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前,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侧重于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主要是生计划比较,改革开放以后,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评价指标主要是利润完成和上交情况,评价方法是主要是将实际数据与承包指标对比,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我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业绩评价日益受到重视,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力,国家统计局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6项指标,1993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中,规定了8项南务评价指标,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悠入了原来的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由6项调整为7项,1999年6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这些评价指标体 指标的选择和组合上都有所不同,但它们大都是按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这样一种思路来构加析,本文拟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其设计为一个包括广度维,深度维和远度维的立体结构,以期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多方位的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港口物流系统的重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玲  魏然  李克娜  杨静蕾 《物流技术》2005,(2):13-15,24
首先提出全新的港口物流系统概念,阐述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及其内涵,剖析了港口物流系统的组成结构,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我国沿海大中型综合性港口的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17):1-4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宜居城市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宜居城市评价指标、概念、内涵等三个方面阐述国外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宜居城市的法制法规建设、奖励措施、评价指标、城市规划理念等四个方面分析国外宜居城市的实践特征;从宜居城市的评价、内涵、概念、模式等五个方面概述我国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政府履行职能探析我国宜居城市的实践。通过整理分析,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宜居城市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严重、 居住环境恶化、 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在以人为本、 可持续方针的引领下,宜居城市模式已然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宜居城市的本质在于为人们提供优良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6.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作用的分析,提出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建立的原则,而后建立了具体的供应商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证明了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在于信用评价难。传统的线下审核评估方式成本高,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传统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用性更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受到影响。本文基于此探讨大数据时代在数据云平台的支持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国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统称为国际城市.对国际城市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类:一是用特殊指标考察城市,按照指标大小将城市分为几个层次;二是用一套指标体系评价城市.论文综合各种评价体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按照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构建简洁实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设施环境、国际化4个方面构成.用于研究国内城市与国际城市的差距,推进主要城市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现代大城市生活结合起来,提高特大城市宜居水平应从5个层次需求的满足出发。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健康性;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提高城市的安全性;满足人的社交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满足人的尊重需求,提高城市社会的包容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提高城市的活力。构建了包括城市环境的健康性、城市的安全性、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和文化活力5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例,将北京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宜居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北京仅相当于这三个城市的67%,北京在城市空间的开放性、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健康性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有关军事供应链评价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与分析,从军事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研究所取得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军事供应链评价工作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单位根ADF检验,对我国十大宜居城市中的九个城市(剔除桂林,数据不可得)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显示除青岛外其他城市房地产价格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泡沫。然后通过建立时变风险溢价模型和三变量VAR模型,对除青岛以外的剩余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上海、大连、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珠海和厦门的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泡沫,其中北京、杭州和珠海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达到了30%以上,而上海、大连和厦门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在20%以上,成都和广州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也在10%以上。使用该方法可以度量任何一个地区、省份、市区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度,可以为房地产商、购房人和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平 《价值工程》2011,30(21):54-54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地方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自身的发展完善,城中村存在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改造的效益以及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二维向量结构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青  鄢涛  李芬  余涵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16-20
当生态环境共建意识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全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张,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城市生态宜居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之一.基于此,研究提出并构建了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日的是提供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宜居发展的评估方法,采用向量结构评价方式,对城市的生态建设从软(行为过程)、硬(结果成效)两方面进行全...  相似文献   

14.
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城市总体规划则起着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检测、反馈绩效,构建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并以重庆市万州区2008年度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为例,探讨该评价体系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分析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推动下,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城市研究的动向,重点阐述了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遵从于一种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唯一评价尺度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变单一评价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达到转变发展方向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宜居城市理念并没有改变城市发展的行为范式--不同的城市仍在统一的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发展,仍然无法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误区.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从而决定不同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城市是否宜居只能由城市居民去判断,故而,必须重视不同城市文化影响下,城市价值观对宜居城市评价体系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宜居城市的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对评价体系的反作用.这里提出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的概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城市文化对城市宜居程度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方便的得到更合乎逻辑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9.
宜居的住宅环境体现人居住的舒适、安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环保的室内外居住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