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根蟠 《中国农史》2013,(1):107-119
这是作者在2011年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报告的整理稿。报告简要介绍了毛泽东"古今中外法"的内容,以及"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任务的提出与"古今中外法"的关系。报告指出,逆向考察和以今证古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路径的一大特点。作者以战国秦汉农田水利史为例,谈了如何在农史研究中运用"古今中外法"的体会,其中论及自然生产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物是农业发展的历史信息载体,是农业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见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证史、存史、续史的主要依据。本文旨在理清农业文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及其所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及教育价值,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文物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推动农业史和史学研究提供有益支撑,拓宽农业史和史学研究的思路,丰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叶楠 《中国农史》2022,(6):138-139
<正>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赶超与民族复兴的发力阶段,厘清作为农耕文明古国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脉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妨循着近现代农史学科开拓者“东万、西石、南梁、北王”之一的王毓瑚(1907—1980)先辈的治学足迹,通过《王毓瑚农史讲义存稿》一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了解、熟悉并掌握中国农业经济史的发展脉络。《王毓瑚农史讲义存稿》是在先生遗留的讲义稿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由其哲嗣王京阳研究员提供,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二十至二十五日,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农史学科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在广州联合会召开了中国农史学会第二次、自然科学史农史学科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这次大会,是去年九月下旬中国农史学会北京会议的继续。二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都是有关农史研究与农业现代化的探讨。也就是说,这次会议,是进一步组织和研究农史界如何为当前经济建设——具体即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会议。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名誉主任刘瑞龙,主任委员王发武亲自蒞会主持会议并分别在  相似文献   

5.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枸杞是宁夏“五宝”中的首宝,是宁夏对外开放的一张红色名片,有着深厚的枸杞栽培历史和文化底蕴,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文字记载史、2000年药用史和600余年的人工种植史。  相似文献   

6.
易福平先生主编整理的《万篆楼藏契》收藏了从明崇祯五年(1631)至建国初期以山东地区为主的近1600件契约文书,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但该书中少量契约标题存在文字讹误、失读或失校等不足之处。文章将这些文字讹误和不足归纳为因不明契约行文特征而误、因不明书法知识而误、因不识文字或重文符号而失读、因字形相近而失校或误认和因不明文字繁简而误等五种类型;运用字书、词典、书法知识和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对以上五种讹误类型进行校勘释读,以期恢复契约文书的原貌,为该书的史学等相关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  相似文献   

7.
老妪能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写好一首诗,就念给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太婆听,问她听懂听不懂。如果听不懂,就重新改作,一定要做到"老妪能解"。惠洪《冷斋夜话》:"白乐天每作一诗,令一老妪解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白氏诗)"二十年间,禁省(禁中省中)、观寺(道观僧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古农书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从整理角度来看,大部分重要的古农书都得到有效的搜集、编目、校勘与影印;从研究方面来看,前人对于古农书的研究形成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式,主导了当时的中国农史研究。但是从本世纪开始,伴随着农史研究的"社会经济史"转向,古农书研究逐渐边缘化:一方面,它们不再作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核心,另一方面,它们也不再是农史学者主要依靠的史料。最近,一些学者开始从"知识史"角度重新解读古农书,他们更看重一种古农书及其负载的农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这样一种研究取向可能会给古农书研究乃至农史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怀远石榴     
怀远石榴是安徽特产。产于怀远荆、涂二山。汉时已有栽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巡按卸史张惟恕曾游怀远留《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玛瑙红指怀远石榴品名红玛瑙)。  相似文献   

