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鉴于经济特区同中国内地紧密相联,特区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地同香港的合作,本文为论述方便起见,在阐述三方面经济优势结合时,拟较多地论述特区同香港的经济优势结合。一、特区(内地)的经济优势如众所知,经济特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实行比中国内地及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更为开放的政策,经过五年的建设,特区已初具规模,并已发展了一定的港澳关系;(二)毗邻港澳,背靠珠江三角洲及大片广东平原;汕头、厦门特区更有商品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均有一定基础的老城市作为依据;(三)全国支持;使特区拥有了包括内地和中国在外经济力量在内的强大的潜在物质力量。此外,土地使用费、工资、水电及其他工业成本相对较  相似文献   

2.
1998年3月,在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一九九八年会暨香港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上,共有5篇中心论文。其中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的论文已在《特区港澳经济》杂志上发表,其余四篇在本期删节后发表。  相似文献   

3.
雷强  刘冰 《特区经济》1996,(11):10-13
<正> 一、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及发展潜力正在减弱回顾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广东三个特区能创造今日之辉煌,虽然各有各的优势、发展机遇和发展过程,但是分析原因,则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政策所带来的政策优势;二是特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广东特区的政策优势及与港澳经济合作(如制造业合作)的潜力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4.
自回归以来,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框架下,港澳两地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迈入全球化时代,内外环境的急速变化也为中国外交和港澳特区的发展提出了崭新要求。港澳特区所具有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等制度优势如何能够被充分地发挥,使之能够在服务于港澳繁荣稳定的同时,更好地为中国外交做贡献,已成为港澳和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次国家行为体对外关系理论,提出现有次国家行为体对外关系理论未能涵盖特别行政区对外关系的内容;并以澳门特区为例,分析其对外事务权的独特性质,提出澳门对外关系属于授权的对外交往模式。最后,作者以这一模式为分析框架,回顾了澳门特区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对外关系成效,剖析其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所遇到的有关特别行政区是否具有"次主权"、"国际法律人格"的争论,提出中央政府在港澳特区所实施的授权的对外交往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缘、地缘、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汕港两地一百多年来,尤其是汕头创办特区以来,经济交往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互补互促作用不容忽视;“97”回归之后,汕港两地经济合作又将如何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深圳金融:产业进化与发展趋向王奇岩深圳经济特区经历十四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同国外特别是港澳经济联系最广泛的地区。纵观深圳特区发展的诸多支撑因素,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特区经济建设所作...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价格学会、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经济学会于2月25日至3月3日在深圳特区联合召开了《经济特区价格理论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辽宁、湖南、广西、江西、四川、浙江、福建和广东的价格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特区建成后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价格体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特区的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第一种意见认为,特区在形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应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主要理由在于:我们的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特区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性特区。  相似文献   

8.
<正> 本着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快海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关系的目的,我们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拙见。一、从亚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来进一步认识海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意义以前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海南建省办特区的重要意义的:一是加快海南的经济开发建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赶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利于我国四化的实现,以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以利于巩固国防:二是有利于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海南岛面积3.41万平方公里,与我国第一大岛台湾  相似文献   

9.
广东特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从主观方面来看,中央和省市的决策信心状态十分良好;从客观上来看,特区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港澳,又面向以香港为中心的亚太地区投资市场和国际商品市场。省港澳之间的经济、文化习俗、社会历史方面的特殊联系,为特区建设在起点上排除了不少障碍。但是,在整个建设中,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潜在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10.
珠江资讯     
《珠江经济》2004,(7):51-54
从广东“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大珠三角”,再扩展到包含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区在内的“泛珠三角”。在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加上港澳特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  相似文献   

11.
特区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目前深圳特区经济体制必须围绕下列四个主要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第一、要建立国家对特区的宏观控制和特区自我控制体系。特区是全国的特区,是社会主义统一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必须接受全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宏观间接控制和指导,以便使特区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同时,特区又是具有特殊生产关系的部分,必须建立自我控制的供需平衡体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比例,以保证其自身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这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特区更好地发挥“四个窗口”、“两个扇面”的战略功能作用,全国支援特区建设,特区为全国服务。第二、正确处理加强宏观间接控制与搞活微观经济的关系。特区的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一、特区产业政策的一般考察 依据现行的经济体制,我国产业政策的含义可概括为:政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依此而论,特区产业政策的含义应该被概括为: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对特区产业及其结构的发展与调整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稍加区分,把那种为优化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有效调整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而制订或采取的经济政策,称作国家产业政策;而把国家或政府为优化特区经济发展过程,促使特区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所专门制订或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称之为特区产业政策。特区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间的关系,是以区域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结构间一种局部与整体关系为基础的:特区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区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为基本前提,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特区产业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是特区产业政策与某类产业政策比如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 特区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同特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密不可分的。以外向型为特征的特区经济格局提出了特区金融改革优先深化的要求,而特区金融也不负众望,已发展成为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与微观金融日益活跃相适应,特区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并且成为特区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特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汕头地区增创新优势的对策建议杜松年在我国全方位进行改革开放,特区政策淡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创特区新优势,已经成为汕头经济特区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神,从汕头面临的形势和现实条件出发,建议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摆在经济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究竟应当如何保持港澳经济的继续繁荣,并正确处理港澳与内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6.
CEPA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建立“9 2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即广东及周边和珠江上游8省区加港澳两个特区行政区),必将构筑起一个立足“大珠三角”,带动华南地区、影响东南亚的共生型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亚太经济》2012,(3):149
《当代港澳研究》是国内主要港澳研究学术机构及教育部重点人文教育基地--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集中刊载有关港澳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港澳与内地关系研究成  相似文献   

18.
一、特区金融的特点及金融市场的目标模式金融市场是指进行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特区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它的发展孕育着特区金融市场成胚、分娩和成长。由于特区经济成分的多样性,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资金来源的自筹性,资金应用的自主性,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决定了对特区经济的调控不能仅凭行政手段,而且主要不是凭籍行政手段,而是充分利用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通过市场发挥作用的。因此,发挥经济手段对特区经济的调控作用有赖于市场的完善,这就决定了开放特区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亚太经济》2012,(3):F0003-F0003
《当代港澳研究》是国内主要港澳研究学术机构及教育部重点人文教育基地——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集中刊载有关港澳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港澳与内地关系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是港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创刊于1993年,原名《当代港澳》.2009年改为《当代港澳研究》并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穗港澳三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经济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三地经济已经形成了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但目前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大多只是生产要素的简单互补。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这种合作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广州要实现“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就必须在港澳回归祖国的历史机遇中更好地把握住三地经济合作的脉博,将经济合作推向更高层次穗港澳经济合作对广州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一)穗港澳经济合作对广州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充分利用了港澳的优势,大力开展穗港澳经济合作,大大地促进了广州经济的繁荣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