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城镇化,强调包容性发展,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使农民工融入城市,与持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发展成效,成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解决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因此需要首先了解哪些因素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近40年的历史,农民工也出现了两代人,他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基于重庆市两代农民工样本的调查,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对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住房类型、居住环境、住房评价、农村老家是否有承包地等7个因素直接影响第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而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居住环境、是否有子女在务工城市上学等4个因素影响新生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根据两代不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代际差异,认为应当在住房、教育、土地方面实施差别化的政策,以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以公租房为核心的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和旧房非拆除性的改造,以改善农民工的人居环境;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以适应产业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公平;对农民工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要充分尊重其意愿。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聚居选择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机理。研究发现,与非本地人聚居会降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愿,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机制分析显示,与非本地人的聚居选择不利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对流入地的文化认同,从而降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因此,应正确认识聚居选择在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其与本地人互动,提升农民工对本地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及其城市融入状况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1980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从农民工分层分化即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差异,以及异质性要素对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差异和分化导致了其在城市融入程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务工目的、交际网络、流动模式、职业、收入水平等异质性要素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具有影响;务工年限及其差异对其城市融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建议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措施的制订应该考虑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工在流动性、流动方向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正在发生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向"追求平等"转变。农民工在北京的市民化程度,事关北京在全国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等重大问题中的结构功能定位。在"十二五"期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在哪里?他们的诉求有哪些?政府应为他们具体做些什么?本文针对2011对北京市500个农民工家庭入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进行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的实证分析,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来构建判断农民工融入城市程度的指标并进行融入度的分析,进而提出"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工数量增加,该群体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在农民工分布密集的发达城市之中,对该群体医疗保险的探索开展较早,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保险体系,但是因为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没有出台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应该不断简化新农合转移接续手续,有助于大幅度改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水平,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之中,新农合的覆盖范围最广,参保率较高,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已参保人员的利益。农民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产生,具有过渡性特征,随着城乡一元化的实现,农民工的身份会转变,成为和非农业人口一样的城镇职工。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具有强烈融入城市生活的需求,因此,农民工医疗保险需要融入城镇医疗保险之中。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通过实证分析等方式,对农民工的参保水平进行分析,明确农民工在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最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赵晨雪 《价值工程》2021,40(28):71-73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教育和健康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而言,健康状况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越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健康权益的惠及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为加快推动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优化城乡医疗服务配置、规范健康档案体系建设、加强农民工再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例,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城市融合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实证分析农民工城镇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企业用工越来越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城镇就业有较好的保障作用;经过多年的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已经能较好的适应城镇产业的劳动合同等管理制度;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民工,在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促进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既要有制度安排,也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融入城镇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工融入城镇能力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提出了我国农民工融入城镇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应用及后续研究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指标体系的提出,有助于规范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深化对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轮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从工资收入决定和留城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与时点间的比较。回归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决定与留城意愿两个层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农民工整体仍倚重职业流动来提升其收入水平。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2008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其教育回报率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也没有随时间而"水涨船高";两代农民工均倚重职业流动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两代农民工在两个调查年度均表现出很高的留城意愿;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时点差异而非代际差异;迁移型职业流动不利于2008年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提高;除城市可提供的收入水平外,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工整体是否留在城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是影响农民工迁居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农民工迁移定居的基本事实和影响农民工定居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梳理.文献回顾表明,进城农民工中近四成定居城市意愿强烈,三成左右在定居与返乡之间摇摆;影响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 制度和心里三个方面,其中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在逐渐上升.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深入改革,提升农民工内在竞争力,增强城市包容性可以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  相似文献   

11.
从一些国家发展历程来看,转变农民身份是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由自给经济变为市场经济,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我国转变农民身份是打破城乡分割、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这是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因而应把转变农民身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对待.  相似文献   

12.
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首先基于对农民工概念的界定,界定的关键点应在于农村户籍身份和所从事工作的非农业生产性质,不宜加入在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收入来源等判定标准。国外的研究中,没有与农民工完全相同的概念,研究成果中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对移民工人、城市贫民住房问题的研究,因而可借鉴性有限。国内的研究中,多侧重于农民工住房及住房政策的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法以个别城市的定量分析,以及逻辑推演的定性分析为主;结论建议集中于将农民工的住房保障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尚欠缺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3年北京市农民工实证调研数据,借鉴人力资本理论、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及多重logistic模型,本文对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培训因素在所有影响农民工培训效果的因素中作用最显著;人力资本的持续投资是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和提高收入的必由之路;政府资助农民工培训的就业效果比较显著,企业资助农民工培训的收入效果比较显著;高水平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增加农民工收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就业取向符合人力资本论和新移动经济学理论。四川地震促使农民工大量回川导致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加剧,与农民工的经济行为,就业意识,就业决策的变化以及农民工打工渠道,外出打工成本,家庭收益,打工环境等个人的就业取向相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四川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农民工务工流的去向选择,正在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使之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3):5-8
建筑业农民工作为建筑业基层施工人员,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影响我国建筑质量和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其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的签订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当前建筑环境下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的基本情况,本文运用访问调查法和文献统计分析法,分别从农民工、包工头、施工企业、建筑行业和社会五个角度对建筑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民工数据显示,当前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5亿人。国内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本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发、人力资源转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个人收入的关系等方面。本文对目前国内学者在农民工人力资本上的研究进行一定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12):36-37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全国各地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法,然而由于现阶段发展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受到很多问题的制约,为保证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政府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引导和支持。本文就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5,(26):243-244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演进,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全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成为农村外出务工队伍的主力军。但随着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不断发生"民工荒"现象。如何在"民工荒"背景下,从工作相关的因素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员工的离职原因和对策,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量外来务工人口的涌入在为宁波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给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提出严峻挑战。从住房保障水平的概念出发,通过梳理当前宁波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的构成,并以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模型为基础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水平进行系统测定,提出了当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建设着重开展的工作,有效地增强对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经济利益、自身素质不高,以年轻人为主及其长期性、重要性等特性以及对职业培训以就业为目的、重技能训练、时间短、形式灵活等进行分析,提出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可能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