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准则既是审计理论要素也是审计职业规范。审计准则导向对审计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系审计目的是否能否实现。传统意义上审计准则的导向有原则(规则)导向、风险导向和目的导向等。本文认为,传统审计准则制定导向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没有恰当地反映审计本质,而应当以产权保护作为审计准则制定导向。  相似文献   

2.
刘家松 《财会月刊》2007,(10):10-12
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选择原则导向,企业可以利用准则赋予的职业判断空间操纵利润:选择规则导向,企业可以通过“交易设计”与“组织创新”规避准则规定来操纵利润。本文提出了破解“准则制定导向选择悖论”的新思路:我国准则体系制定导向选择实行“双轨制”——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原则导向的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审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到原则导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业务素质较高而职业道德水平令人堪忧,因此,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越来越不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中国选择原则导向审计准则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首先对此进行了分析,随之分析了中国选择原则导向审计准则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原则导向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破解“准则制定导向选择悖论”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选择原则导向,企业可以利用准则赋予的职业判断空间操纵利润;选择规则导向,企业可以通过"交易设计"与"组织创新"规避准则规定来操纵利润。本文提出了破解"准则制定导向选择悖论"的新思路:我国准则体系制定导向选择实行"双轨制"——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原则导向的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5.
不同准则制定模式下都存在与准则技术性特征相“契合”的财务舞弊行为,规则导向准则容易诱发针对规则的交易规划,而原则导向准则则可能带来滥用宽泛原则的酌定行为。就审计失败而言,规则导向准则固然可能助长交易规划,但如果审计人员未能恪尽职业操守,宽泛原则同样也为审计人员允许客户的酌定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本文认为,遏制侵蚀审计独立性的外部诱因才是有效解决财务舞弊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导向变迁及对报表审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制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为线索,分析不同阶段相关准则的导向特征,并结合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导向分析,对上市公司报表中涉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的审计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问题是一个令人难以抉择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几种会计准则制定导向观的分析中获得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恰当观点。笔者认为,具体的会计环境是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约束条件。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准则制定导向的偏重点必然需要一定幅度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仍然以原则为指导,以规则为基础,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一、审计环境变化、理念更新与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 鉴于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CPA)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从而给CPA带来审计风险,改变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成为我国CPA行业审计准则制定与修订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李芳 《电子财会》2004,(8):41-43
美国会计准则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体和详细的会计准则,一直是世界多数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方向的参照物,但安然、施乐等公司的“交易设计”和“组织创新”等手段轻易地逃避了准则的约束而达到粉饰会计报告的目的,这使得美国以具体会计规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周林 《会计之友》2008,(23):56-57
随着新的独立审计准则的出台,风险导向审计正式落户中国。那么,风险导向审计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与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有何不同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当前审计质量不高的现状决定了审计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审计质量监管模式决定监管效果,规则导向的监管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摈弃规则导向而实行原则导向的监管模式有利于引导注册会计师认真遵守审计准则、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发布的新审计准则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正确认识风险导向审计对执行新审计准则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由来及职业界的几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指出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新审计准则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审计”是“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13.
段宏 《财会月刊》2007,(3):51-52
2006年发布的新审计准则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正确认识风险导向审计对执行新审计准则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由来及职业界的几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指出审计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新审计准则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审计"是"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14.
会计系统是资本市场活力的源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诚信,而这种诚信建立在准确、及时反映经济现实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安然事件暴发后,社会各界一片震惊,并迅速对此作出反应,可见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此影响,全世界掀起了对准则制定导向的热烈讨论。文章比较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并分析投资者、企业管理层和监管者三方的博弈分析、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效用函数,指出规则导向转向原则导向不可一蹴而就,最后提出以有建设意义的原则为基础,同时保持适当数量的规则,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出发,再次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三大导向各自的特征逐一进行阐述之后,分析了新准则的制定中原则导向的体现,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坚持以原则为准则制定的基础,规则处于原则的次级地位这一基本原则来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风险导向审计缺陷与现代模式的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入手,比较、分析传统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通过分析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陷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依据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风险模型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也谈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一直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最健全、最有效的。然而自2001年安然事件爆发以来,华尔街接连惊曝财务丑闻,暴露出美国准则的弊端,这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准则的原则导向制定模式的深刻反思。是否原则导向就走到了尽头,是否就一定转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模式,对此,存在激烈的争论。一、有关机构和学术界的观点介绍(一)美国国会的观点:2002年7月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责成SEC就采用原则导向的可能性进行研究。这表明,美国国会原则上认为,美国现有的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安然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分析了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新准则下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风险导向审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其后20多年的时间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重大管理欺诈及审计失败案例的频繁发生,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安然事件后,国内外会计职业界和专家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2003年10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三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在2006年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审计执业准则,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B推崇原则导向,目标是要反映经济交易的实质。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主要观点及其与审计行为,公司治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在研究启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实践,审计市场及公司治理现状提出建议。我国会计准则正在向国际化趋同,因此文章的研究对追求等效趋同及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