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衡世界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长期的经常项目和财政“双赤字”,另一方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表现出的所谓全球经济失衡,既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窗口。目前,随着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变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如何在这个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之下,完成中国经济从单  相似文献   

2.
张茉楠 《商周刊》2013,(9):21-21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依然欲振乏力,由于缺乏经济“领头羊”,世界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失速的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依然欲振乏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全球经济描述为“三速复苏”,然而我们的预测却不乐观,由于缺乏经济“领头羊”,世界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失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季红 《经济导刊》2008,(1):14-17
2007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日益突出的一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强劲。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表明,“不确定”因素是我们当前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确定”也就是变化无常,在变化无常中把握趋势是比较难的事情,需要对经济大势给出适时的宏观把握。 市场变化非常之快,同时面临很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全球金融市场都在关注美国的衰退,由此衰退的风险是否会在全球上升?使全球经济放缓?贸易的增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驱动因素,而全球贸易的水平是不可能持续的吗?美元下跌将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可持续的吗?目前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度是多少?对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应该采取什幺样的干预政策?中国汇率升值的空间还有多大等等问题,在不确定中把握趋势较为困难。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前景到底如何,我们面临的风险是怎样的,本文聚集了一批著名的中外经济学家对2008年全球经济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顺水行舟——失衡世界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长期的经常项目和财政“双赤字”,另一方面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表现出的所谓全球经济失街,既是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窗口。目前,随着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变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如何在这个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之下,完成中国经;齐从单纯依赖投入,到更多地依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可持续增长,需要通过正确判断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失衙中的地位和走向,选择恰当的调整战略与调整途径。  相似文献   

5.
五问中国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资本市场》2012,(10):12-13
<正>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经济调整和政策,我提出五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一问: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经济,中国采取政策的反应是不是晚了?2008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我们提出的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双防"就是紧缩,全世界都在扩张,只有中国在紧缩,体现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世界经济陷入了3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这次衰退是继多年经济繁荣后的“硬着陆”,衰退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曲线呈现“U”字型。从全球主要经济机构的预测结果看,2002年世界经济前景依然黯淡。世界经济的复苏,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而美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扩张性政策的拉动,是政策导向型的复苏。面对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2002年中国经济要实现7%以上的增长,在立足于内需的同时,应对对外经济政策做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时代经贸》2010,(5):54-55
中国将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郭雅欣  严兵 《经济论坛》1999,(19):12-13
一、“经济全球化”概念剖析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理论界大致有“经济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三种提法。笔者认为,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经济自由化。所谓经济自由化,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指经济运行从相对不自由、干预较多的状态向干预较少的方向迈进,具体表现为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自由化。从理论上讲,经济自由化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依靠市场机制自由地配置资源,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就目前而言,全球经济自由化的提法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亚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基本度过和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9年9月 22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最近陷入危机的大部分国家都已开始复苏。” 经济大国经济形势和世界主要经济指标预示,2000年全球经济继续看好。如果说1998年世界经济形势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1999年世界经济形势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始复苏或持缓增长,那么,2000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国际机构和各国可以高枕无忧。1999:世界经济恢复增…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实质“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大多数学者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是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流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虽然在总量上是不断增长的,但在结构上却呈现失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钰婷 《时代经贸》2006,4(11):62-63
本讨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在经济乃至政治上超越当时的“霸权”国家成为世界新的经济领导国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最后对中国如何在世界经济中实现自身的强大并完成经济赶超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经济学家》2006,(6):103-109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相似文献   

14.
《经贸实践》2010,(9):6-7
最近一段时间,个别发达国家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或者认为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是中国的“不负责任”或“不确定性”造成的,或者认为中国应当对世界经济诸多难题的解决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本刊特编发一组专家学者观点,为你解读。  相似文献   

15.
陈旭  刘行 《经济问题》2022,(9):18-26
资本逻辑规制下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失衡、规则滞后、公平赤字等多重困境。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其“物质内容”,即二战后延续至今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全球生产力普遍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作出根本性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批判性立场出发,力求在价值层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作出理性规约,在实践层面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观变革、促进全球化的内容整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问题将不再是局限于“解释世界”的理性反思,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力量,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经济、知识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科技化是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三大发展趋势;数字经济的到来,使信息流、商品生产及流通进入“零阻力”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降低了传统产业中生产要素投入的重要性;全全球经济科技化倾斜,使得先进国家在专利、知识产权、科技优势的维持方面占尽优势,全球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大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适应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5.1%,成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第三个增幅超过5%的年份,2007年将有所缓行,但即使降至4.9%甚至3.5%,自2003年开始的这一轮增长周期的增幅和延时性也是30多年来最好的。究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增强了耐冲击能力,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大国和转轨经济大国本土经济国际化在与经济全球化浪潮交汇互动中充分地发挥了比较优势,推动了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优化和配置效率提高。同时,这也循环积累起了“全球失衡”。但与历史上的失衡相比,当前的“全球失衡”使美国全球经济“火车头”地位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大国群的“引擎”作用逐步显现。因此,具有更长久的可延续性,利益相关方也具有更大的可承受和可以接受的程度。如果“利害关系者”能进行互利共赢的协同调整,不仅能使降低纠正失衡的成本,而且将迎来一个更加平衡和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经济秩序在动态中不断调整,全球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大政府”取代“大市场”,贸易保护取代贸易自由,全球价值链的本土化、区域化取代全球化,数字经济取代传统经济。全球价值链本身是一个资本逻辑统领的结构化的分工体系,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逻辑起点应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构。为了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我国需要继续实施多边主义构筑制造业升级机遇,努力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着重推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举国体制以及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系统化环境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步平 《经济视角》2003,(8):58-60
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也是最新的特点。实行经济一体化过程不仅有对外贸易,而且还有在跨国公司基础上实现的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世界生产和投资,以及被称为“新经济”的全球信息网络经济和国际互联网。 因此,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紧凑,变得更加统一和相互  相似文献   

20.
1国际合作的动机1.1背景在全球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大趋势下、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稳定的地区。“睦邻友好、经贸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成为中国、东南亚地区和其它毗邻开展国际合作的主流、澜沧江──湄公河纵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东联太平洋.西接印度洋、南临南亚诸岛国及澳洲、并处于东南亚、甫亚和中国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成为ZI世纪“太平洋时代”多边经济合作的生长极。同时、在次区域、区域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中、均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之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