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岩滩扩建工程地下厂房开挖区位于中生代华力西期辉绿岩内,厂房洞室及其上下游洞室交叉部位岩体结构面是一套比较短小的Ⅴ级硬性结构面,分析地下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3DEC (离散单元法)定性分析岩滩扩建工程地下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性,得出各开挖面可能移动块体的分布情况,确定关键块体的影响深度,为设计有效的加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27):79-82
针对雁口山典型的浅埋大断面隧道,在高原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考虑增大混凝土的厚度控制洞室变形,达到稳定隧道的目的。基于FLAC3D模拟隧道三台阶核心土施工法,分析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喷层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稳定性的作用,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通过建模对初期支护不同喷层厚度的数值模拟、围岩的塑性区及喷混凝土弯矩图的分析,表明:混凝土喷层厚度的改变可减少隧道变形,对于隧道结构受力改变甚微;建议初支混凝土喷层厚度选取25~30cm。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宜万铁路广成山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支护技术、开挖顺序、和相应的监测手段,保证了洞室的稳定,避免了隧道因挤压发生的变形侵限及塌方,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宜万铁路广成山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支护技术、开挖顺序和相应的监测手段,保证了洞室的稳定,避免了因挤压发生的变形侵限及塌方,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隧道建设的高潮时期,在隧道建设上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迫切需要实现隧道建设高效与经济。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周围岩体发生应力重新分布,当这种重新分布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极限时,将会造成围岩的失稳破坏,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受力状态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云峰 《河北企业》2014,(11):90-90
<正>锚喷支护主要分为喷锚支护和喷射混凝土。其中喷锚支护主要表现为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喷锚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加固隧道围岩,提高围岩的自撑能力。而喷射混凝土主要是利用高压气,将掺有速凝剂的混凝土混合料通过混凝土喷射机与高压水混合,喷射到岩面上,迅速凝结而成。它不像传统的模筑混凝土衬砌那样,只是在洞室开挖后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9,(25):226-231
本文主要借助FLAC3D软件建立了龙游县艾公洞古洞室三维模型,针对洞室模型下的应力和位移两方面进行围岩变形及其边坡的稳定性数值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洞室顶板底中部产生的拉应力远小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证实了顶板的拉弯受力满足承载力的安全要求,洞室围岩的破坏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的剪切错动破坏,且具有长期缓慢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可为该洞室边坡的加固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13):150-152
喷射混凝土作为新奥法施工的三大必须手段之一,对洞室围岩起到支护的作用,其中喷射混凝土衬砌的厚度对围岩支护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针对公路隧道Ⅴ级围岩进行UDEC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层厚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Ⅴ级隧道围岩,要采用钢拱架、钢筋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且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cm时,支护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初期支护是新奥法隧道的主要承载结构,它是密贴于围岩的柔性结构,其目的是控制围岩的变形松弛。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的.初期支护是二次衬砌的基础.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和预防成为软弱围岩隧道掘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鹏 《价值工程》2024,(8):73-75
缓倾层状围岩在隧道施工中十分常见,为研究缓倾层状围岩隧道的变形特征并针对性的提出设计及施工控制措施,以新建渝昆高铁格莱村隧道为依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对比分析均质围岩及不同角度的缓倾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提出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结果表明:节理走向水平时,隧道拱顶和仰拱变形明显,随着节理走向角度增大,变形呈现明显的顺层特征,拱顶及仰拱变形影响减弱。针对变形规律,提出了包括拱墙及仰拱的加强设计措施及缓倾岩层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的缓倾岩层隧道工程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