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灿 《魅力中国》2011,(2):121-121
社会公正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简要的说就是给每个社会成员他所应得的。根据吴忠民教授的概述,每个社会成员所应得的也就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基本权利的保证,机会平等的规则,按照贡献分配的规则,社会调剂的规则。依据这四个基本原则,社会公正要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拥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我国政府的追求,就如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情阐述的那样,“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而有尊严的活着面临着来自于高房价的巨大压力,它已经背离了社会公正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开放潮》2005,(11):20-21
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起点。均衡基础教育是指国家和政府应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均衡地享受到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体现,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原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3.
杜辉 《东北之窗》2011,(13):54-55
公平或平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追求公平或平等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义要求和价值观念。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和谐,而和谐的基础就是广泛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法定权利平等当代社会的基本信仰法定权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权利。法定权利平等是当代社会的基本信仰,被誉为社会制度的美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既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也是根本大法赋予公民的最高和最神圣的法定权利。法定权利平等,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它是人类数千年的血的抗争换来的,它寄寓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纵观人类社会的人权,一般认为有三种: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人们对应有权利的追求,如自由、平等、幸福、发展等,可以说是亘古…  相似文献   

5.
李影 《北方经济》2007,(1):130-132
有效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政府有效性不仅在于能不断提高政府能力,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更在于能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优越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最低目标则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换言之,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必须在教育、农业、人口控制和政府改革方面都取得进展,使社会具有更大限度的平等。而基本需要战略正是要改变单纯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发展的标准,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为政府的首要责任,以求更好的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与平等是现代正义观念的两大原则,自由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平等是现代正义埠求的现实目标,人们一旦肯定了个人的自由与平等,就必须承认每个人所拥有的平等与自由具有同等的意义与价值,人们之间的平等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不受他人侵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开放潮》2005,(Z3)
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起点。均衡基础教育是指国家和政府应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均衡地享受到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体现,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原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我国长期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很容易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事实上,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公平与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或交叉的,如机会的平等(又称“起跑线的平等”、起点的平等)、条件的平等(又称竞争规则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属于公平的范围。同时,公平与平等又是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某种“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某种“异”。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谓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这与平等以同一性来衡量形成反差。同时,公平与平等的内容可以是矛盾的,如结果的完全平等基本上属于不公平的范围。每个社会成员在体力上、智力上、能力上的素质千差万别,是不可能绝对拉平的,如果无视这些差别,片面地追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为加快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管理是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平衡基础上的。对于社会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是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基础。而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我国,就社会整体而言,农民是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是全社会实现公正、平等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1.
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人民主权说是在此基础上对政治权力的性质与目的的分析;而社会契约论是对政治与法律统治与维护社会平等进行的探讨。卢梭的平等思想在推动历史进步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起着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歧视是一种社会问题,是关涉到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问题;歧视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平等与歧视是相反的概念,平等的核心内容就在于禁止歧视。禁止歧视和平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不平等并非都是歧视,平等也不一定没有歧视。  相似文献   

13.
黄波 《理论观察》2008,(4):116-118
高等教育平等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整个社会努力实现的目标。国家应该使每个公民都享有教育起点也就是教育机会上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切实平等创造了条件。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师资水平、信息获取等诸多方面,但它用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只有在公民具有了网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反之只会拉大我国现存教育不平等的鸿沟。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归根结底是按权利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权利不平等。权利,在内容方面归类为市场权利、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在结构上分为归属权和行使权。根据权利整体归类和状态结构可知,市场权利归属不平等,社会权利行使不平等,政治权利归属与行使都不平等,三者组成权利不平等体系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在理念、制度和政策上尽可能保障权利平等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方向。通过效率与平等的合理抉择、建立市场民主、构建公民社会以及遏制既得利益集团强势地位等途径实现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5.
林涛 《山东经济》2011,27(2):22-27
传统社会就是平面结构社会,在平面结构社会,社会个体处于一个平面上,政府处于平面的中心,社会个体与政府的距离是固定的、不平等的。平面结构社会是封闭的、静态化的。现代社会是球面结构社会,政府处于球心位置,社会个体处于与球心距离相等的同一球面,社会个体能在球面上自由移动。球面结构社会是开放的、动态平衡的。每个人平等自由地追利必然会把平面结构传统社会弯曲成球面结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06,(6):17-17
社会平等是一个公共产品,是一个好东西,它带来社会的和谐。对穷人,这当然是更加平等和受惠的机会,使他们有一个更加平等的机会发展;对富人,如果社会的平等差距拉得太大,社会的不满情绪太大,甚至出现社会紧张,社会动乱,这对于富人财富的增长,对富人本身不利。  相似文献   

17.
妇女是推进人类历史演进的两大群体之一,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基本条件.虽然建国以来我国男女平等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实现两性真正平等,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论实现平等与效率统一的途径孟祥仲一、以机会均等为基础,增进社会效率1.平等的权力是效率提高的前提平等概念包含多种含义,如从整个社会本身来考察,平等包括三种不同含义: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机会均等及收入均等)和伦理平等。其中,经济平等必须建立在政治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陈丹  唐茂华 《浙江经济》2007,(14):48-49
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品领域的过度市场化是造成当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改革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关键在于通过政府提供机制化公共服务来降低社会基本需求成本,使最广大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基本需求,进而通过公平享有平等的社会参与和自由阶层流动的机会来间接实现社会收入均等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城乡差距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棘手问题,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每个公民的福利,但是城乡医保差距的产生不能让每个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我国开始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医保制度的整合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而缩小城乡差距。文章以南京为例,对城乡居民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