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国保险业的增长质量,本文对保险业的增长进行分解,并测算了增长驱动的贡献。本文采用DEA非参数方法,分两个期间实证考察2008 -2016年保险业的增长源泉及动力,并将保险业的产出增长分解为创新驱动和要素驱动两部分,测算了保险业在两个考察期间的动力转换。研究发现:相比2013年、2016年财产险机构发展的单因素驱动的态势更加明显,创新的重点从效率提升向技术进步转变;人身险机构由单因素驱动向要素、创新双驱动转换,从过度依赖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移,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多数人身险机构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上升,而效率提升的增长贡献减小。本文认为我国保险业正处于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提升型增长模式的转变阶段,建议监管部门制定适应性的监管政策,财产险机构应将创新的重点集中在效率的提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人身险机构应将创新同时集中在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稳固要素和创新双驱动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贸易驱动型市场工作,着实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3.
新基建是支撑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也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创新驱动不足、产业融合不深、资源环境压力大、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等瓶颈,新基建通过创新驱动效应、产业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然而,新基建作用也受到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程度、政府数字化转型进度等因素的制约。建议从平台建设强化要素“流”、技术嵌入提升产业“链”、“互联网+”构建平台“网”三个方面出发,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投资布局、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勇  殷健 《财政科学》2022,(11):119-132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检验了我国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处于该区域内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驱动作用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市场地位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法,本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锚定新的赛道,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模式、服务流程的变革,运用“金融科技+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主动布局场景金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精准性。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金融承担着深化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以下简称“苏州工行”)锚定新的赛道,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模式、服务流程的变革,运用“金融科技+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主动布局场景金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精准性。  相似文献   

6.
杜海涛 《证券导刊》2011,(29):27-27
正如多数人所认识到的那样,未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将面临重大的挑战,通胀与增长的权衡将比过去的十年困难数倍,依靠低要素成本和出口驱动的快速增长时代正接近尾声。我们的经济需要进入老罗广告语中“不温不火”的常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发展需要重塑价值链,力求在供给侧实现从高增速向高质量转换,在需求侧实现从外循环向内循环转换,在动力侧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要立足现实需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内外循环优化以及创新驱动价值链攀升。遵循“加强价值链整合、推动融合化发展”“打造多层次载体、推动集聚化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国际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端化发展”“加快服务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相似文献   

8.
<正>数据中台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践,是全面提升数据赋能水平的重要抓手。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要打造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业务联动的企业级数据服务能力中枢,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进阶发展。邮储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以打造企业级数据服务能力中枢的综合型数据中台为目标,以能力提升及场景应用为驱动,以四个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做好数据“治、建、用”的平衡协同,积极探索邮储银行的最佳实践,切实发挥数据“造血”作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在测算黄河流域2006年-2020年省际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图、莫兰指数及空间可视化法对其时空演变格局做了探究,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明确了黄河流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驱动要素。结果显示:一是研究期内黄河流域金融业及其主要行业都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二是黄河流域整体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稳定的效率提升体系并未形成,省际层面上的金融业发展呈现出“发展水平高,配置效率低”和“发展水平低,配置效率高”的对立格局;三是黄河流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时序演变上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都在不断缩小,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和超变密度,其在空间上逐步呈现出正相关,而在空间上演变特征呈现为由较低效率主导向较高效率主导转变的格局;四是政府支持、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对黄河流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起促进作用,而消费水平阻碍了其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建议通过加快金融产业布局、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驱动要素活力等...  相似文献   

10.
李洁 《上海保险》2012,(6):43+56-43,56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文化部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旨在调整区域布局,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双创示范基地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4年滞后期;相较于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和强环境规制城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于东中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弱环境规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加速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完善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评估研究,为深化中国创新体制改革、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雪莲 《中国外资》2023,(4):102-104
<正>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和提高投资水平带动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政策年度效应逐年扩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而变革的关键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简称TFP),可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引领力和国际竞争力。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探寻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变得十分迫切,而其核心就是改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促进型转变成为必然。中国宏观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疫情冲击之下更为凸显,然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深入产业链各环节使得数字化技术得以普及,并延伸至居民生活,进而影响居民消费行为。为了厘清数据要素驱动下居民消费倾向变化的经济机理,本文将数据要素成本、数字化技术与数据质量外生冲击引入包含互联网平台主体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消费、投资、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倾向等变量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成本降低加剧产品市场价格竞争,短期降低居民消费倾向,长期则通过收入效应拉动内需增长效率;数字化技术创新通过要素重组升级引致的效率变革增加消费者相对收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数据质量改进短期促进投资、挤占消费,降低居民消费倾向,但长期可缓解厂商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数字化技术创新在促内需长短期效应俱佳的同时,引致的消费者福利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4.
涉农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对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以我国2005—2021年的A股涉农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方法探究供应链金融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涉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作用机制上,供应链金融能够通过提高涉农企业创新能力和投资效率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此外,供应链金融在影响涉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了“融资效应”和“关系效应”两种独特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只有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价值得到认可,才能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多年来,科研经费“放管服”受到各方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痛点”“堵点”没有妥善解决。本文针对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经费管理刚性偏大、经费配套措施不完善、经费报销难等,提出进一步扩大经费自主权、简化预算管理,建立长效督察机制、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经费配套措施、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分类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双循环”视阈下,“一带一路”倡议在衔接国内国际技术链条中扮演重要接口角色,以“创新之路”建设引领国家技术创新效能提升。本文勾勒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技术创新间的关系演进轨迹及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现实困境,并在“双循环”视阈下厘清了不同维度倡议对国家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历经从外源技术吸收向内源技术突破的关系转化,但存在知识技术资金“三链”不协调、供给需求环节不衔接、国内国际市场不平衡、国家技术创新水平驱动系统尚未健全四重困境。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倡议通过创新要素活力释放机制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疏解创新困境,并形成培育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借助“双循环”的东风,通过生产要素、经济环节、双重市场的联动与协同,健全“三维一体”的系统创新机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共建,疏通阻碍国民经济循环的“卡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值管理产生于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逐步实现股份全流通的背景下,是西方价值管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延伸。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分析工具探讨了影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创造的四个关键驱动要素——财务性价值驱动要素、公司治理价值驱动要素、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驱动要素、投资者关系管理价值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从市值管理三大环节——价值创造、价值经营、价值实现出发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框架;最后,提出了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辉煌发展战略带来了巨大挑战,挑战的出现源于中国经济的不平衡状态。温家宝总理曾对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深表担忧,并在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中国经济必须开始一个重大的结构性转变,从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服务于经济的金融系统,也必将以建设规范的消费信贷市场为己任,为中国经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4—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度量城市层面的社会失信状况,考察社会失信对交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社会失信的“空间传染”对全要素增长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社会失信会降低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越发达,社会信用缺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越显著;(2)社会失信不仅会阻碍本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会通过“空间传染”效应抑制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系统”的信息公开,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失信;(4)机制分析表明,社会失信主要通过提高社会和企业交易成本以及导致资源错配等机制,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为理解社会信用与经济效率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政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金融发展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具体路径:是“效率通道”还是“技术通道”。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效应,通过“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效应,同时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效率通道”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