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获得第五个夏粮丰收后,全国增加粮食产量的生产能力规划正在加快推出。据发改委系统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国家有关部门将总结粮食增产的基本经验,分析未来增产潜力,明确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将粮食增产目标分解到省(区、市)。与此同时,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国家正在加快论证和审核黑龙江、河南两省的粮食战略工程规划,将尽快上报国务院审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为保障全国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清12年来河南省粮食增产因素与地域格局,可为河南省调整农业政策,进一步保持和提升粮食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15年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市贡献,以及耕地面积和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地市的增产作物和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主要得益于河南传统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的增产,二者贡献率达9192%,小麦贡献稍大于玉米;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对于河南省粮食“十二连增”的贡献要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 两大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增产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升; 12年来,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产量都是增产状态,豫东南地区的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5地市为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力。[结论]未来河南省需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来稳定和提升其粮食生产能力和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粮仓河南又传来令人振奋的丰收捷报: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较上年增产5.14亿斤,增长0.8%;平均单产776.6斤,较上年增长0.5%。这是河南省粮食年总产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11,(9):20-20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上年水平并力争有新增加,粮食平均亩产增长10%以上,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并力争有新增加。”这是《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为今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22日,在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要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产量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韩长赋提醒说,这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该规划指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据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透露,预计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项目规划投入资金将达3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经济》2011,(12):40-41
作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小麦生产县,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着力打造全省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县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9年保持全省粮食总产第一位,近8年来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从2003年的97.7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29.93万吨,增产32.23万吨。2003—2010年连续8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日前举行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获悉,预计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将实现连续四年增产,猪牛羊禽肉总产量将达到7990万吨,同比增长1%。  相似文献   

9.
2006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连续第三年实现了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三超历史”,粮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33.3万hm^2大关;粮食综合单产实现362kg/667m^2,比2005年提高0.8%,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113,2亿Kg,比2005年增加10.55亿kg,增长10.3%。2006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0亿kg。整个垦区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加的粮食产量达到9.6亿kg,占2006年粮食总产量的9.1%。  相似文献   

10.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1日在合肥介绍,预计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250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这将是我国近40年来第一次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增收,增强了人们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12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从三大粮食品种看,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稻谷产量20429万吨;小麦产量12058万吨。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2.
《粮食问题研究》2011,(1):44-44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公告,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0928亿斤,比上年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专家认为,国家正式公布这一利好消息.将有助于缓和粮食涨价的担忧,进而弱化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3.
粮食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粮食产业成功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面开放粮食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粮食供给由过去长期紧缺逐步做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粮食流通体制日趋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充裕;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加工业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主产区面临城镇化进程淤塞,城镇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冲突的现实困境。研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很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现实困境找出粮食主产区共同的发展对策。构建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模型,采用统计口径一致的1990~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十分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互为格兰杰原因。城镇化水平达到36.97%时达到"倒U型"的拐点,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契合。通过验证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证实当经过"倒U型"拐点后,一系列试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会加速促进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结果,提出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两点:探索土地制度政策创新;探索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截止到2006年9月30日,河南省按最低价收购小麦1812.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6个小麦主产省收购总量的44.3%,位居全国第一。在已收购的小麦中,混合小麦占收购总量的97%,三等以上小麦占收购总量的99%;平均收购价1.42元/公斤,托市收购有效地拉动了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农业污染防治、保护与节约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统筹推进和试验示范。对于河南省粮食主产区而言,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的循环利用率,将多种产业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推进以政府监管为前提,以企业、农户合作为路径的新型发展道路。在大范围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现代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发展,有必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农业绿色发展路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河南省北部强筋麦主产区6个县358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参与小麦订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村庄内是否有专门的组织人员、产品市场条件等因素对农户的小麦订单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吉、豫两省粮食等食物产业取得可喜的成就和特点吉林、河南两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促进粮食等食物产业持续稳步快速增长,在全国继续保持农  相似文献   

19.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实现农业全面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而且要增强种粮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例,通过归纳总结河南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创新模式以及目前还面临的困境,提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需求:以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为政策补贴对象、以产业链集成为政策支持领域、以市场驱动为政策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取向是对自身因素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理性反应。研究表明,满足自家需要以及增加现金收入是农户从事粮作经营的主要动机所在,且随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满足自家需要的动机在减弱,而增加现金收入的动机在增强;较小规模粮作经营户有动态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而较大规模粮作经营户则有动态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的行为取向;较大规模的粮作经营户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收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内在动力从事粮作经营;在现行粮食政策下,政策对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的制度激励效应有限,因而亟需采取优化粮食政策目标、强化粮食政策手段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粮食政策传导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