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股权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它对公司代理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1990—2003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股权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表明,经营者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负债融资比例、法人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呈不显著负相关;国家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与股权代理成本呈较显著正相关。这些研究结论表明,资本结构对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完善资本结构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类股份制银行、非上市类股份制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资本结构、资产质量和风险考虑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水平(X效率);然后,本文分析检验了产权的身份结构和集中度结构与银行X效率的关系.研究得出:外资持股比例、内部人持股比例与X效率正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与X效率正相关;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与X效率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X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曾颖  叶康涛 《会计研究》2005,1(10):63-70
本文基于一个两时点大股东掠夺模型,考察了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成U型曲线关系,而与外部审计需求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代理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市场价值。我们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和2002年的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到支持,本文分析还表明,债务融资与外部审计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具有相互替代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类股份制银行、非上市类股份制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资本结构、资产质量和风险考虑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水平(X效率);然后,本文分析检验了产权的身份结构和集中度结构与银行X效率的关系。研究得出:外资持股比例、内部人持股比例与X效率正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与X效率正相关;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与X效率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X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制衡机制对审计约束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审计约束乏力的情况下,集中持股、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基本为非流通股)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避开外部审计约束;而此时,其他大股东很有可能不选择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审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控股股东的财务粉饰和造假行为,提高外部审计约束的有效性。此外,持股比例和制衡能力的消长以及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使得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制衡度和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水平的公司治理变量研究表明,虽然股改矫正了现金股利与增长机会之间的关系,使股改后当存在增长机会时,公司会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尚未呈现出全流通资本市场上作为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成本工具的现金股利政策应有的特征,突出表现在股改前后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股权结构变量并未发生变化,股改前后都存在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显著正相关、而流通(非限售)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数据),从风险分散化的角度考察了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对资本结构(公司负债)的制度影响。作者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具有显示的负向影响;即使在控制了公司其他主要特征(资产规模、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的影响之后,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公司负债的负向效应仍然显著。这意味着,第一大股东持股越高,他们减少公司财务杠杆的动机就越强。该经验结果支持了本文风险分散化的理论预期:第一大股东具有显著的通过降低公司负债回避风险的融资倾向和管理动机。作者还观察到。作为法人(或非国有股东)的第一大股东比作为国有股东的第一大股东具有更强烈的动机降低公司债务。这一发现为风险分散化的理论解释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化的公司可能会偏离最优财务决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4-2008年上市公司153起关联固定资产交易为样本,以资产评估中经调整的超额溢价比率作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剥削程度的度量,实证研究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剥削行为以及关联交易背后的利益输送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剥削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是倒U型的,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上市公司当前经营业绩之间存在较弱的U型关系。上述证据表明控股股东通过制定关联交易价格来进行他们所期望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成本及弹性信息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我们发现上市公司不存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两权分离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上市公司弹性信息披露程度越高,审计收费越低;两权分离的存在会削弱弹性信息披露程度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程度较低及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这两个因素,从债务期限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越多,公司债务的期限越短.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存在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减轻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审计度量存在争议①,以区域性事务所作为低质量审计的代理变量②检验低质量审计需求的公司特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公司所处地域经济水平以及公司是否有发行外资股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负相关,公司负债水平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呈倒"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股独大"公司选择区域性事务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根据投资目标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越低,而非独立机构持股对两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在进一步考虑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后,发现独立机构持股在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更能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表明在此情况下,独立机构对管理层自利行为有更大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5家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07年的季报数据,首次在其资本结构研究中同时考察权益和负债比率的动态调整问题,结论表明中国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权益比率与负债比率的决定机制互相依赖;非债务税盾、银行规模、管理层持股对股份制上市银行权益比率与负债比率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而破产成本、国有股比例仅显著影响权益比率,成长性与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显著影响了不可作为资本的负债比率;中国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存款类负债更多地受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选择银行职工人数作为工具变量,较好地解决了模型中规模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代理变量,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股权集中度、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程度越高;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会显著地提升当期及滞后一期的企业价值;同时,相比于当期社会责任,前一期社会责任对提高当期企业价值的贡献更大。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价值观以及保持适度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壁垒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N型相关关系,即在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40%)之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超过了这个区间,大股东的持股对公司绩效则具有消极作用;而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的进一步上升(65%以上),控股股东吸取个人利益的动力又会弱化,大股东股权的增加又会导致公司绩效的增加。此外,第一大股东性质对权益激励的影响也因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的不同而异,仅在20%~40%这个区间范围内,国家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结果并不显著,而在其他的区间范围,国家股的持有与公司成长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第一大股东的性质和持股比例的不同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本文以2003~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分行业修正的琼斯-现金模型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性质及其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股似乎更能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呈线非线性关系,从大体上看呈近似U型曲线结构,以40%~60%这个区间的盈余管理程度比较轻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金融研究》2015,426(12):130-145
本文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我国A股615组配对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持股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债务资金,包括短期债务资金和长期债务资金,而且有利于企业改变负债结构,即提高融资成本较低的短期债务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较高的长期债务。此外,相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民营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更有利于改变其债务融资水平与债务结构。进一步区分金融机构类型后发现,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融资和债务结构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朱松  陈关亭  黄小琳 《会计研究》2013,(7):86-92,96,97
本文基于我国债券市场1550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数据,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视角实证检验了独立审计在控股股东集中持股情况下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之间呈倒U型关系,信用评级相应体现出了这种倒U型关系背后的信号传递动机与企业风险评估。选择不同质量的审计师向市场传递了不同的信号,造成审计师选择在信用评级方面的治理作用也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控股股东集中持股情况下,我国独立审计(尤其是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在债券市场仍然发挥了治理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向市场传递信号,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一种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