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受到了国内外政府机构和学者的空前关注.本文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度量、监管三个角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其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有溢出效应、金融业的过度创新、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市场的高杠杆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办法主要有指标法和模型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措施则主要包括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宏观审慎监管三个方面.最后,就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的识别、度量和监管的优化以及宏观审慎框架的建立健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基于综合压力指数法从7个维度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指标体系,集成分析我国2007年1月~2018年12月整体风险状况。结果显示,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当前正处于中度风险状态,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增大,但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有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主要包括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经济部门债务风险度量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网络分析等方法。本文对主流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性风险及其度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含义,即系统性风险是金融体系或多数重要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风险因素,且这些风险因素及其潜在影响是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核心。据此,本文认为对系统性风险及其传导渠道的正确分析和准确评估,是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政策以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和宏观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框架,以反映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整体的信用融资水平,以此作为逆周期缓冲资本的指导变量;在识别系统性风险状态和判断逆周期资本工具的应用时点方面,引入Markov机制转移模型对周期转变和风险状态的阶段性变迁进行识别,为风险判别和逆周期监管建立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际监管组织和主要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和监管。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规模体量、组织体系、架构布局、业务模式、跨国经营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构之间的关联性、渗透性、交互性增强,风险的系统性上升。本文在借鉴、吸纳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内外二元生成机制,阐述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内在机理;聚焦经济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关联风险等五大风险源,深入分析可能诱发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及其传导机制;运用熵值法测度指标权重,进而构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评价指数。实证检验表明,BAI指数和BPI指数具有较好的评价预警效果。最后,本文分析提出了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四项机制: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筑牢风险防控基础屏障;着力强化系统性风险监管;健全问题机构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静 《上海金融》2012,(5):62-64,111,118
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金融研究》2018,454(4):53-70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全面改革等挑战,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对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有效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违约距离度量系统性金融风险,联合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与风险传导机制构建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利用DIFF-GMM模型与SVAR模型实证研究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后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更有效,主要表现为主要经济变量脉冲响应表现更平稳。因此,央行应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考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信号分析法建立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借鉴国际上影响广泛的KLR信号分析法,本文根据国情建立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选取一系列系统性及非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下的预警界限,通过数据处理,最终进行风险的灯号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风险在系统性风险方面表现为财政风险突出,非系统性风险则聚集在银行系统.因此,我国有必要从财政、银行资本及内控制度、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多方面入手,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预警已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风险防范的首要工作。本文选取了能够表征我国金融体系5个系统的16个特征指标,基于2005年1月—2021年6月的周频数据,运用改进的时变CRITIC赋权法合成了我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据此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并回溯分析了风险成因。在此基础上,又运用自适应合成采样方法(ADASYN)对预警时所采用的非平衡样本进行处理,构建了基于四类不同核函数的ADASYN-SVM预警模型,来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实证结果表明:时变CRITIC赋权法能够充分反映各金融子系统之间的动态风险机制,既可避免在低压力期高估压力状态,又可实现在高压力期对压力状态的充分反映;债券市场压力往往是引起我国系统性金融压力的主要因素;需警惕外汇市场压力及外部冲击的影响;ADASYN-SVM预警模型具有很好的预警性能,不仅优于普通SVM模型,还优于基于BP神经网络和Logit的预警模型,是金融监管部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田军  李雅丽  申辰 《征信》2021,39(6):55-63
基于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通过选取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科技发展五个维度的若干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CISFR).该指数反映了2014-2019年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走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小.最后考察2019年2月到201...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具有五个基本要件:范畴的界定;辨别风险扩散的传导机制;建立可量化的风险测度手段,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防控危机的应对方案;形成危机救助机制的预案。宏观审慎管理是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抓手,我们需要准确理解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尽快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涉及面广,风险度高,危害很大,给经济金融正常运行带来的不良效应敲响了危险的警钟,因此全面系统研究金融风险,科学地度量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已刻不容缓。在这里,我们根据金融风险的生成及传导机理用数理模型对其进行监测度量,并依照监测的综合金融风险度建立预警系统和处理系统,可供金融风险监控管理使用。一、金融风险的生成与传导机理分析(一)金融风险的外部生成机理分析第一,金融风险生成的经济机理。由经济决定金融可知金融风险生成的经济机理主要表现为:首先,经济效益的下降必然带来金融业的信用风险的出现。其次,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国有企业的风险基本由国家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20年资金流量表数据,使用风险传染网络模型方法,对我国部门间金融风险传染效应进行分析,并测度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研究发现,金融部门是我国部门间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宏观金融网络的稳健性在党的十九大后明显增强,各部门引发的风险传染总损失效应整体呈震荡波动态势,但2018年以来总损失效应明显低于之前的平均水平;本文测算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与M2/GDP的走势在多个时间点较为吻合,其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前瞻性预警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对金融部门的风险监测与管理,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内容。文章选取反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来源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用货币市场压力指数波动率来度量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预警指标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推进监管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迅速加快,我国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体系已发展成为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金融机构之间、经济区域之间的联动性越发增强。这一方面,给我国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同时,也导致我国金融体系遭受系统性风险冲击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大幅度增加了金融风险和全局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导致系统性风险持续累积。因此,如何识别、度量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对降低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体经济风险在时序上先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本文综合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六个风险维度产生的影响,并选取2007年1月到2019年9月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结构方差模型的原理对处理后的指标数据进一步审核,筛选出最能代表各维度风险的指标.对数据归一化取平均权重得到6个维度的风险值,采用独立性权重法合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CSIFR).通过实证分析刻画统计期间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不同时期的风险影响.研究表明,包含实体经济、影子银行、外部风险、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经济周期六个维度的综合指数法可以较好地监测金融风险的变化情况,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不同时期的风险原因变化.根据研究结论,结合目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式提出防范与控制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监管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借鉴国际上影响广泛的KLR信号分析法.本文根据国情建立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选取一系列系统性及非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下的预警界限,通过数据处理,最终进行风险的灯号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风险在系统性风险方面表现为财政风险突出,非系统性风险则聚集在银行系统。因此,我国有必要从财政、银行资本及内控制度、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多方面入手。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