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变化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与经济周期同步,主要存在9-10年的中周期和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呈顺时针方向的不规则的环形曲线变化。该模型既能合理解释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变化的所有情形,更有助于分析菲利普斯、弗里德曼等理论的合理成分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杨岚 《西部金融》2004,(10):29-30
宏观经济波动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通常把反映它的指标按统计指标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变动轨迹之间的关系区分为三类,即先行指标、一致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指标变动轨迹在时间上和波动起伏上与经济波动轨迹基本一致的叫同步指标:在相同时间上的波动与经济波动部一致,在时间轴上向前平移的指标成为先行指标;在时间轴上向后平移的指标成为滞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研究和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在对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基于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对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通胀动态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呈现扁平化特征,这主要受到通胀目标制下通胀预期被锚定、 金融危机后价格刚性上升、 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消费者偏好变化、 厂商生产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对于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的讨论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总的来看,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反映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内在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研究对探讨中国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通胀动态机制,分析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约束和结构性特征的变化,完善基础数据统计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周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并已经形成了各种理论。将世界经济周期理论划分为实体经济因素分析和虚拟经济因素分析两大类,从实体经济因素的角度归纳出世界经济周期的6种关键诱因,分别是投资过度、需求不足、生产成本变化、技术革新、农业收获波动和房地产市场变动等;从虚拟经济因素的角度归纳出世界经济周期的4种关键诱因,分别是货币流动量变动、信用扩张收缩变化、负债过度和心理与预期因素等。在理论梳理基础上,发掘其中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消费、利率与证券市场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onsumption CAPM)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与利率变动、股市收益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敏感易变,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未能从中国的数据中得到经验支持。而运用该模型所预言的利率与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1990年代以来居民的消费支出变化,为理解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成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更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斯曲线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与现实情况出现过较大差异,但通过不断的理论修正,该曲线总体上较好地反映了就业率、通胀率以及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取舍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前后,过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菲利普斯曲线再度失灵。这次失灵一方面为就业和通胀等方面的经济学理论带来新挑战,另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的总供给函数所作的形式化理论论证和利用新数据所作的计量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大致合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预言;上一年与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都为零时,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约为9%;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多数计量检验显示,上一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价值运动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公司资产角度,还是从公司获利能力角度,上市公司的价值都会随着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动而变动,因而公司价值和宏观经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主要从经济周期和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宏观经济变动对上市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原始菲利浦斯曲线和预期扩展的菲利浦斯曲线,指出:短期里,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长期里,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菲利浦斯曲线并没有失灵,菲利浦斯曲线反映的是沿曲线的移动,而经验上所看到的“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或“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乃是菲利浦斯曲线移动的结果。就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而言,“新经济”并不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1978~2004年间的我国非加速通胀率。研究发现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间存在并不显著的菲利普斯曲线。协整检验表明失业率与通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传统计量方法表明我国的NAIRU在3.4%左右。同时对TV-NAIRU序列的HP滤波检验与Gordon模型分析表明我国NAIRU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得到人口特征与劳动生产率角度的解释。此外,两种模型的结果均表明目前我国实际失业率低于NAIRU,经济形势存在通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存在巨大分歧意味着经验研究的重要性,但针对两者关系的国外经验研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国内的经验研究则较少.本文基于GARCH-M模型,使用中国1952-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准极大似然法探讨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经济波动会通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间接给居民带来福利成本,而稳定政策能够通过抑制经济波动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失业进行分解,利用菲利普斯曲线间接地估算自然失业率,研究表明中国实际失业率的变动趋势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变量与就业变量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增长的确引致了政府投资的增加,但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率并不是很高即政府投资存在逆就业倾向;虽然中国政府投资支出与就业量增长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政府支出拉动就业的成本要远高于民间投资拉动就业的成本。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此两种不同成因的失业,一方面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治理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长的周期性是经济周期发生的微观基础,探索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微观机理可以从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生命周期的联动机制入手。在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关系,以及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机会关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生命周期并非以时间为联动依据,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的力量对比形成联动机制,这一机制能够大致刻画出两个生命周期之间互动的传导性,最后分析了作为这种联动机制载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结合在理性预期基础上的微观公司定价机制,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对货币政策制定机构的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最新的理论从相对工资、后顾性行为、不完全要素市场、粘性信息、不完全理性预期以及适应性学习等角度出发,不断充实了价格粘性、通胀惯性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惯性内生于通货膨胀动态演进系统中,并会制约外生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导致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成本增大。纯前瞻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不包含内在的通货膨胀惯性,无法用来描述和解释通货膨胀惯性问题。构建包含通货膨胀粘性假设的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采用1996—2013年的季度数据来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较高的通货膨胀惯性意味着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较高的反通货膨胀成本,中央银行应该赋予控制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并将市场型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行为公设”与资产定价理论的相互关系为线索,试图理清资产定价理论发展的轨迹,重点论述了资产定价理论各发展阶段与行为公设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种观点与行为公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使用行为公设概念,不仅能够很好地描绘出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轨迹,增进对资产定价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的理解,而且能够澄清各种争论的根源。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行为公设是资产定价理论体系的基石,它对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