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文化产业是国际大都市产业转型的一大重点领域,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度也偏低,其根源在于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升原创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上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文章先从产业内容、产业结构、文化消费市场、产业增长等角度分析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不足的现状;再从原创人才、文化管理体制和城市文化氛围角度探究其原因;最后从文化资源、营造宽松包容文化氛围、文化产业原创人才、区域合作和世界胸怀的角度提出了提升上海文化产业原创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科技化和科技的文化化,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以上海为例,文化消费在市民的生活消费上占有的比重已经较为可观,各类文化产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幅度与增长速度的能量,文化竞争力已成为上海与国内和世界各大城市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高校文化产业在整个城市文化产业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高校在引领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推进器"和"孵化器"作用,也已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认同、关注和重视.文化产业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被经济界和文化教育界视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梅 《改革与战略》2010,26(4):130-133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发展潮流和趋势,是伴随着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文化产业集群引领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以西安曲江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的有益的、成功的探索与尝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曲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并选一步分析了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特色、提升竞争优势、协调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形成了文化服务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发展、民营文化服务业突出发展的特点.与纽约、伦敦、柏林世界性国际大都市比较,上海的文化产业明显存在着差距,这不仅存在于文化体制、思想观念上,更存在于文化格局、文化战略上,发展的氛围不够宽松和谐,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缺乏世界眼光.上海应抓住世博会的契机,加快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创新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开拓文化产业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为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最新的指引。为建成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市政府近年连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在贯彻党二十大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加快从非市场化融资向市场化融资转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股票和债券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对上海市文化产业产出的促进作用,分析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非市场化政府产业支持政策的有效性,为解决上海市文化产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海燕 《中国城市经济》2011,(3):211-212,214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化发展。后世博时代,上海处在历史赋予重要使命的发展阶段,处在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十二五"时期。城市精神、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政策、城市形象是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基本要素。分析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认同的基本现状,进一步探究上海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实现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12,(9):21-23,7
记者:沈教授,很高兴能采访您!我的第一问题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您提出上海应建设新"四个中心"——国际科教中心、国际文化娱乐中心、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国际经济中心?沈晗耀: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将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长三角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自然地,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也应该像纽约、伦敦一样成为国际一线大都市。这是上海一直以来在孜孜追求的梦想。然而,我想说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近观上海的发展态势,形势并不容乐观,已经到了  相似文献   

10.
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进程中需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对沈阳现有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梳理,发现其存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内容创新性不足、部分文化细分产业门类政策缺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坚持创新发展、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共进,坚持绿色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内外联动发展格局,坚持共享发展、激发文化消费动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边疆文化事业应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出有特色高质量的文艺极品,创建高科技网络出版印刷平台,提高群众健身档次,加大培养顶尖体育人才,增强新闻媒体的生机和活力,以中心城市为轴心辐射带动区域城市文化建设.发展边疆文化产业,应由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群,组建大型文化集团.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大都市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市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其中,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指出:由上而下的观念转变对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两者互动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形成机制,上海应结合自身特色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并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金昌经济社会发展之必需.为此,应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主题,重新认识金昌的城市定位,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尊重文化产业特点,积极创立金昌文化产业品牌,培育、 发展和活跃金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与竞争日益频繁,如何既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安全,又大胆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与竞争之中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文化企业拓展国际文化市场难的问题长期存在.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国家队",应大胆面对和走向国际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5.
《开放导报》2008,(3):I0003
福田,作为深圳这样一座矢志"文化立市"的城市的中心城区,被天然赋予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如何确立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如何给这一战略的实施确定战术部署?比如如何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域,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地?如何制定政策,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帮扶文化产业?如何能够确保辖区的文化企业出现有足够影响力的代表,达到以精品带全局的效果?从2003年"文化立市"战略确立以来,曾经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拥有"福田模式"的福田区,一直在给这份"责任问卷"逐步做答,福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福田经验",在业界也有将其整体称为"福田模式"的提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金融之路在哪儿?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中国文化金融的兴起及发展意义.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与金融的联姻可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眼下文化金融既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也是投资行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上海在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上面的积极探索,依托机构创新、产品创新、自贸试验区创新等各类金融创新作为支撑,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上海正大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已汇集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各类要素资源,文化金融对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有机结合,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上海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文化产业在体制改革方面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文化产业自身活力不足和外资的步步进逼正在困扰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海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创新改革,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和行政性收费,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促进上海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