1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现代化。但是,以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在目前这种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胚胎中盈育出来。只有在土地适当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下,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土地兼并和集中是中国历史上土地关系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土地高度集中;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是建立在阶级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之上。本文重新检视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问题,并在对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集中效应差异化假说,说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本文旨在为推动我国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支持,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和处理现阶段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打破中国传统的一家一户的低效土地经营模式,通过将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理后,通过政府设立的专业农地经营投资公司,统一对外出租,由具备农业专业化生产技术的承租方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收益,并通过土地租金的形式向农民分红,实现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入世”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经营规模过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体制障碍已逐渐显露 ,吉林省的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其农业经营体制的新一轮变革势在必行。在这一变革中 ,吉林省应结合本省实际 ,创立一种多元立体经营的吉林模式。为此 ,须建立农村土地集中的有偿转让机制、农业剩余人口的有效转移机制、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的融资机制及农业经营体制变革和农业政策的地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了三十几年,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中国社会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化的带来,特别是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农业的用地需求急剧攀升。一方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零散化,另一方面是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规模土地,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集中。本文从目前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对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较为成功的解决模式作出一个总结。在最后,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解决之路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三中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当前,首先要理顺土地所有权,建议把中国现行的国有、集体所有的土地“二元所有制”改为全部国有化的“一元土地所有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营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三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农业经营体系。同时深化改革国家对农业的投资,以促进加速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方式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军 《经济学家》2004,(6):50-56
在现行的公有产权制度约束下,个人或利益团体获得对土地的终极占有或使用权有四种基本模式: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模式,发包转包模式,以企事业单位名义占有模式和通过政治权力占有模式。本文分析指出,这四种模式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发生重大的演变,土地的使用权将向个人及相关利益团体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