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从刚  许荣 《金融研究》2020,480(6):188-206
公司治理机制被认为是影响公司违规的重要因素,然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是否会影响公司违规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公司违规概率,符合监督效应假说。经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公司违规倾向,显著增加了违规后被稽查的概率,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监督职能做进一步分析发现:(1)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上市公司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的监督效应更为显著,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2)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的监督职能与股权属性和保险机构股东治理存在替代效应,与外部审计师治理和董事长CEO二职分离存在互补效应;(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违规的监督效应在外部监管环境较差或者公司内部信息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显著。本文既提供了保险合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影响公司违规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保险机构通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媒体报道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抑制公司委托代理矛盾。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媒体受多种因素干扰存在着选择性和倾向性报道即媒体情绪。本文基于2006—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媒体情绪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显著负相关。国有企业、关系网络越丰富的上市公司,媒体情绪对公司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越显著;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可以抑制媒体情绪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相比于负面情绪的监督作用,正面情绪的“掩饰”效应更为显著。同时,媒体情绪对公司风险决策的影响会随时间增加而递减。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媒体情绪可能削弱乃至丧失媒体的外部监督职能,加剧公司委托代理冲突。研究拓展了媒体情绪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影响,丰富了媒体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9—2011年我国A股市场变更审计师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媒体监督这一外部环境机制方面探寻影响审计师变更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考察了地方政府质量在影响媒体治理效应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1)来自媒体的负面报道会促使上市公司更换高质量的审计师;(2)政府质量会显著影响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力,在地方政府质量较低的地区,媒体监督对上市公司变更高质量审计师行为的影响被大大削弱。本文尝试从外部治理机制的视角提出对审计师变更现象的理论新解释,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媒体的监督治理机制和政府质量在公司治理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峻  孙琳琳  鲍婧 《审计研究》2022,(3):92-103
上市公司屡见不鲜的财务违规是资本市场的痼疾,既有研究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的诸多影响因素,但是较少关注客户这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客户议价能力度量客户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违规概率和程度度量上市公司财务违规,对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客户议价能力越强,其发生财务违规的可能性越大,财务违规的程度越高。考虑外部审计监督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前述关系只在未聘请高审计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说明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发挥了重要的审计监督作用,削弱了客户议价能力对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的负面影响,而且,此削弱作用在公司客户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媒体监督、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层代理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的作用;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对不同产权背景下企业的监督治理作用不同;同时,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具有互补关系,二者的整合治理能更有效地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保护相关者利益。  相似文献   

6.
徐细雄  占恒  李万利 《金融研究》2021,(10):190-206
不同于以往基于制度监管或内部治理视角的研究,本文从市场化治理视角探讨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ble 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发现,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了违规稽查概率,且缩短了违规稽查时间.同时,标的公司违规发生年份的融券力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卖空者确实具有信息优势且对违规行为更为敏感.机制检验揭示,卖空机制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效率两条路径对违规行为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卖空机制强化了内部治理中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干预,从而抑制了事前违规倾向;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市场中的分析师关注及违规负面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升了事后违规稽查概率.本文还发现,卖空机制的违规治理效果受到违规监管环境(法制监管、内部控制和行业违规)和标的公司个体特征(公司成长性、市值规模和股价波动性)的调节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7.
媒体监督短期内能弥补法律环境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为此,文章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媒体监督在我国法律环境短期内无法完全发挥其对公司的监督作用时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章认为在法律环境监督效果弱化的的情况下,媒体监督不仅仅弥补影响公司整体治理效果,同时对公司投资效率也有显著影响.媒体监督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短期内与法律环境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8.
