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伟 《理论观察》2009,(3):F0002-F0002
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尺度,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吸引力的第一要件。新闻标题,一直是新闻竞争的第一“着眼点”。专业人士认为,作为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当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时,是标题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取向;当一张报纸摆在报摊上时,是标题决定了读者的购买取向。  相似文献   

2.
导语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从传播事业的发展前景看,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导语写作更富有个性,不断开掘导语写作的空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李静 《魅力中国》2011,(7):253-253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屏幕图象和解说词相结合的形式传播新闻,是视听合一的新闻式样,直观性和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主要特征。作为当今新闻传媒的佼佼者,它虽然是以图像为主,但文字语言所起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首先是电视新闻标题,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对标题不重视,认为受从看电视主要是看画面、听声音,有没有标题无所谓。但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更大。好标题的出现可以刺激、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一旦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生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也会在受众的心中大打折扣。随着各大媒介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利益的驱动,有的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天平发生了倾斜,片面地追求时效性,迎合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于是出现了一条条让受众气愤的假新闻。本文中重新审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浅析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迅速判断事实的政治意义,预见可能产生政治作用的能力;判断每件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及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判断某些事实引起受众的兴趣大小的能力;具有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值得报道的东西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它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新闻价值对传播者而言是一种选择事实的标准,对受众来说是一种使用价值的标准(有用、有趣等)。但需注意两个要点: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统一;第二,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要统一。  相似文献   

7.
周飚  周晓 《理论观察》2007,(1):140-141
同一新闻事件宣传效果的好坏,策划是关键;受众需求在媒体新闻策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受众是任何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新闻策划时必须以受众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和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8.
娄凤娟 《新西部(上)》2010,(5):132-132,138
本文分析了在新时期信息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受众的地位和角色,受众是主动地掌控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受众与新闻工作者一样容易获得新闻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受众与大众传媒一样拥有随时发布新闻报道和生产新闻产品的能力.同时,受众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在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的面前,受众在选择上又需要获得帮助等等.因此,新时期的新闻媒介必须增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对特定受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张国霞 《魅力中国》2010,(24):175-175
真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就象纲或者规矩一样重要,会让读者立即产生看的兴趣,这基本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许多读者就可能对这条新闻一扫而过。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不是好新闻。把标题制作的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丽红 《发展》2012,(12):91-91
联系是新闻工作中的一项隐蔽而带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做的质量怎么样,直接影响着新闻产生的效果。因此,新闻要靠联系去打开通道,要靠联系这道桥梁去沟通连接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受新闻自身规律及社会需求所决定,联系沟通工作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事先提前做好的功课,甚至可以说,这门功课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质量与成败。谈到新闻工作的联系方式。首先得注意与受访者如何沟通的问题。那么,新闻工作者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与受访者达到充分的沟通呢?首先是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新闻作品的生命,这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恪守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尽可能使作品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使之成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2.
陈立明  涂洪兵 《魅力中国》2014,(11):276-276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理论界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个人认为,新闻娱乐化就是在报道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是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强调新闻的娱乐价值,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鲜感。  相似文献   

13.
南楠 《魅力中国》2014,(24):269-269
新闻标题具有提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是新闻的第一吸引力,对于引导典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指出了标题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新华体现象、“标题党”现象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闻标题写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咏雪 《理论观察》2012,(3):101-102
新闻发现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业务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新闻发现不仅体现在新闻采访环节,也大量体现在新闻选题研究、稿件修改、版面编排过程中.新闻发现能力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新闻工作者急需提高新闻发现能力,以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吴伟东 《黑河学刊》2012,(11):39-40
地方台记者只有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才能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才能掌握和运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才能找准自身位置,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受众,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来。  相似文献   

16.
郝新 《黑河学刊》2003,(6):99-100
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有关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也称新闻的背景材料。目前,新闻背景材料缺失现象在媒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是新闻稿中缺乏必要的新闻背景材料;另一种是稿件整体编排中没有相关新闻链接。避免新闻背景缺失现象需要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为受众服务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编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祁枫  李长军 《黑河学刊》2004,(4):104-105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新闻工作者,如果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能从受众的角度去考虑,精心捕捉会议新闻中的亮点,减少程式化报道,增加会议新闻"舍金量",不拘一格地创新写作,使会议新闻具有趣味性、可读性、艺术性,就不难打造出会议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8.
吴雁 《魅力中国》2014,(24):266-266
记得大学新闻学第一堂课,老师谆谆教导: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成为一名“杂家”,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猎,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走出学堂,步入社会,在报社新闻采访一线摸爬滚打近十年,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不同的行业领域、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传播渠道,每天都在对记者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同的报道要求、不同的写作方式、不同的读者受众,时刻考验着记者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表达,在新闻写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表达,是采访的目标指向,是新闻创作的物化手段。通过表达,生活中的新闻才能转化为受众所接受的新闻;新闻的价值和功能才能实现;新闻创造主体的本质力量也才能具体地释放出来。因此,新闻表达阶段的分析自然成为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特别需要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于文涛 《黑河学刊》2013,(7):22-22,25
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也是新闻媒体的主要竞争手段,好的新闻报道策划,可以抢占先机,实现新闻的"独家报道"。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闻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新闻报道的内容、深度、角度、可读性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因此新闻策划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新闻策划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得尤为重要,可见好的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