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讨论,而焦点也集中在国有企业是应该实行公有产权还是走私有化道路。然而对于国有企业,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都有其缺陷。事实上,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才是造成经营者和职工生产经营努力与能力"双重不足",进而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实施良好的人力资本产权改革,不仅可以解决两条改革道路的矛盾,而且更有利于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分析法和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着重强调了国企产权改革的公正性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出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产权变动引起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调整,要防止利益过分向少数“内部人”倾斜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要维护劳动阶层的利益.最后,理出了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 国企职工的经济行为,没有个人利益的制衡,就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也是国企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的产权魔结。怎样解开国企产权魔结 根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光辉思想,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在全民所有制机体上重建不完全的个人所有权,承认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构建全民所有(国有)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国企双层产权制度,就是解开国企产权魔结的钥匙。国有企业经历了20年的改革,至今仍然是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近年来国企亏损面在扩大,下岗职工人数在增加。外因是市场问题,内因是国企产权机制问题。目前有人关注国企命运问题,更多的人关心国企改革的成效问题。我看,当务之急是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一旦人们抓住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就不难找到解开这个主要矛盾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差异的人力资本产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对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实证比较分析表明 ,同属于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及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之间之所以出现较大的经济效率差异 ,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产权的性质 ,而在于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上的差异 ,尤其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导致两者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主流的委托一代理理论出发.对企业所有权在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配置提出了一个超越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反思了现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笔者坚持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产权改革方向,也指出已有产权改革的误区在于过多地倾向于将人力费本产权赋予企业高层经营者,而忽视了企业中普通职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塑造,需要推进改革,摸索普通职工物质费本和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本产权的扶持.  相似文献   

6.
国企产权效率低下的原因 国企产权低效率除了产权主体不明确的原因外,更在于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人力资源既不能被正确评价和激励,不能按贡献大小分配,也不能自由支配,也就是说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得到实现.正确认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人力资本产权,实现企业物质财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的有效协同和运用机制,是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人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即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来说,人力资本将以其更大的稀缺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解决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产权将成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回避的问题。物质资本所有者可以以其向企业技人的物质资本事有企业产权,同样,人力资本所有者也完全可以以其向企业投人的人力资本享有企业产权。一、入力资本与企业产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历时20年.但总的来说改革效果不理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成本高,亏损面…  相似文献   

8.
企业产权组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司制不可能成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终极模式,产权的实质是剩余归谁,人力资本应该与物质资本一样享有剩余产品的索取权,国有企业的初始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剩余产品的分配上应该共享。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力资本产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峰 《经济与管理》2005,19(6):79-81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到了非常重要的阶段,劳动力(特别是人才)使用、收入与分配制度、福利与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改革无一不与人力资本产权关系直接相关。文章主要从人力资本产权角度分析在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老话题,但到今天却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产权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人力资本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必然涉及人力资本产权的问题。本文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以及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创新不足的症结--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缺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 《生产力研究》2005,(3):170-172,191
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脱困后,近年来复困现象又不断增加,表明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灵魂。国有企业内部产权改革只重视物质资本产权,而忽视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中,应摒弃产权即物权的思维定势,在追求物质资本产权主体在位的同时还要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主体地位,为激发企业家创新动力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遵循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货币资本产权原则,不能科学地体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设立宗旨和特定功能,也不能科学地建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现实需要我们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替代货币资本的产权原则主导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用人力资本产权原则确定全体人民的国有资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略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制度的改革王伟,王清河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我国从1979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乾 《经济论坛》2002,(5):20-22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虽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上述两大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国企改革和国企经营创新的核心课题和首要目标。本文试图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对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差异及其整合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构建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肖焰 《生产力研究》2008,(18):128-130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改革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的历史及现行措施的分析,认为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内部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的明确以及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因此,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下一步改革应当是改革政企关系和推动人力资本的市场化运营。  相似文献   

16.
略论分享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是历史的必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不合理.要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充满活力,必须强化三个权利主体,即所有者主权、经营者主权和劳动者主权.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性质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国有企业性质研究的崭新视角。从人力资本的理论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本质,并不是一个物质资本的产权虚置,而在于它是一个人力资本的产权虚置,以及由此造成的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在制度两极存在的不对称性。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显性化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独享到国家、经营者和生产者分享的过程。虽然中间有一些反复,但始终是向分享方向发展。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分别是以剩余索取权安排形式和归属性控制权安排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所有权分享安排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效率。但还存在较大差距:分享安排进展缓慢,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一、人力资本是企业生产力的首要素。与货币资本并存并重。二者构成国企治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 改善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准确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这种以货币资本为中心,强调出资人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产权安排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视人力资本产权自主或决定属性,不承认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及其向非人力资枰权转化的合法通道,以及由此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引发的人力资本运营危机,国有企业改革要进行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那就绕不开下面认可和弘扬企业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权能权益这个“结”。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走向,首要的是突破国有企业的“主体”观念,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和范围;然后才是对被界定了“特殊性质和职能”的少数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监管”,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运营模式,真正使少数国有企业发牢固“主导”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