媒体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对降低代理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10年时存续期在5年及以上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于样本公司2010年到2014年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媒体监督在我国保险公司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代理成本,对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效果更为显著;媒体监督与董事会各治理机制呈显著的互补关系,即媒体监督能够强化和激活董事会各治理机制,董事会各治理机制的合理配置也能够促进媒体监督职能的发挥。研究表明媒体监督在保险业具有重要的治理职能,完善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应将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并重,并关注内外部治理机制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媒体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的作用,指出媒体是法律制度外重要的公司治理因素,媒体在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督上市公司、揭露会计舞弊等方面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本文也就如何正确引导,进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在监督企业违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逐渐成为主流财务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和重要内容。一方面,倡导者坚定的认为,作为法律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通过事前监督、事中深入调查和追踪报道,媒体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事后改正违规行为的概率;另一方面,反对者则坚持,由于受到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影响,媒体很难做出客观、中立和公正的报道,由此产生的报道偏差可能削弱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更进一步,反对者指出,通过改变受众的信息分布,有偏报道甚至会危害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将重点从媒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动机、机制、条件、效果以及"媒体报道偏差学派"对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质疑人手,详细梳理近年来主流财务理论关于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不同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研究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可能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监管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高管联结的情景考察监管处罚间接威慑的有效性及其实现机理.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发生后,违规公司财务错报明显减少,而其违规高管联结的未违规公司财务错报反而明显增加.深入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发生后,违规高管更可能从未违规公司离职;但同时,积极发表否定意见的独立董事也主动从未违规公司离职,审计师对于未违规公司中高企的执业风险未有效调整审计决策.由此,上述公司治理的负面变化超过了正面调整,最终导致监管处罚间接威慑失效.最后,监管处罚间接威慑失效导致这些未违规公司的公司价值受到减损.综上表明,监管处罚要实现“惩一儆百”的治理效果,有赖于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协调配合.这对于监管层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引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后信息披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说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作为外部治理机制,能够发挥治理效应,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来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较完善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好。文章从信息披露质量视角探索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作用,为我国规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政府推广此险种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11—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公司间的高管连锁作为同业监督的渠道,检验了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业监督能有效抑制目标公司违规倾向,且这一影响当且仅当连锁公司是同业公司时存在;(2)同业竞争是同业监督的基础,在行业集中度低和行业增长率低的行业中,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强;(3)目标公司的政治关联会瓦解同业监督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4)区分违规行为类型后发现,同业监督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最强,对信息披露违规次之,对领导人违规几乎没有效果。本研究丰富了公司违规监督机制的内容,也提供了辩证看待高管同业兼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社保基金作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能否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实现其社会效应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社保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前后公司盈余管理变化的角度来衡量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社保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者一样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发现,国有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对社保基金的这种治理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媒体报道、制度环境与股价崩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观察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报道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新闻媒体与制度环境两种外部治理机制间的交互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媒体对上市公司的频繁报道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信息中介和公共监督作用。(2)上市公司所在省市的制度环境越不完善,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显著越高,同时媒体报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积极影响显著越强,表明媒体报道是弥补中国新兴市场经济正式制度不足的一种重要治理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16.
将股权结构纳入市场结构与银行效率关系的研究框架中,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市场竞争影响银行经营效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5~2015年7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市场竞争作为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市场势力越强的银行其经营效率越高;市场势力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因股权结构而异。研究表明:市场竞争未能发挥我国银行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时代金融》2019,(6):218-220
本文以2015-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分析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媒体监督在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管理层权力越大,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第二,良好的媒介环境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媒体监督具有公司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非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对相关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于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董事会等内部治理机制和信息披露等外部监管,控股股东的特征在我国非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外部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将显著降低非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而税务实施在非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扮演重要的公司治理角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转型阶段可资借鉴的重要的法律外制度。本研究为我国非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以及相关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较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迥异,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显著的选择偏好。具体而言,第一大股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利用公司治理的信号显示作用,在谋取私人利益的同时博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同时,基于操控公司治理和管理的需要,第一大股东可能避重就轻,偏好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与之相对,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可能对上市公司治理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繁曝出丑闻,虚假陈述违规披露误导投资者、不规范关联交易、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等现象令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越来越成为投资者选择公司的关键因素。提升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对于规范企业的运作、增加股东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财务治理的实现机制与改善途径,以期从提高财务治理的水平来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