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高校中,道德环境从本质上说是道德价值观在校园共同体内的物化表现。道德环境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校园道德环境的功能和作用在于真正影响和指导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认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探寻大学生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着眼于从道德环境的系统性渗透,全面激发价值认同;以校内媒介为主阵地,为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建立健全合宜的制度安排,为价值认同提供有序的制度基础;丰富道德实践的多样化途径,在实践中锻造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道德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营造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造当代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道德激励全过程,树立新原则,采取新方法,建设新机制,形成新氛围,从而提高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进行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对人对事负责的精神,最终目的是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责任行为。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一个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良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对大学生道德问题的研究,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在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道德,这正是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与其他生命群体、自在自然的本质区别之一。那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实也生活在道德之中。我们在道德之中享受着所谓的该有的宁静的生活,享受着所谓的该有的稳定的生活。当然权利伴随着义务,同样我们受到道德的约束。人是伟大的,可以说创造了道德,但是也深深束缚在道德中,这时就产生对道德的反思,道德究竟是怎样起源的,道德的目的在于什么?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当今社会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朱可可 《活力》2006,(5):204-206
大学生的道德心理不仅是学校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实践的产物。而且是社会道德关系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反映。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明确道德心理培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措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们今天正置身于一个呼唤权利的时代,一个权利信念正在逐步得以确立的时代,法治要求权利本位取代义务本位;社会治理也逐渐由道德治理走向法律治理;权利本位下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系列价值取向与传统儒家法的德礼、仁义、公道、非诉等核心价值观存在巨大冲突。传统法的这一面增加了中国由义务本位向现代权利本位转型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詹檐鹏 《活力》2012,(10):108-109
我国当前正面临道德困境,是由道德属性和我国国情决定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要从法治入手,立法明确义务道德,尊重愿望道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新时期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使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实施和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新形势下突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和企业自身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道德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道德文化对形成优秀企业文化、保持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冯龙良  亚丽 《价值工程》2011,30(21):200-201
针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主客观因素,提出内外兼治、双管其下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和企业自身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道德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道德文化对形成优秀企业文化、保持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15.
16.
Abstract . The long‐standing critique of the “economic model of man” has gained new impetus, not least due to the broadening research in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Many of the critics have focused on the apparent difficulty of traditional rational choice theory to account for the role of moral or ethical concerns in human conduct, and a number of authors have suggested modifications in the standard model in response to such critique. This article takes issue with a quite commonly adopted “revisionist” strategy, namely, seeking to account for moral concerns by including them as additional preferences in an agent's utility func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is strategy ignores the cri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preferences over outcomes and preferences over actions, and that it fails to recognize that “moral preferences” belong in the second category. Preferences over actions, however, cannot be consistently accounted for withi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focuses on the rationality of single actions. They require a shift of perspective, from a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to a theory of rule‐follow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18.
李立媛 《价值工程》2010,29(8):230-23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重视德育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德育有着深刻的阐释力和重要的借鉴价值。他独特的德育方法对当今德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以及德育绩效的增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