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文章就企业不良资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企业不良资产是指企业资产中处于呆滞状态、缺乏流动性、使用效能差,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经济资源。它虽然以资产形式存在.但由于技术、市场经济等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其实际价值已低于账面价值。因此,不良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具有资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田玉翔 《经济师》2001,(2):139-13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工作已告完成。接下来是资产管理公司面对数以亿万元的不良资产如何进行管理与处置的严峻课题。资产管理公司要想完成好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必须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所赋予的12项职能对所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肃正视资产处置存在的诸多困难。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产管理公司接受的不良资产手续中存在不真实性,增大了资产处置的难度。一是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不良贷款时仅仅是对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借款人基本情况等进行书面的审核,并没有对书面所记载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成立了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企业重组、非主业资产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平台。但随着该类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投资业务不断扩大,财政部持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前国有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投资业务模式、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财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国辉 《经济论坛》1999,(23):21-22
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是解决长期积累起来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为此,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一般可采取出售、置换、债转股、证券化等方式将不良资产变现。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设想,其中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被多数专家视为一种较可行的方案。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不良资产证券化为银行系统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证券化的成本和风险过高,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已经被国际经验证明的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技术和手段。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其不良资产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使其风险加权资产减少,从而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在中国,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还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综合经营能力和积累市场化资本运作经验。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技术要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图从证券化产品的角度分析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运用和推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即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国有企业累积了数量庞大的不良资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在运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理论分析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综合考虑以物抵债、资产股权化等通常的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情报》2000,(2):37-42
农业银行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其运作当中将面临不少难题:不良资产占比较高、划分难;债权落实难;不良资产处置时定价难、销售难;不良资产剥离后,农业银行经营难以立即根本好转。为处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和有银行一样,农业银行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即将启动投入运营,运作中将要处理哪些棘手的难题?这些问题又将如何化解?本试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信用风险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文章立足我国不良资产信用数据严重不足的现状,尝试使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单笔不良资产的信用风险,并通过整合信用风险附加模型,量化资产池的信用风险。以某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为测算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信用风险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上,我国使用的是存量式处置方法,(即将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并且按照账面价值剥离,其选择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1.
将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出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是许多国家解决银行世额坏帐的重要兴措,在我国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对解决国有银行的坏帐问题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新兴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文章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情,探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资产证券化这种新兴的不良资产重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了向国际市场打包出售不良资产,境外投资者纷纷赶赴中国不良资产投资“盛宴”。2008年以后,外资在华不良资产投资开始退潮,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处置之困?我们应该如何继续保有不良资产境外投资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开发境外投资者在华不良资产投资的潜力呢?笔者对外资在华不良资产投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国有商业银行共接收了1.4万亿不良资产。截至2003年一季度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处置了3434.69亿元,累计回收现金715.24亿元。近年来,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处置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的政策主张备受关注。在中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内,均被赋予资产证券化的手段。然而,在我们研究和设计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办法时,我们感到这种办法的实施难度很大,在目前条件下大量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处置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还缺乏现实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被证券化的资产必须具备良好的未来预期收益,要有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保证。具体来说,适合进行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至少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 资产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的现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加大了向国际市场打包出售不良资产,境外投资者纷纷赶赴中国不良资产投资"盛宴".2008年以后,外资在华不良资产投资开始退潮,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处置之困?我们应该如何继续保有不良资产境外投资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开发境外投资者在华不良资产投资的潜力呢?笔者对外资在华不良资产投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1999年建立以来取得显的成效。然而,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不高,为了避免金融资产的更大损失,寻找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定价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行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账面价值受让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做法 ,不符合市场定价的原则。在不良资产定价理论上 ,不良资产的价值应该是资产本身具有的获利能力所对应的市场价值。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不良资产转移价格和处置价格的评估方法 ,这对于今后国有银行进行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的定价和处置价格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习勤 《技术经济》2002,21(6):39-41
<正>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开辟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渠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仅肩负着盘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任,同时又承担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光荣使命。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收购了中国工商银行4077亿元不良贷款。如何管理和处置这部分不良资产,以达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提高资产回收价值的经营目标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对已收购的不良资产,我们要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方式,如公开拍卖、协议转让、诉诸法律、资产重组、债转股、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对不良贷款和抵押物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牵动不良资产处置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资产管理公司等 处置不良资产机构只是第 一步,而不良资产交易市 场的发展才是提高不良资 产处置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累积了数量庞大的不良资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沉重的负担,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本文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综合考虑几种常用的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