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工业控制电脑提供商,艾雷斯在2003年取得了41%的业绩增长,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为加强大区域大市场的综合调控力量,艾雷斯又在今年着力进行了组织调整,将国内切分为四大业务区域,记者借着在北京参加展会的机会,采访了艾雷斯科技四大市场总监。  相似文献   

2.
3月25日.由艾雷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及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嵌入式智能电脑平台暨军标级工业计算机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业界的200多位专家及专业人士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企业动向     
施耐德2005年梅兰日兰低压配电新品发布会在沪举行;科士达UPS助推山东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PROFIBUS&PROFlNET举行新闻发布会;2005威达电经销商业务骨干培训班即将举办;EA300——易事特重拳出击中小企业;艾雷斯“金钟罩”防电磁辐射功能强大;“2005研华工业自动化亚太区合作伙伴会议”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中关村》2008,(8):110-113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了我辈年轻时当作座右铭的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直以为是列宁的原话,近读当代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才知道这句话在《列宁全集》里是找不到的。根据于老的考证,这话出自苏联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里面的一句台词,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中关村》2013,(12):83-83
于光远已经有半年不能说话了,听说他去世的消息,我仍然心头一震,感觉像是一个时代过去了。在去北京医院参加于光远告别仪式时,我交给工作人员一份我写的悼词:“于光远走了,带着对人类、对时代、对经济、对社会的睿智离开了我们。在他身上,看不到党派的桎梏,看不到学科的桎梏,只能看到他对人类的爱、对中国的爱!”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0,(10):119-119
“在经济科学中,以生产力为对象,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研究的生产力经济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生产力经济学是同政治经济学在地位上并列的两门理论的经济科学。”如果从1980年11月著名学者于光远提议创办“中国生产力学会”算起,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7,(12):52-53
主持人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我们的第一个问题给北京数字娱乐产业基地董事长李峰先生。是什么原因促成你在中国发展虚拟产业?中国的虚拟经济区与国外的虚拟经济区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8.
10月29日,主题为“和谐交通、科学发展、民生服务”的第二十四次全国中心城市交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宁波市召开。交通部副部长黄先耀在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中心城市交通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09,(2):82-85
2008年元旦前夕的一天晚上,本刊编委、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不顾劳顿,参加了《中关村》杂志和北京大学校团委、学生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清源论坛。时隔十数天,余秋雨先生又与本刊社长卫汉青等再度相晤,围绕着文化话题接受了本刊的两次专访。兴之所至,余老师还挥毫泼墨,为本刊题写了一幅道劲潇洒、寓意深厚的书法:“引水为泽称海淀,集智成村日中关。”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11,(6):119-119
戴静波,1959年生,善古琴,斋名寒山革堂、箫砚书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书法专业毕业。1982年开始学书,1992年入南京艺术学院,随徐利明先生进修书法。次年考入该院美术系书法专业;从黄悸、徐利明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从张友宪、周志勤先生学习中国画,随阮荣春、周积寅、季伏昆先生学习美术理论,1995年毕业。其间,又常登门求教于当代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先生。1997年十月参加中国书协在山东枣庄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篆刻创作培训班,得到王镛、石开、李刚田、崔志强先生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芳 《中关村》2009,(1):92-95
想写田添,由来已久,但总机不逢时,所以一拖再拖。今年是我国近现代花鸟画大家田世光先生去世十周年,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我带着对先生的缅怀之心,走访了田世光先生长孙——中青年花鸟画家田添。  相似文献   

13.
萧惑之 《中关村》2012,(8):64-64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结束了在“世行”任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工作回到祖国。我先是拜读了他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林毅夫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温和地坚持”己见。令人十分感动。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先生那篇传世的《归去来辞》——这是一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抒愤懑之作,其不肯“同流合污”的积极暨“乐天知命”的消极,影响了诸多的知识分子。日前,又读到林先生与新华社记者的对话。激情满怀,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的新“归去来辞”。  相似文献   

14.
关邨 《中关村》2008,(7):100-105
近几年来,我读过关于中关村的著作不下10部,每次读完,掩卷沉思,都生发出无限的感慨。柳传志先生在推荐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一书时,有一段深情的感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中关村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经历了无数沟沟坎坎、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5.
重读孔乙己     
王宏甲  于镭 《中关村》2005,(3):98-99
回顾我国五四时期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鲁迅先生那一代先驱者做出了辉煌的文化创建,使我们获益深远。但我们对鲁迅先生一些名篇中深邃的见解,也可能理解得不够充分,随着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先生的名篇可能使我们突然发现,那不朽的著作中还闪烁着更耀眼的光芒。至今记得,我读书时,老师讲《孔乙己》,说这部作品写科举制吃了孔乙己。讲《祝福》,说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说鲁迅先生是通过对孔乙己、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吃人的科举制和封建礼教。近十多年见新兴生产力在改变世界,由此重新审视19世纪后中国遭遇工…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金融业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保险业在中国正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而这样一个资金、数据和信息三者高度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进程应该如何推进?信息化最终能给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保险报》总编甘哲斌先生。  相似文献   

17.
李颜洁  CFP 《中关村》2009,(11):34-35
2009冷年行将画上句号,相对于国计民生,空调那点事儿不值得一提,但看了侯惪夫先生《警惕从狼文化沦为流氓文化》、李作亚先生《美的为什么不敢把营销战争进行到底?》等正方、反方的论点、论据,又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  相似文献   

18.
翼骏 《中关村》2005,(4):64-68
在新的世纪里,人类遇到了影响全球的“网络热”和“论坛热”。“网络热”形成了影响大众生活的“网络经济”;论坛通过几年的成长和发展,形成了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新经济——论坛经济。在论坛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以下简称“世纪论坛”)。这个在1999年4月22日创办的论坛,没有官方背景,也没有巨资支持,在短短几年中,由当初的鲜为人知,继而在众多的论坛中脱颖而出,并且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的组织者何才庆先生2004年也被香港媒体评为十大社会新闻人物之一。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马万祺、霍英东、陈丽华、杨澜等著名人物。为了解剖论坛经济的丰富内涵,我们对何才庆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刘占远 《中关村》2008,(5):98-99
最近读一本叫做《亲历创业:从硅谷到中关村》的书颇得意味,本书作者张锡盛详致地将自己的创业历程记录在这本书里,然而,本书并非仅仅是记录自身创业过程的简单回顾,这里向读者坦陈的是作者的创业经验和对于经营理念的提炼。更为值得指出的 是,张锡盛先生敏锐地发现文化背景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在通常条件下,创业者更容易疏忽或无法意识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条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制时,漠视企业外部的文化环境有时甚至会使企业受到相当大的伤害,付出极大的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20.
江临川 《中关村》2007,(12):54-59
中国的资源节约与浪费,如今已是国人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话题。石油、煤、钢铁等是资源,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内的种种,何尝不是资源?或可称是宏观资源、软实力资源。从2005年起,北京市海淀区在统筹区域资源、共建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