10.
王永厚 《中国农史》2006,25(4):142-144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生物学与农学是两门近亲,关系密切。2003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学术讨论会就是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下属的生物史及农学史两个专业委员会与华南农大中国农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是一次跨学科的会议。生物史界与农史界的朋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有关的学术问题。《生物史与农史新探》(以下简称《新探》)就是从会议论文中精选编成的,集中反映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新探》不仅内涵丰富多彩,出版形式也别具一格,堪称是一部自主创新、独具特色的史学论著。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史与环境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关联。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农业史都是环境史的重要学术源头之一,为环境史的兴起在学术资源和人才队伍方面创造了一定条件。农业生态史一直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从环境史研究最为兴盛的美国来看,农业生态史著作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环境史在学界赢得了一席之地;农业生态史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占环境史研究的主导地位。尽管近30年间美国环境史研究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但农业生态史依然是重要领域。从环境史兴起以来,环境史学者与农业史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一直存在,而且日益频繁和密切。环境史的价值在美国农业史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农业史研究的生态转向在未来将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投身于这一领域的学者日渐增多,环境史的理论架构与学科建设等问题都得到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全新的中国环境史学逐步建立并茁壮成长起来。不过环境史毕竟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不少。最让国内学者尴尬的是,虽然许多高校相  相似文献   

13.
<正>横县茉莉花茶因产于享有"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而得名。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多年。公元1566年,横州州判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中记述,横县"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明版《横州志·物产》也有类似记载,明朝诗人陈奎咏作诗云:"异域移来种可夸,爱馨何独鬓云斜,幽斋数朵香时泌,文思诗怀妙变花。"说的就是茉莉花。横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茉莉花生长。该县出产的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正毛主席的诗词记录了一个国家苍生浮沉的兴衰荣辱,记录了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记录了一个党探求复兴的不懈追寻。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领导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阶级压迫,彻底改变了国家面貌、提升了民族尊严,让5000年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寓情于景,寓理于事,语言恢弘大气、风景雄伟壮阔,字字句句中无不蕴含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5.
抚摸苏州     
洪烛 《林业经济》2015,(5):70-72
在两边密集着四合院落的窄窄胡同里思念苏州的雨巷,就等于思念整个南方,思念某种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的生活,换句话说就等于怀旧。读过一位并不著名的台湾女诗人冯青的作品,题目叫《最好回苏州去》:"午夜,什么才能解渴呢?最好回苏州去,骑匹小毛驴,不要带书僮,七拐八拐地走进青石弄堂……"读的是岛上的原版,觉得这样的诗确实适宜以繁体字竖排,最好印在泛黄的毛边纸上,线装,不标价,内部交流。又觉得作者大可不必多写,仅这题目就是一首诗了。纽约有家华人办的诗刊叫《一行》,真正的好诗(或好诗的核心)常常只有一行。有时候写出一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  相似文献   

17.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粮食一词最早便出现于其中的《周礼》,《诗经》中大量反映了当时的农业概况,是当时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记录,因而成为我国农耕文化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诗经》的《载芟》和《良耜》篇中写道"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干耦其耘,徂隰徂畛。"其大意是:铲草皮,砍大树,把那肥沃松散的土地耕。人们比肩在耕耘,到田里,  相似文献   

18.
一水如带、禽鸣树幽,小桥流水、黛瓦粉墙,古韵今风渐次绽放……溧阳"1号公路"边,著名的网红共享村礼诗圩越来越受到各方宾朋青睐.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礼诗圩以"共享村落"的温暖,"礼诗生活"的美好,打造出一处安放在江南水乡的诗意田园. 礼诗圩是溧阳市溧城街道八字桥村下属最大的自然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四面环水,村内水系、田园交错,T型礼诗大河贯穿村中心,两岸民居错落有致.近年来,礼诗圩村围绕"村庄生态美、乡风产业好、集体农民强"的目标,依托水乡特有的生态资源和礼诗圩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设美丽村庄、发展休闲经济、带动富民增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9.
控制阴影下的自治:战后杭州地区的保甲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杭州市档案馆所藏大量档案资料,分析了战后保甲制度在杭州地区的运作情况.在文中作者对保甲制度在法律层面及在实际操作层面作了细致的分析,作者着重分析了保民大会在战后的具体运作,保甲经费的筹集,从而对战后国民政府推行的保甲自治的实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施由明 《中国农史》2015,(2):104-110,13
清代朝廷对乡村社会推行乡约加保甲的治理策略。史料记载表明,清代江西的地方官员切实执行了朝廷的乡村治理方略,在乡村强力推行乡约、保甲与族正制。清代江西的乡绅们积极配合地方官员,在乡村设立族正制,并积极主动将康熙皇帝的《上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的核心思想,具体化为家训、族规等的具体条规,以约束、化导、塑造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