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Weier  木木 《走向世界》2006,(7):60-61
目前,中国共有9500座隧道,累计长度5200公里,中国隧道的数量和总长度均居世界第一。2003年国际隧道协会主席阿希斯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隧道工程市场,并有望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隧道建设方面的强国。如今,阿希斯的这段话得到了验证,中国不仅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济南市新近建成的旅游路市政隧道也成为了这一说法强有力的证据。目前,中国共有9500座隧道,累计长度5200中国隧道的数量和总长度均居世界第一。2003隧道协会主席阿希斯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隧道工程市场,并有望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隧道建设方面的强国。如今,阿希斯的这段话得到了验证,中国不仅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济南市新近建成的旅游路市政隧道也成为了这一说法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托ANSYA/LS DYNA模块,利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将曲线隧道和直线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与应力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直线隧道与曲线隧道在动力响应机制上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隧道曲线段端点与围岩接触处在震后的位移与应力明显增大,曲线隧道的各部位的位移约为直线隧道的4倍,曲线隧道应力约为直线隧道的5~10倍;在震后曲线隧道拱底及拱顶处位移高于左右边墙,曲线隧道右边墙的应力高于左边墙。  相似文献   

3.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北之窗》2012,(21):105-105
11月8日,青海首条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青海西久公路拉脊山隧道全面贯通。拉脊山隧道属于高海拔地区的双洞隧道,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隧道全长超过11公里,总投资8亿多元。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空气稀薄,环境恶劣,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隧道工程建成后,对促进西宁与青海南部牧区的经济联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隧道施工也逐渐增多,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技术也逐步提高。本文基于对隧道施工的深入研究,对隧道施工技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LED 隧道照明灯以其优异的性能正成为当今世界高速公路、隧道和城市道路照明的主流光源。本文从隧道照明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分析了隧道照明的控制策略及设备布置情况,并给出了LED 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文先 《发展》2010,(10):95-95
隧道防、排水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操作工艺繁杂、施工难度较大的环节之一,历来很被重视。隧道渗、漏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仅影响整个隧道的观瞻,也是隧道工程质量上的一大缺陷,严重的甚至将威胁行车安全及隧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张海军 《发展》2011,(7):118-118
一、工程概况 G045线赛果高速公路赛里木湖隧道为双洞单向行车隧道,左线隧道暗洞长1.327km,右线隧道暗洞长1.357km,该隧道为G045线赛果高速公路工期控制的重点工程。隧道位于北天山西段,赛里木湖盆地边缘的山区内,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对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路路线中的中短隧道数量在逐渐增多。其中连拱隧道在布线、洞口接线等方面的优点,在我国公路中短隧道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采用。但是连拱公路隧道施工工序复杂,会导致隧道围岩遭受多次扰动,因为施工工序或者地质条件的影响,会导致衬砌裂缝的出现,对隧道的整体结构和防水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连拱公路隧道裂缝成因,探讨连拱隧道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隧道开挖工程。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在开挖前必须对隧道周围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减少安全隐患。文章以岩溶区隧道开挖为例,针对在岩溶区开挖隧道会产生的不良效果,通过运用国际上著名的大型岩土工程计算软件FLAC3D,快速分析出溶洞在隧道不同位置时会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通过讨论和计算最终得出当岩溶区存在于隧道周围时,应考虑偏压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加强隧道边墙的支护。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从中导洞施工、中隔墙施工、中隔墙顶部防排水、正洞开挖等方面对连拱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隧道监控量测的重要性,从而完善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积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高如 《魅力中国》2010,(6):398-398
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普遍采用新奥法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隧道主体结构以锚喷支护和模筑混凝土复合衬砌结构为主流形式。施工中和隧道长期运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拱顶部位存在一定范围的空洞。本文依托某隧道。采用了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在这种病害条件下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研究二次衬砌混凝土在该病害形式下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对隧道使用的长期安全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叶欣欣 《魅力中国》2011,(17):306-306
隧道通风是整个隧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隧道安全运营特别是在火灾情况下,防灾救援其重要作用,因此,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隧道通风局部影响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FLUENT软件,对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各个细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和研究,沿程阻力、弯曲风道,进而研究局部压力损失的关系曲线、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验证了在目前隧道通风规范中对于风速和隧道设计的部分要求和规定  相似文献   

14.
张磊 《魅力中国》2010,(23):353-353
隧道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技术是新奥法(NATM)原理修建隧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奥法的理论基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原有强度,允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并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变形动态的隧道开挖支护的原则,使隧道围岩的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使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水平及效果直接关系着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行和使用,为提高公路隧道的使用价值,保证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做好日常运营管理工作。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依问题提出了具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同行工作者提供若干建议,保证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行,促进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日,总投资1119万元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县境内的白(陕西白河县)竹(湖北竹溪县)省道花园隧道、文峪隧道正式开工建设。两条隧道建成后,+堰通往陕西等西部地区将更加畅通便捷。花园隧道位于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与庙垭村交界处,全长220米,两端接线200米。文峪隧道位于得胜镇界岭村境内,全长100米,两端接线250米。两条隧道均宽9米,高5米。  相似文献   

17.
会战郭家山     
如今,西汉高速的成败就在郭家山隧道。曹森厅长、王明祥副厅长、胡保存副厅长亲自到隧道掌子面察看不止一次,高速集团先后五次召开郭家山隧道专题会议。郭家山成为全线的卡脖子工程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南水北凋影响,省政府确定"保水改路"方案,三河口改线段增加了6个隧道,其中包括一个特长隧道——郭家山隧道,设计、招标较全线滞后,2005年5月才开工;二是隧道实际围岩状况与设计出入很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8.
沈俊 《沪港经济》2004,(5):57-57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在城郊紫金山麓凿了条百多米长的“富贵山隧道”,免费让车辆通行。进入90年代,新造的大桥、隧道都收取“通行费”,于是,富贵山隧道也加设“关卡”,几经此隧道的车辆,一律收费5元。此举立刻招致一片骂声,多数车辆为了省钱绕道而行,导致市中心交通拥堵;由于隧道车流大幅减少,管理部门也没收到多少钱。最终,隧道收费不得不取消。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铁路隧道防排水工程对隧道使用寿命、保证结构、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隧道防排水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而做好隧道的防排水,保证隧道衬砌背后排水畅通,防水隔离层可防止渗水、漏水,改善二次衬砌的受力条件,减少在二次衬砌中出现裂纹。现结合蒋家隧道防水施工工艺作一介绍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报讯】日前,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项目部大阳山隧道芦草沟斜井提前贯通,这也是兰新铁路二线甘青段首个贯通的斜井。中交一航局兰新铁路项目部所承建的大阳山隧道位于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县交界处,为单洞双线隧道。该隧道全长9405米。结合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运营期间救援疏散要求,该隧道设两座辅助坑道,即芦草沟斜井和脑沟斜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