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资并购亦称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流趋势。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还省去了新建企业的时间.于是并购控股中国企业就成为一种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得到回报的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国内。本文探讨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东道国对外资并购的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以外资并购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竞争与反竞争影响、以及资源转移中的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博弈作为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认为东道国和跨国公司在选择外资进入东道国的两种方式(新建进入和并购进入)时存在不一致的经济利益,在技术等重要资源转让成本不同的条件下,作为东道国应制定相应不同的引资政策以使利益最大化。本文评价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规制政策的变化,提出外资并购规制的政策取向和战略规划,以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一、跨国并购的发展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特点跨国并购较之新建投资,其优势体现在:1、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之一就是市场寻求,而跨国并购可以通过并购立刻取得东道国身份,利用现成的供应、生产、销售渠道迅速抢占市场。2、跨国并购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的壁垒以及发展的风险和成本,迎合  相似文献   

4.
入世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并购节机会,随着我国加入WTO将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实施并购的动因,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同时也探讨了面对跨国公司的不断涌入以及即将加入WTO,我国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一个资源观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获取外部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与新建方式只是跨国公司利用既有资源优势获取目标市场竞争性资源相比,对外并购则是跨国公司获取异质性、非竞争性资源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我国地域的特定资源。这种并购具有限制竞争、垄断我国市场的倾向,在长期内将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进行必要约束,保持国内产业的自主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的盈利可能性: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中,大型的跨国并购主要都是水平并购,而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也大多是水平并购。可以证明,在开放条件下,并购者通过并购进入市场,如果可供选择的市场进入模式的成本足够高,那么这种并购就是有利可图的。然而,市场进入成本和并购的盈利可能之间并不是一种单调的关系。这个结论与经济活动的实践是相吻合的,跨国并购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生,是基于跨国公司判断并购后有盈利可能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实现本地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就是并购大型国有企业.在并购政策的设计上,一方面要缩小"国退外进"产生的偏离,引导外资更积极地发挥国有经济退出的承接作用,另一方面要规范外资并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一直极为关注中国市场。经历了初期的考察、试探阶段和以技术引进方式进入的第二阶段后,1992年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转为以并购国有企业为主的大规模直接投资阶段。迄今为止,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00多家在华投资。一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效应。1.有效地解决了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和管理落后问题。跨国公司的投资盘活了国有企业的资产存量,使企业得以通过内部调整来活化企业原有资产,推动资产存量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使相当数量的微利或危…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摆在每个欲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面前最迫切的话题。实际上,近年以来,中国企业尝试通过收购世界跨国公司的业务部门和品牌资产,企图达到快速在中国市场树立自身品牌的目的。但事与愿为,明基宣布将其并购的西门子手机业务破产;同样身陷并购之困的TCL也举步维艰……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了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的品牌经营的并不成功。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品牌和业务部门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企业如何管理和处理收购过来的跨国公司的业务和品牌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的基石,也是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溢出效应、当地竞争以及当地的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BOP市场被忽视的原因;其次分析中国BOP市场的特征,并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分析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BOP市场时遭遇失败的现象及其原因;最后提出有效进入中国BOP市场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来全球跨国并购的情况与特点 1995年以来,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巩固市场地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多元战略目标,积极地通过跨国并购这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有效形式进行其资本的流动和整合。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1999年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成交总额达到7860亿美元。2000年全球的跨国并购规模创纪录地达到l143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与技术转移:模型分析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面临两种模式选择:并购进入和新建投资进入。本文构建了一个进入模式及其技术转移模型,说明在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的基础上,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单调关系,而是存在多种组合情况,并由此得到了有关促进跨国公司提高技术转移水平的一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资源获取战略演化进行分析表明:在开放初期,外资并购主要在于获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当地市场政策法规、经营规则等知识以及与政府管理部门交往的关系资源,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日臻成熟后,则转变为主要获取品牌、营销网络、特许经营权等企业特质资源,谋求主导、控制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并购中资源获取战略的演化,是基于市场对资源要求取向以及国内企业资源禀赋的变化,为追求资源获取战略改变带来的竞争优势提高所进行的一种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在将制度距离分成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的基础上,就所调研的178家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制度距离对并购和绿地这两种进入战略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环境适应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绿地而言,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越远,中国跨国公司越偏好于选择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环境适应能力负向调节了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对绿地和并购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江 《特区经济》2007,(8):94-95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是多样化的,就创设角度而言,主要有新设和兼并两种,本文从宏观层面的就业水平、出口能力、市场结构和资本形成等四个方面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在将制度距离分成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的基础上,就所调研的178家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制度距离对并购和绿地这两种进入战略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环境适应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绿地而言,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越远,中国跨国公司越偏好于选择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环境适应能力负向调节了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对绿地和并购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跨国公司并购再度升温,中国因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受到了跨国公司的青睐,逐渐成为了当前世界范围内跨国公司并购的主要市场。本文在对跨国公司来华并购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并购行为对中国企业出口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跨国公司并购,改善中国企业出口环境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以跨国并购、研发国际化和组织结构变迁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战略,不仅推动全球化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产业组织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国际市场中跨国公司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寡占。新型寡占的市场结构突出了跨国公司效率和福利的改进,同时也强化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垄断。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在很久以前以一种夹杂着畏惧和侥幸的心理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的投资思路非常简单明了,且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过,即承诺在未来占据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实现了中国消费者对西方商品的可靠性、创意性和“酷”的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